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方法制备非化学计量比氢化非晶碳化硅(a-SiC:H)薄膜材料,借助紫外可见(UV-Vis)光谱、激光拉曼(Raman)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手段,研究了p-i-n型非晶硅(a-Si:H)薄膜太阳能电池p层a-SiC:H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和硅烷掺杂比能影响a-Si:H薄膜成键情况,而射频功率一定程度上能影响薄膜沉积速率,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备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的p-i-n型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系统管理总线SMBus(Smart Manegement Bus),SMBus是智能电池系统SBS(Smart Baterry System)中升压单元、电池充电单元、控制单元、锂动力电池及外设之间的互连接口,它能对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电压、温度、容量等重要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电池充电单元是真空断路器操作电源中的核心部件,事关整个电源系统的性能优劣.该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池充电单元,其功率转换环节采用反激式变换电路,可有效提高功率密度、减少系统体积和成本;控制环节基于UC3844型专用芯片,实现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可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性能.设计了专门功能电路,可实现电池充电三段模式转换功能和电池保护报警功能.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池充电单元输出电压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和马尔科夫链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规范,选择构建特征矩阵;然后,搭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预测模型,并运用马尔科夫链算法对预测模型的初步结果进行误差修...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米诺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空运包装内锂离子电池单元热失控传递的控制方法,首次提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的多米诺效应理论模型。依据实际包装情况建立了包装盒内9个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仿真软件Fluent对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递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模拟结果定量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中的多米诺效应及电池单元热失控对临近电池温升的影响,以及通过控制电池放热和使用阻燃隔板来延缓包装内电池热失控传递的可行性。模拟结果不仅验证了构建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的一致性,并且显示基于理论模型参数提出的两种控制方法对延缓电池的热失控传递都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为控制空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提供理论依据,还可对锂离子电池空运包装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CFD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米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空运包装内锂离子电池单元热失控传递的控制方法,首次提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的多米诺效应理论模型.依据实际包装情况建立了包装盒内9个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仿真软件Fluent对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递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模拟结果定量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递中的多米诺效应及电池单元热失控对临近电池温升的影响,以及通过控制电池放热和使用阻燃隔板来延缓包装内电池热失控传递的可行性.模拟结果不仅验证了构建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的一致性,并且显示基于理论模型参数提出的两种控制方法对延缓电池的热失控传递都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为控制空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提供理论依据,还可对锂离子电池空运包装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所研制的非循环电解液、双极性电极、垂直式结构的Zn—Br电池(含6单元).该电池尺寸为11.5cm×10.5cm×7.0cm,容量为40.8W·h,能量密度为88.7W·h/L(每升电解液).单元电池自放电率每天为1.78%。  相似文献   

8.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CAN总线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以P8xC59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动汽车电池电控单元(ECU)的软硬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室外运行的太阳能电池板裂纹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动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寻找轮廓、拟合四边形和透视变换等图像处理方法对采集的太阳能电池板电致发光图像进行矫正;然后,采用背景去除、图像投影、电池单元边界线寻找和透视变换等方法将矫正的图像分割为太阳能电池单元图像;最后,应用经训练的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检测电池单元图像是否含有裂纹.训练神经网络时,使用欠采样与过采样技术解决正负样本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可达96.37%,满足太阳能电池板自动分割的要求,能有效检测出有裂纹的电池单元.  相似文献   

10.
独立型光储微电网作为光伏应用的有效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系统的经济性优劣主要依赖储能的类型和配置调控方案。基于此,根据独立光伏系统的建模思想,在给定负荷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以最大化利用光伏输出能量为目标,建立光伏能量最大化利用模型,将光伏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作为整体进行容量优化配置。通过算例分析,获得目前较为典型的5种储能电池和光伏容量的优化配置结果,在此基础上,为使系统经济性最优,进一步引入年均成本为目标并建立相应模型,得到了5种电池和混合储能电池的经济对比分析结果,最后对5种电池对应的放电时间、循环效率和寿命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配置条件且满足项目指标的要求下,能量型铅酸电池和功率型铅酸电池组成的混合电池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其次为钠硫电池和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应用Scharfetter-Gummel解法数值求解Poisson方程,对经高强度光辐照过的a-Si:HP-i-n型太阳能电池进行计算机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光辐照发生的载流子俘获所造成的a-Si:H中空间电荷净增加或减少都会使电池内部电场分布产生变化和准中性区(低场“死层”)的出现。这是a-Si:Hp-i-n型太阳能电池光致性能衰退的重要原因。于是,一条提高a-Si:H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新途径有可能被提出。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work axial n-i-p junction InP nanowires were grown by selective-area metal organic vapor phase epitaxy (SA-MOVPE) technique with the growth sequence starting from n-segment. Th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carrier lifetimes of the n-, i- and p-type segment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using 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PL)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L) measurements. We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CL is capable of resolving the electrical profile of the nanowires, namely the varied lengths of the n-, i- and p-segments, providing a simpl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nanowire growth calibration and optimization. The CL result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 (EBIC) and photocurrent mapping measurements performed from the fabricated single nanowire solar cell devices. It is revealed that despite a non-optimized device structure (very long n-region and short i-region), the n-i-p nanowire solar cells show improv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than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p-i-n (growth starts with p-segment) single nanowire solar cells due to reduced p-type dopant (Zn) diffusion during the growth of n-i-p solar cel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太阳能电池尤其是量子阱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动态.讨论分析研究热点.并首次提出布拉格光栅反射加强型量子阱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和主要研究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胶体加压流动的不可控性,运用斯托克斯方程对布贴加压过程太阳电池与帆板间胶体的缝隙流动进行了分析与建模,得到了胶体流动的速度模型、流量模型和压力场模型.通过边界条件求解方程,得到了布贴胶体沿不同方向流量特性的定量表述;结合吸盘加压位置与空间太阳电池的具体形状对布贴胶体沿不同方向的流量模型进行了具体分析.布贴加压实验证明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硅太阳电池电极设计必须考虑到电池的表面状态.表面扩散层的掺杂浓度.金属一半导体接触以及遮光损失等的影响,因而是一个电极系统的设计和制备问题。给出了栅状电极的设计实例,并用于太阳电池的制作获得较满意的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16.
CuInS2是一种最具前景的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材料。介绍了CuInS2(CIS)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以及一种低成本的CIS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展望了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效太阳电池是近年太阳电池产业发展的目标,等离子体太阳电池技术则是近年来研究的比较活跃的高效太阳电池技术之一。该文对等离子体太阳电池,从原理,材料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等离子体太阳电池主要是利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太阳电池的光吸收。该技术既可以用在传统的硅电池上也可以用在薄膜电池上,尤其适用于作为薄膜电池的陷光结构,并且易于和传统的电池制造工艺相结合,有实现商业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噪声测试方法,利用其噪声进行可靠性筛选,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太阳能噪声测试系统,自动测量了太阳能电池噪声,详细研究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噪声测试方法及过程.实验结果证明,运用噪声测试可以快速、准确、无损地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进行可靠性筛选.  相似文献   

19.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因其安全无毒、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该文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其光阳极研究进展。指出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阳极新材料和结构改进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带有本征薄膜层的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温度低,转换效率高,高温特性好,是低价高效电池的一种。文章介绍了HIT电池的结构、原理、发展过程,着重阐述提高HIT电池效率的途径,最后对HIT电池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