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中 ,由于其际遇的特殊性 ,导致其心理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很强的自卑感 ,而这种自卑感及蒲松龄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是其创作《聊斋志异》的最重要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2.
茨威格和卡夫卡虽同属西方犹太人 ,但是他们身上的犹太人意识、家庭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爱好与职业的关系等却迥然不同 ,因而在他们的创作中对犹太民族命运和犹太问题的思考完全不同 ;对现实的描写、人物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画各异其趣 ;且茨威格的一生爱好与职业是融为一体、有机统一的 ,而卡夫卡的一生爱好与职业却是矛盾冲突的。这些都给他们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欲望中的沉浮与挣扎:施蛰存、张爱玲小说心理描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现代作家施垫存与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重视心理分析的创作趣味,表现出许多相似点。同时,他们的作品在描写人类心理的视域侧重、对人类心理层面开掘的最终意旨、以何种主观情感融入作品三方面又存在相异处,对他们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一番考察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30年代小说创作的心理分析倾向。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陀恩要耶夫斯基的不幸的婚姻给他们的个性心理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他们在以后追求爱情、婚姻的过程中都产生过自卑心埋。是精神的力量使他们最终获得了幸福。他们的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他们婚恋心理的外化,而幸福的爱情又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论沈从文、孙犁小说创作的女性化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从、孙犁都是现代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本的解读,既可了解学创作中作家对待导性形象塑造的态度,以及导致其“女性化倾向”现象的更为深隐的创作心理,又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明正日益加重人类的心理疾患。通过对艺术的观照来拯救心灵是现代人迫切需要的生存技巧。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卡夫卡是最早和最突出关注这个问题的作家。相似的生存状态导致他们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共性:对惩罚主题的思考、对变异状态的关注、矛盾情感与哲理悖论、精神分析和叙述表现等等。他们为平凡无助的人们准备了一种存在精神与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以孔儒诗教为正统而形成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其创作心理的基本特征为自觉理性意识,这往往被人们看作支配文学发展的心理动因。但是,潜藏在意识下面的潜意识,隐匿在理性下面的非理性则常被文论家所忽视或轻视,甚至被认为是文学发展的消极因素。美国文论家雷·韦勒克、奥·沃伦在其所著的《文学理论》一书中指出:“喜欢论述自己艺术的作家们自然总谈论自己创作活动中那些有意识、自觉运用某些技巧的部分,而无视那些‘外界各种因素给予的’非自觉地进行部分。他们对自己自觉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诗神”是古代诗学理论所追寻的最高层次的创作艺术规律。中国古代诗话对诗神的审视,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创作心理与倾向,是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诗歌理论心态。司空图身后的诗话作者,对诗神内涵构建的最终完工,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从此,以诗歌本质的内在精神为标准、借以挣脱传统形式美之束缚、品评古代诗歌创作之得失,渐成风气。同时,也对诗人在创作中追求诗神与外在的诗之形体相辅相成之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梁晓平 《科技信息》2008,(4):198-198
影视作品中总是有悬念,它是影视剧创作者利用观众对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的期待心理,使情节引人入胜,雏持并不断加强观众兴趣而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本文首先阐述影视作品中设定悬念的理由以及产生悬念的三种情况,接着浅析电影剧作中组织悬念故事的一些技巧与方法,主要以电影《惊魂记》、《伤城》为例。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小说中,现实的含义已从原来外在的客观实在转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现实。《赫索格》以其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刻画、淡化的情节和人物外在行为不完全的展现,成功地诠释了心理现实,同时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心理小说特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集中地体现了贝娄现代主义创作和现实主义倾向的融合。而这种现代和传统的交织正是贝娄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悲剧意识其实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社会诸因素的束缚下被扭曲变形而产生的一种深层次心理上的愤恨、遗憾及无力孤独感。作家把自己对悲剧意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意识地运用到作品的写作过程中,创作出了伟大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12.
悲剧意识其实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社会诸因素的束缚下被扭曲变形而产生的一种深层次心理上的愤恨、遗憾及无力孤独感.作家把自己对悲剧意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意识地运用到作品的写作过程中,创作出了伟大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13.
艺术是人类文明之光,而艺术创作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从艺术本体的概念入手分析认定艺术作品的要素,从艺术创作的起源以及创造性进化的角度进行论述,通过创作方法论与创作实例举证,探究艺术创作心理对艺术创作行为与结果的决定性作用。无数艺术家在创作中寻找到生命的真谛,究其原因是保持初心去观察世界,并真诚地在艺术作品中完成情感表达。真实表达成就优秀的艺术创作,艺术的真实性是一种多维度的艺术观念。通过对艺术创作结果的观察与辨析,发掘创作行为在人类活动中的本质意义,启发后继创作者在探索艺术创作思维的道路上回归初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明清小说家的创作动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动因产生的历史渊源、社会和个人的原因、动因产生的心理奥秘,以及这种动因对他们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柯佳 《科技资讯》2011,(22):192-192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主体而言是歌唱者内心的情感、认识、需求;以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解、信息的输出。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而获得的。是将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认知,通过想象、思维与创作升华的心理体验过程。一首歌曲演出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声乐心理与歌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在歌唱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变化最显著时期,也是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或危机期。这一时期的青年由于情绪不稳,心理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而青年大学生除具有这一时期青年的共同心理特征外,又因他们在青年人群中享有独特的教育地位以及可预见的美好前景,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即所谓“大学生精神面貌”,他们的期望值较高而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心理发展不平街,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自我  相似文献   

17.
宋学富 《科技信息》2010,(26):I0073-I0074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是企业中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支配、管理、运用企业资源的主导性地位。他们拥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和他们对企业的奉献态度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他们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就成了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心理契约的概念及特点入手,通过分析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提出了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了创作过程逻辑起点这一理论问题,深入分析了以往我们将观察生活与情感感受视为创作过程逻辑起点的错误观点,认为文艺创作真正的逻辑起点是生命体验,而生命体验是一种物与我、虚与实、主与客、情与理等因素高度统一的心理境界。文章指出,确定文艺创作过程的逻辑起点,对于创作者把握好创作的基本精神,纠正当前创作的一些错误倾向,促进全社会文艺的繁荣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独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在中外音乐文化频繁交流的氛围中,中国乐坛涌现出一批青年作曲家。他们植根于中国音乐沃土之中,又大胆学习、借鉴和运用外国近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出许多构思新颖,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有些作品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获奖。他们的创作活动和作品对音乐界形成了一种冲击,被人们喻为“新潮作曲家”。所谓“新潮”,在思想上必然体现为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的音乐观念。本文拟从音乐本质、音乐目标的选择追求与音乐社会功能三方面论及“新潮作曲家”的音乐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入手,揭示了广告与心理及文化的关系,强调了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而引发的消费心理的不同,建议人们在进行广告英语创作时,要充分注重这些文化心理上的差异,这样才能创作出成功的英语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