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文章从市民社会同自然社会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之前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阐述了马克思之后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有其优缺点,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批判改造中走上了通往唯物史观的道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主我,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运用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站在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的维度来审视市民社会,克服其神秘主义的影响,从而实现了“伦理关系”向“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转换”,并由此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史唯物主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加强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转型时期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宁 《科技咨询导报》2010,(18):245-245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看作伦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国家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决定力量,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把市民社会看作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其本质是物质生活领域,创建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包含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高度合一;现代意义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离。前者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市民社会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后者以黑格尔为代表,真正在现代意义上把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畴。马克思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继而转向经济学研究来解释市民社会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首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主要是阐明了国家和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他在社会物质关系的阐述中.更进一步地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并把人类解放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因此,1843—1844年期间马克思在历史观上也有较大的建树.巳具有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清晰的形成脉络,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契机,哲学原则的确立,初步发展,成熟阶段。本文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浅析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脉络。  相似文献   

9.
刘自学 《科技信息》2010,(20):I0021-I0021,I0023
黑格尔指出,现代资本主艾社会的特征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他以劳动为核心来把握市民社会作为需要的体系的特征.他的市民社会理论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但他提出的解决矛盾的方法遭到后世思想家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对古希腊的政治共同体的研究还是现当下对市民社会还是公民社会的讨论,市民社会发展至今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文章揭示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理解市民社会对当下社会法治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的吸收黑格尔思想基础之上建立的。经由马克思的理论建树,以及恩格斯的相关补充,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继承了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和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内核,并根据当时市民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点,以物质生产关系为核心,确立了市民社会是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相统一的动态系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而且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基石.马克思得益于黑格尔的相关理论并对之进行了批判,其分析呈现出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立体构架,其内容则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来展示.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充满辩证法的分析而揭示了政治解放的限度,从而把克服市民社会同超越政治解放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经历了从"资产阶级社会"到"生产关系"的过渡,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最终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找到阶级基础。市民社会在当代的发展,主要是其本身融入与国家的互动关系中,尤其是如何在民主政治的社会中运行,这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指的是一切历史阶段上的、特定阶段上的、本来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三种含义,这三种含义在时间和范围上有一点的差别,但却有共同的根本点,即都离不开交往、私有、商品经济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同时性的结构”并据此批判黑格尔的历史观,认为其方法具有“历时性”的特征,本质是历史“还原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观,用同时性的结构方法取代了黑格尔历时性的还原方法,用新术语、新关系取代了黑格尔的旧术语、旧关系,是“深刻地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之果。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论形态和现实内容,置身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的理论先哲们对“市民社会”作了不同的阐释。“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矛盾的概念,它是随着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动而不断变化和丰富的,有什么样的市民社会现实,也就有什么样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8.
孙风强 《科技资讯》2014,12(25):208-209
市民社会是介于家庭和政治国家之间的一个存在,社会关系的血缘属性和国家强制属性降低。利益独立的社会个体通过契约来实现利益的获取与让渡,契约是意志内生与外化的过程,为了保证契约的可履行性和顺畅性,需要对社会个体的意志形成与外化进行规范,用一种规范的权威来代替家庭和国家的权威,实现社会调整的职能。诚信原则保证了意志的内生与外化的一致性,从而让契约式社会关系的意志具有了现实性的可调整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虽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他的许多著述中,但其政治伦理的理论旨趣、方法论选择和价值诉求的转变有着自身的逻辑和轨迹。考察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历史、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理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观国内相关研究资料,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目前研究的焦点在于:中国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模式;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互动关系的建构。市民社会理论在我国的兴起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诉求,其在学术界的论争中不断走向成熟,为我国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