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不但是中外无数登山爱好者的最爱,也是科学家研究地球物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想场所。2005年3月至6 月,我国有关专家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考、测量活动,开展了珠峰高度测量,珠峰地区大气、冰川、地质、生态环境等综合考察活动。本刊特邀本次珠峰登山测量队队长张江齐、珠峰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以及45年前曾经参加1960 年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王富葆,讲述他们的珠峰科考亲历。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电视台《珠峰气象站》栏目中的实况天气预报,引起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登山队的关注,上述两个单位联合聘任我为2008年奥运圣火在珠峰传递的气象顾问. 2008年春天,在珠峰大本营担任指挥的中国登山队副队长张江援是我1975年珠峰科学考察中的学生,他分管珠峰大本营的气象预报和后勤保障工作.我通过张江援与珠峰大本营保持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①珠峰登山大本营举行升旗仪式3月29日,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中方队长吉吉(左)和日方队长桥本诗织在珠峰大本营升国旗。当天上午,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和珠峰高程测量队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举行升旗仪式。②珠峰科考开始4月15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博士李茂善正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观测太阳辐射系统。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队的40多名队员于4月2日进驻珠峰大本营后,建起海拔5200米、5800米及6500米的营地,开始对珠峰地区的大气物理及大气化学成分、冰川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变化等进行观察、取样工作。这是自1975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20,(7):12-13
正"2020年整个登顶的过程比较曲折、辛苦,但最后的结果比较圆满。"2020珠峰高程测量活动现场总指挥、中国自然资源部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表示,"这次珠峰高程测量一定也会载入史册。"这一创举是如何缔造的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三个问题来了解一下。一问有何新突破"珠峰高程测量几乎用到大地测量所有的理论和方法,体现了时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李国鹏说,此次测量获得了珠峰顶峰GNS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等级水准、重力、气象、冰雪深度以及交会测量等大量珍贵数据,"检验发现,所有资料非常完整且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20,(7):6-9
正回顾中国珠峰高程测定的历史,每一次对珠峰"身高"的测量都体现了当时中国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而这一次,测绘技术人员和测量登山队员把握住了5月的登顶窗口期,一同冲顶给珠峰量"身高"。六次科考之旅1966—2005年,中国曾六次对珠峰进行大规模测量,其中1975年和2005年两组精确数据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这六次珠峰测量见证了中国在测绘领域的巨大飞跃。1966年、1968年两次珠峰测量1966年中国测绘工作者第一次开始对珠峰进行实地测量,国家测绘总局选拔19人组成测量分队,从珠峰北  相似文献   

6.
正珠峰耸立,罡风凛冽,旗云飘荡,万山仰望。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经过近9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全部登顶成功,并进行了相关测量作业。这次重返珠峰之巅量"身高",是我国继2005年后又一次对珠峰进行的大规模测绘和科考工作,创造了全球重力测量海拔高度新纪录。这意味着,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计算,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精确的珠峰高度数值"就将问世,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  相似文献   

7.
张江齐  张燕平 《自然杂志》2005,27(5):283-286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她的海拔高程数据历来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从1847年-2005年人们求证珠峰高程已经历10次之多,展现了人类用生命与心血勇攀高峰,探索自然奥秘的奋斗过程.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珠峰地区强烈的地壳运动,重测珠峰高程具有其重要的科学意义.近10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测量科考队多次测量了珠峰高程,引起了地学界广泛的关注.(编者按: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珠峰高程测量最新结果为8 844.43米)  相似文献   

8.
1975年,中国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三极”测量“身高”;2005年,时隔30年, 中国人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其测高。作为本次珠峰测量登山队队长,本文作者见证了全部登顶和测量过程。  相似文献   

9.
监测珠峰     
刘宇 《大自然探索》2001,(11):53-56
珠峰是地球的最高峰,由于其独特的海拔高度并远离工业发达地区,为监测全球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最佳场所。它目前的环境状况可以作为与未来珠峰环境状况比较的起始状态,也可以作为与其他地区环境状况进行比较的本底状态。 本次科学考察是为期10年的“珠峰及喜马拉雅山地区环境监测研究”项目的第二次常规观测,也是继“珠峰环境监测2000”的又一次野外考察。这次考察是由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北大和中国探险协会共同组织的,主要是采集一些常规的气象要素,如气样、水样和雪样,并架设气象观测站和放飞探空气球,以记录下2001年珠…  相似文献   

10.
自1966年以来,我先后5次为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做天气预报,即1966、1975、1980、2003和2008年.其中,1980年春天是中日联合攀登珠峰.下面,我仅以2003年和2008年两次攀登珠峰的天气预报为例. 2003年5月,为纪念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登山队联合全程直播珠峰攀登.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大气物理学家、科学探险家高登义教授以其亲历,讲述登山天气预报的重要,以及他自己为国家登山队登顶珠峰进行天气预报和电视直播预测的难忘经历。在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预测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做到决策和计划进退裕如,未雨绸缪;而错误的天气预报则相反,轻者可能让我们的境况雪上加霜,重者甚至带来生灵涂炭的悲剧。对于像登顶珠峰这样的极端高山的重大活动,天气预报的准确与否可谓生死攸关。下面,我就这个话题给大家讲几个故事、经历。  相似文献   

12.
图书推荐     
<正>对于自然科学类的图书,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热爱,可是真正学术的书往往过于深奥,内容浅的书又读着无味。最近,我终于读到了一本不错的书,即华东师范大学马炜梁先生的新著——《植物的智慧:一个植物学家的探索手记》。探索是一种治学态度。该书是由作者野外探索植物数十年积累的素材汇集而成,其中的图片均为作者不畏艰辛亲历高山、谷地、海滨等植物生境而拍摄的,作者深厚的植物分类学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3.
广角镜     
初步监测表明珠峰时区已被污染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包括珠峰和喜马拉雅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十进行了综合考察职早在1975年,中国科学院就曾组织了珠峰科学考察、在刘东生院士的指导下,高登义等获取了自珠峰顶到珠峰北麓4300米以及西南麓2300米之间不同高度的冰雪样、水样.土样、生物样品数百件,经过分析,得到了珠峰地区大量的环境本底值之后,高登义等科学家又先后于1980、1992、1994、1995和1997年在珠峰地区对大气和水环境进行观测研究他们发现,1990—1991年的中东油田燃烧事件.严重污染了…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创办已近20周年。20年来,世界科学》终于成熟了。为了不忘广大读者、译者、著者的厚爱,我们决定在1997年举行“我与《世界科学》”有奖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写出“我与《世界科学》”交往中一件不平常的事;受《世界科学》上某篇文章的点拨而在科研中的收获;阅读《世界科学》的感受、心得;《世界科学》是怎样成为你的良师益友的。一句话,写出你的个性,写出你的光彩,写出你的收获。所写内容务求真实,不要虚构。征文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注明“我与《世界科学》”栏目。征文作者请注明你的年龄、职称、职业、职…  相似文献   

15.
科技     
《科学之友》2005,(8):14-15
珠峰测量数据8月公布国家测绘局消息,备受关注的2005年珠峰测量行动野外测量工作已经于日前结束,数据计算工作正在西安和北京全面展开。目前数据计算进程十分顺利,7月已算出珠峰高度的初步结果。最终结果将上报国务院批准,于8月左右向全球公布。第九届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在大阪  相似文献   

16.
这又是一本帕特里克·莫迪阿诺的小书,写于1981年。相对而言,这是一本比较单薄的小说,根本无法和他在1978年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的《暗店街》相比。读《暗店街》是好几年前的事情,那也是一段难以忘记的阅读经历。这样的经历于我,在之前大概有过几次:张爱玲的《金锁记》、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村上的《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读这些书实在是一种幸福,你会惊讶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它一下子将你击倒,有一种晕眩感。形式和语言上的美超越了一切,你会感到这正是你所要追寻的小说,也是你可以把握的小说。也许多年后,写小说的你首先想起的,就是他们,…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2):1-1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之中,全球变暖、核战争和基因病毒等迟早会将人类消灭殆尽。那么,在毁灭性打击到来之前,我们是否应该离开地球?请关注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必须离开地球?》。青藏铁路被誉为世界上伟大而神奇的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本期让我们跟随专家去探索《世界难题:天路冻土》,并回顾他们《九死一生的探索历程》。——编者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5,(4):1-1
参加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的王自磐教授,是我们《大自然探索》杂志的资深作者, 他所撰写的《南极海鸟问全球气候》、《南极磷虾》、《南极国际大营救》、《神秘的纳尔逊岛》等文章,为我们撩开了南极的神秘面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甚至惊险的故事,为读者所深深喜爱。2005年1月27日,王自磐教授在南极度过了他的60岁生日, 这也是他在南极度过的第十个生日。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当喜马拉雅高山杜鹃花开的时候,被藏语誉为"大地之母"的珠穆朗玛峰都会迎来全世界的目光,2018年是人类首攀珠穆朗玛峰65周年,尤其受关注。随着登山季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齐聚喜马拉雅山。自1953年新西兰养蜂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盖第一次将人类的脚步踩在珠穆朗玛的顶端,随后的65年间,有近5000名登山者跟随这两位先辈的脚步抵达了世界屋脊,珠峰不再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9月14日,人类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201 9年4月10日,我们第一次看见了黑洞的模样。整个物理学界为之沸腾。一个多世纪以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从那时起,黑洞的奇异和谜一般的特性便激起了科学家和大众的好奇心。《黑洞之书》将带领读者展开一场探索黑洞奥秘的神奇之旅,令人眼界大开。从史瓦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