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诂经精舍、学海堂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分别在杭州、广州创建的两所重要书院。这两所书院都重视词义训诂教育,其词义训诂教育成果体现在各自的课艺集中。这两所书院师生在词义训诂方面善于使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文例证义的方法:通过以形索义来求得词的本义、辨析近义词以及校勘文字,通过因声求义来破通假、探语源,通过文例证义来作比较研究而求得词义确解。诂经精舍、学海堂重视质疑问难的教学方式,对词义训诂的不同观点兼收并蓄,有利于开发生徒的智慧,提高生徒独立思考的能力。诂经精舍、学海堂中的词义训诂教育价值不小,关注清代训诂学的当今学者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阮元论     
阮元是清代乾嘉之际所有诗歌群体核心人物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 ,他以士大夫官员、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 ,塑造了独特的诗心、诗情和诗歌风貌 ;他借助自身的社会地位进行文化建设 ,造就了诂经精舍的文化盛况 ,为乾嘉之际的文化和诗歌领域输送了新生力量。他是清代诗歌发展史上最后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风雅总持 ,对乾嘉之际以及整个清代诗史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阮元与《宛委别藏》陈东辉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选才隽诸生肄业,学风大振。论学宗旨在实事求是,范围涉及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辞典等诸多...  相似文献   

4.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1945)春书。纸本。启首钤“御赐独抱冬心”朱白相间印,款后钤“一山老人”、“甲辰翰林”二朱文印。18.2cm×53cm。一吟堂藏。章梫(1861-1949),初名正耀,字立光,改名章梫,字一山,浙江三门县海游人。早年肄业于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190  相似文献   

5.
汉学是研究中国学术文明的学问。汉学在西方有较深的渊源。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国际上对中国文明的兴趣和对汉学的研究也日趋成为热门。本文对汉学的定义、欧洲汉学的渊源以及汉学西行所回射出的汉学在中国的现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墨子閒诂》是孙诒让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不仅集清代墨学研究之大成,更是推动近代以来墨学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空前发展的文本基础。近百年来,中华汉字经历了多次的简化和改革,致使很多学术文本的简化版本和原著繁体版本之间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墨子閒诂》就是最好的例证。该著作的简化版在当前存在两个不同的、使用率都很高的版本:《墨子闲诂》《墨子间诂》。就此,通过辨析简体字和繁体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的演变,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从语形、语义、语用上进行合理解释;然后通过考证原作者署此书名时的真实意旨,还原《墨子閒诂》的本义,并给出其简体版本的合理答案:《墨子间诂》。  相似文献   

7.
正"理解中国:包容的汉学与多元的文明"暨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于2018年11月2~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汉学大会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等单位协办。参加本次会议的60余名汉学研究学者代表分别来自于近40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单位,包括美国耶鲁大学、美国普林斯  相似文献   

8.
涉足宋学、汉学、今文经学的魏源,由"老经师"一变为注重经世实用之学,是他思想的第一次飞跃;由经世而积极参与盐漕改革和水利建设,是他思想的第二次飞跃;由"无双国士"而放眼全球,提倡师夷制夷,是他思想的第三次飞跃;晚年却由积极入世变为消极尘世,精神由昂扬而渐趋沉寂。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研究,是美国中国学研究区别东西方汉学一个显著特征.研究美国中国学,应注重将中国学研究同中美关系、美国东亚政策乃至全球战略联系起来考察,使美国中国学研究为中国国家利益服务.研究中国、认识中国,让更多的美国人客观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现实,有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消极影响,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汉学"起源于欧洲,旨在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二战以后,"汉学"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美国,且汉学研究的兴趣也逐渐偏离早期汉学家的初衷。"汉学"被"中国学"取代,政治、经济、军事等研究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经学史上,庄述祖是庄存与到刘逢禄之间的中间环节。庄述祖的经学思想既有以汉学为根株,又具有说经宗西汉的双重性格。对后来经学的发展来说,庄述祖的说经宗西汉更具有历史发展意义。他说经宗西汉、攻刘歆作伪、以《公羊》为主遍说群经、重视今古文经学的区分等,都给刘逢禄以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儒学”独尊及两汉经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郑氏家学由黄老之学转向经学。“先郑”———经学家郑兴、郑众父子,即是东汉时期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先郑”经学的传承与著述的考究,初步认识二人经学的学术传承与著述辑考,以期贡献于两汉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为实践平台,探索工程硕士实践培养新模式。浙江大学用半年时间安排工程硕士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在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所属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和撰写论文。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建立了课程交流教学平台,建立了学校、企业的"双导师"制,制定了合理的奖学金激励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述创新模式和实践经验对进一步创办产学研基地实践实验平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家学传统是在新安理学家中普遍具有的一种学术文化现象,新安理学家的家学传承方式多样;传承内容多为朱子“论定”之经学;其家学传统对新安理学和徽州社会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算经十书》作为数学教材确立以来,对中国的数学和数学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它是了解汉唐千余年间数学及社会状况的宝贵史料,也是后世数学应用题目的源泉,在现代数学史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算经十书》与数学史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四辑《典籍英译研究》所辑论文的学术代表性,对2002-2010年间举行的六届典籍英译研讨会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中国典籍英译主要学术力量在地区、院校等方面的分布、学科内部结构、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评价了《典籍英译研究》著者群所代表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及情报能力,并据此对典籍英译这一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预测,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发现:典籍英译这一学科在国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引起了部分外国学者的注意,但也存在着典籍英译力量分布失衡,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期,吴越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学在吴越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地方官学、私学和出外求学等。仕进制度的导引,长官对儒家礼教的倡导以及避世高士的影响等,是导致吴越经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经学相比,吴越经学具有不重师法家法、尚博学、重谶纬之学等特点。在经学影响下,吴越名儒辈出,著述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充满儒家礼教气息。  相似文献   

18.
《墨经》与《几何原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墨翟和欧几里得,并从内容、特点和对数学发展影响等方面,对《墨经》和《几何原本》进行比较,最后认为,这是两部不同的学术著作,一般比较其学术水平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军校教员的专业发展是军校教员通过主动的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形式,不断追求专业成长,从而达到自身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学学术是军校教员在其学科领域进行教学时,通过教学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实践等活动表现出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教学学术的发展是军校教员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可以促使教员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推进军校教员职业的专业化,并最终促进军校教员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6):110-114
课程思政是当代学生连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国家新一代思想教育的中心环节。为了解我国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并不断把课程思政引向深入,推向新阶段、新水平。基于对"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我国学术论文发表量的数据分析,对不同学科、年份、地区和高等教育层次文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思政在学科间的发展不平衡,教育学类更重视课程思政,相关文献最多,科学类相关文献较少;随着年份增加,课程思政逐年推广,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增多,增长趋势亦加快;针对我国不同地区,课程思政建设差异较大,华东地区强,西北地区弱,城市间发展的差异明显,上海、江苏、浙江地区文献多,青海和西藏少。目前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推广不足,发展缓慢,针对这种现象,提出课程思政发展建议,以期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全方位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