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尚未形成自身理论体系的时候 ,现代书法以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理论为根据 ,从而抛开汉字这一载体 ,否认传统书法的形式意义和抽象内涵。从现代派书法强调不以汉字为载体的纯形式观与传统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的意象形式观的比较中 ,不难看出传统书法取自然物象之象的抽象模式和现代书法超越自然物象的抽象观不同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由于汉字的字形与意义的直接关联,以及汉字在书体演变中呈现出的丰富形式,使得汉字字形能够超越符号,从而转化为艺术形式.书法的形式不是经过了美化的视觉符号,而是充满着自由性和创造性的视觉图像,其中不仅仅具有汉字原本的抽象含义,而且饱含了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思想.字形是书法艺术不可忽略的基础,而书法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文字符号的形式,是对符号的超越,从而由实用性的视觉符号成为艺术性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胡琳 《科技资讯》2012,(7):221-222
中国书法艺术源源流长,历史悠久;经过千年的发展成为了成熟而具有中国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而我们现代平面设计如何能设计出真正具有中华名族文化特色的作品,优秀的书法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字体字型,到笔墨情趣,以及间架构成都值得我们去发掘其艺术规律,并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院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教育模式:以素描作为美术训练的基础课,而忽视书法作为中国画教育的特殊,从而排除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地位,使当代中国画相比于传统中国画缺少了许多文化内涵和形式意味.因此以书法代替素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毕胜 《科技信息》2009,(34):227-227
中国的书法,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诸般传统艺术中最为普遍而又最富有内涵的艺术。强化陶瓷美术教育中的书法教学,对了解书法审美的涵义,提高学生人品与审美素质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郝科 《科技咨询导报》2008,(28):175-175
通过对唐代孙过庭的书法理论著作《书谱》进行分析,从而对书法以及其与接受者的关系进行新的研究,并梳理出书法中形式与内容的另一层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网络广告形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郦瞻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2):144-145,158
伴随着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高速增长,中国网络广告形式也得以不断地进步与提高。文章针对中国网络广告形式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旨在发现与提炼中国网络广告形式的变化趋势与凸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关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概述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及用途、国内图书情报部门使用软件类型后,研究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数据的“字段形式”与“记录形式”的相互转换问题,同时给出实际使用的QBASIC语言转换程序。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终其一生都在关注着形式,相继阐发了形式的概念、作用,以及形式美的锻造,他对于形式的见解、主张和追求已成为他美学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对于文艺形式的研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关"形式"观点的有力反拨,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艺术,是对中国汉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再创造,从艺术的角度赋予汉字诸多表现形式.如何将汉字的点画结构按照美的规律用艺术的形式尽可能地进行完美的表现,是历代书法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书法艺术无不体现在对立和统一的审美标准之中.  相似文献   

14.
冥币琐争     
冥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体很早就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为了中国特有的风俗。然而冥币究竟产生于何时,冥币存在的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实物形式向虚拟形式转变的时间在何时,以及冥币在上层社会推广过程中所遭遇了何种斗争等问题都引起学术界长期的论争。  相似文献   

15.
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实现形式是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应当具有其应有的宪法地位。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宪法地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孙冰 《科技资讯》2007,(34):156-156
任何事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探索中循序发展,文化如此,艺术亦如此.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发展也遵循一定规律.本文通过对比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研究其存在差异的原因,探索推动中国山水画构图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的分析,对其隐含着的中国古代审美观、艺术观等人文情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书法欣赏角度出发,提出了书法者的“正气”和“才气”如何对书法美感和气质产生影响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主客体的融合、交融是西方当代认知理论和中国传统认知方式的出发点和背景语言。由此产生的体验认识是认识的一种形式。笔者认为体验认识的主客观基础是信息全息律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据此,说明如下认识现象:“客体自动”现象、美感现象、“忘我”现象、直观现象、“形象”现象、“入定”现象、主体性现象、创造现象等等。从体验认识形式的人类认识史的根据考察,原始人的认识形式,就是体验认识形式;中国传统的认识形式,主要是体验认识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