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三种计算方法对钢的淬透性进行了预测计算,并与实测端淬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了淬透性预测计算用最佳简便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3种试验钢的淬透性与回火稳定性 .结果表明 ,硼在钒铌钛微合金钢中更能充分发挥提高淬透性的作用 ,在所有实验温度下试钢A的淬透性均优于试钢B与试钢C .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硼的淬透因子测定表明 ,在 90 0~ 95 0℃淬火时 ,含硼钒铌钛钢可获得最佳淬透性 .试钢A经 92 0℃淬火 ,在 5 5 0~ 6 6 0℃温度范围回火 ,其硬度不发生明显变化 ,显示出含硼钒铌钛微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 .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认定 ,采用含硼钒铌钛微合金钢取代HQ5 90钢是可能的 .  相似文献   

3.
钙对45钢显微组织及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端淬法研究了微量钙对45钢淬透性的影响,以及对正火态,调质态及淬火低温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用俄歇能谱(AES)分析了沿晶断口表面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微钙钢的淬透性稍低于无钙钢;微钙钢的奥氏体晶粒粗化、珠光体片层间距显著增大,3种热处理状态下的室温冲击韧性均有所降低。这些现象与中碳合金钢中所得结果有明显不同。根据钙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现象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偏聚互作用理论,对此进行了讨  相似文献   

4.
淬透性和淬硬性是选钢和制定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参考因素.本文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改变冷却速度等试验来探讨影响淬透性和淬硬性的因素,得到提高淬透性的方法是:改变成分使C曲线右移和提高冷却速度;提高淬硬性的方法是:提高含碳量及加入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5.
几种钎头用钢的基本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凿岩工作环境中为了满足凿岩钎头的性能要求,通过对常用钎头用钢(40Cr,45CrNiMo1V,30CrNi3Mo)采用的880℃油淬加580℃回火油冷的热处理制度,再进行多冲击疲劳试验,拉伸试验,耐磨性试验的比较,得出综合性能优越的45CrNiMo1V作为液压钻车用螺纹连接柱齿钎头钢体用钢.  相似文献   

6.
稀土La对5CrNiMo模具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加入稀土La后5CrNiMo钢的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变化;并在相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与不添加稀土La的5CrNiMo钢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稀土La加入量在适当的范围内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性;当稀土La质量分数为0.033%时,5CrNiMo钢可获得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海洋工程用特厚板钢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合理设计此类钢化学成分是改善其淬透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钢成分设计大多以实验为主,耗费巨大。本文以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和材料性能计算软件JMatPro为工具,采用计算、预测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含B微合金化特厚板钢进行成分优化,以期获得高淬透性能。使用Thermo-Calc计算了B微合金化钢的热力学平衡析出相。通过对析出相的析出温度、析出量及相间关系分析,阐述了此类钢的成分设计原则,给出了可获得高淬透性的B微合金化钢的设计成分。采用JMatPro对设计钢淬透性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很好地说明了设计钢成分的合理性。经过淬透性实验和化学相分析,进一步肯定了优化设计结果。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高铝含量有利于改善硼微合金化钢淬透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末端淬火方法研究7075,7050,7055和7085这4种均匀化态合金的淬透性,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均匀化态合金距离喷水端98 mm处的维氏硬度比3 mm处的维氏硬度分别下降33%,6%,7%和5%,7075合金淬透层深度为23 mm,其余3种合金淬透层深度均在100 mm以上;7075合金慢速淬火时,更多大尺寸的η平衡相和T相倾向于在非共格的E相上析出;时效后平衡相的周围出现明显无沉淀析出带,导致维氏硬度明显下降,淬透性大大降低,而其余3个合金中弥散粒子(Al3Zr)与基体共格,析出的平衡相粒度较小且数量较少,因而淬透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本文建立了球径、冷速与至水冷端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曲线。把端淬曲线和这种曲线结合起来应用,就能预测出用所选钢种制成某一直径钢球的淬硬层深度;反之,也可根据对某一直径钢球的淬硬层深度的要求,选择具有适当淬透性的钢种。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淬透性和力学性能两方面阐述了硼钢热处理的要点。着重指出了本文所提出的晶界硼浓度,点阵硼浓度和晶粒尺寸间的关系式在热处理中的指导作用。阐述了较高含硼量钢因热加工而丧失淬透性,并因析出网状硼相而变脆时,恢复淬透性和韧性的原则和方法。硼淬透效果的恰当判据是淬透系数F_B。本文还讨论了合金元素对硼淬透效果影响的经验关系式。淬火低、中温回火状态硼钢的性能最为优异,这是应当充分利用的。我国硼钢的质量目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热处理原理的研究也有长足的进展,这就为硼钢的广泛推广使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硼钢淬透性的预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硼钢淬透性出线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测硼钢淬透性的计算方法。预测计算的淬透性曲线与实测曲线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对30CrMo钢的淬透性进行了预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数据库法较莫塞法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萃取定量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和铌元素对稀土微合金重轨钢热处理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铌影响碳的扩散是铌提高轨钢淬透性的主要机理;稀土通过在晶界偏聚和影响碳的扩散而对过冷奥氏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稀土轨钢淬透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硅锰含量的增加.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钢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C-Mn and C-Mn-Nb steels were thermo-mechanically processed to develop dual phase steel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ntrolled rolling on the martensitic hardenability of austenite. The steel specimens were intercritically annealed at 790℃, rolled at that temperature to the reductions of 10%, 23%, and 47% and immediately cooled at different rates. Quantitative metallography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microstructure map, which illustrated that increasing deformation progressively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new ferrite formed at all cooling rates and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martensite at fast and intermediate rates. The martensitic hardenability of austenite remaining after all the rolling reductions was plotted as a function of cooling rates. It was observed that for the austenite-martensite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greater than about 25%, controlled rolling increased the martensitic hardenability of austenite.  相似文献   

16.
针对齿轮钢在轧钢过程中淬透性控制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其不确定性上,通过改进BP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构建最优化的齿轮钢淬透性控制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有效解决了齿轮钢淬透性预测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回归处理的方法,对太钢生产的20CrMnTi钢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淬透性值与主要化学成分间的回归方程式:并且进一步分析了淬透性曲线的特点,提出了预测淬透性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一种新型Ti-Cr-B系列HB450高韧性低合金超高强耐磨钢.研究了该类钢的基本特征、显微组织、析出物形态以及冷却速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在冷速大于20℃/s时即可获得大量的马氏体组织;试验钢在控制轧制后以950℃淬火,250~300℃回火时可获得细小均匀的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其布氏硬度达到450左右,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满足HB450低合金耐磨钢性能要求;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在250℃回火时,大量ε-FexC在马氏体板条内析出,该类碳化物对试验钢的强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探讨的预测钢的淬透性方法.综合考虑了钢中合金元素、组织因素等的影 响.从微观组织的变化过程出发,利用珠光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方程和传热学数学物理 模型,借助于 TI—59型电子计算器.模拟钢的珠光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从而确 定了计算结构钢中理想临界直径 DI 的计算程序.并实际计算出 40 Cr钢的理想 临界直径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