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洋萍 《科技资讯》2013,(29):132-132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又改变和影响着自然环境。人类只有在开发利用环境的同时,尊重自然环境,善待自然环境,按照生态学的规律办事,才能使人类更好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相处,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如何研究好,处理好环境与人类发展的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物质环境以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强对高校物质环境的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本从高校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体活动环境,特色环境等五方面探讨了物质环境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决定语言,习语作为语言的结晶,从各个方面体现着一个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在古代,地理自然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及行为模式或行为的社会规范。因而地域环境的差异亦会鲜明的体现在习语层面上。本文以文化为视角,从中英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入手,分析英汉习语在地理条件、自然气候环境及社会生活方式三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二滩水电站及其库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张志宁 《科技信息》2013,(5):190-190
人曾经是自然设计的作品,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被自然环境所塑造,自然环境确定了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自然设计了人的身体构造和心灵。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人逐渐脱离自然环境,取而代之的是人为环境,因此人类已经进入人为设计物对人的改造阶段,既然人为环境在塑造新的人,那么我们有必要主动的去设计。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成功地印证了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的理论,既表现出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又体现了人物生活的具体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统一。特别是他在自然环境、空间环境、思想环境等环境描写方面更为突出,更能显出其独到和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7.
杨琴  王李俊 《科技资讯》2010,(35):248-248
中国和西方文化是两种相互独立,自成系统的文化体系。这与两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自然环境和语言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就对自然和语言两种环境对中西方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讨论,从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深层次分析,努力打破隔阂,为创建"地球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钱龙  詹凯丽 《科技资讯》2014,12(21):196-196
铁画艺术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特色鲜明,艺术风格清新、自然、洒脱.铁画文化作为徽文化的标本,其文化价值和深远意义应当“走出去”与其他文化接触、碰撞、沟通、交融.翻译是铁画文化对外交流的媒介.本文借助图式理论,探讨铁画文化翻译策略,为徽文化翻译提供启示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校园的山地生态适应性规划理念注重顺应环境、塑造环境、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减少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山地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质的同时降低维护费用,期望构建一个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型校园.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巴南校区总体规划充分发掘了山地自然环境和艺术文化的潜力,秉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一轴、一环、五空间、六分区、八景点"的功能区规划,以及对总体规划、景观环境、路网构建、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生态适应性应用研究,在山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及校园文化的塑造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道德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在道德环境中占主要地位,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或精神)环境,国际环境和历史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改变人的思想道德面貌。实践是人与环境关系的纽带,人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环境。对自然环境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力宣传和弘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各类典型,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做好对环境破坏者的感化和教育工作。要下决心改变目前学术界重环境伦理、轻伦理环境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环境,从广义上来讲是由若干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有机构成体,并与生存在其内的人类相互作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目前的建筑学已经和环境密不可分了,就建筑意义而言,常讲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近年来有关环境的话题很多,设计结合自然,与环境对话、环境构思、环境建筑等。这些都表明建筑师己经开始投入到环境的创造中去了。不久的将来,环境建筑将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向,所谓的生态建筑,也无非就是另外意义上的环境建筑而已。在环境中构思环境构思是多种构思方法的一种,是一种可创性很强的建筑构思理念。从环境出发,以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搞好阅览室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从阅览室的人文环境建设和自然环境建设两个方面阐述了阅览室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是培养教育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环境育人功能十分重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育人功能的主要体现,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起到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自然环境和与历史变迁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古镇文化特色的挖掘、开发是古老城镇再现生机活力的重要手段。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西北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宋代筑城,具有千年历史,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北古镇文化,其以军事边镇、商业开拓精神、耕读传家精神、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是现代青城古镇文化特征塑造、青城古镇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的导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统计以及观察法,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的另类解读,得出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中的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发展抑制了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社会环境的刻板印象弱化了女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行为,规范环境则束缚了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意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自然环境与人才环境和成才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既是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又是主体活动的对象。应该认识自然环境,掌握自然环境规律,不断改造和优化人才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才更好成长。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扎桑 《西藏大学学报》2010,(Z1):138-141
卫藏一直以来都是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所决定的,也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卫藏特色饮食的形成,并贯穿于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文章围绕卫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及社会环境等层面,对卫藏特色饮食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力经济学原理的定性研究基础上,针对生产力外部环境系统,尤其是自然环境和人口环境对生产力系统的影响和作用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一种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若干模拟和计算,得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校潜在的育人因素,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美的自然环境里得到熏陶;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在互动的心理活动环境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个体积极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