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买的电脑会不会遭“虫”蛀,除了2000年的1月1日、2月29日等敏感日期,“虫害”还会发生吗?专家提醒广大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的“千年虫”问题一定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尽快走出“千年虫”问题的认识误区。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在我国并没有出现“千年虫”问题大规模爆发。人们对“千年虫”的警惕性也有所放松。实际上,计算机的“千年虫”是一个长期的、涉及范围较广的、有很强隐蔽性的问题,计算机用户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对此问题一般存在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规模的捉虫运动大概就是中国五六年代的“灭西害”了。但与本世纪末全世界正在进行的捕捉“千年虫”相比,那捕错了麻雀的运动不过是少不更事的年幼共和国的一场游戏而已。 而这个渗透全球网络的千年虫却是非捉不可的,否则那个精心构建起的遍布全球的网络就会有很大麻烦。这是过分算计的科学家的失策,他们当初为了节省计算机内存金贵的 空间,竟把四位数的年份缩减了一半。剩下的两位数在本世纪内也算尽心尽力地服侍人类若干年,到了下个世纪关口却出人意料地变了脸,成了顽劣可憎的臭虫,非要逼着人类把他们阔步迈进的新世纪说成是寒寒酸酸的1900年。  相似文献   

3.
2000年1月1日零点整,隐藏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千年虫”(也有人称之为“2000年炸弹”或“2000年问题”),将会在这个世纪交替的时刻倾巢而出。为此,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会淡后决定将“2000年问题”列入八大工业国家首脑们的议题;克林顿政府新近成立公元2000年转换委员会,并在1999年度的财政预算中优先编列39亿美元用于“2000年问题”的解决上;美国企业积极进行年序整修工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真的了解“千年虫”吗?你知道“千年虫”会给我们信息时代的生活带来多大影响吗?你知道在处理“2000年问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和内容吗?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计算机“千年虫”及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而言未来可能产生的“万年虫”的科学道理。但就将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言 ,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有自我意识和创造意识 ,适应新的时间乃至“万年虫”将会是它们小小的智能。  相似文献   

5.
周涛 《广东科技》1999,(7):13-14
处于世纪之交的计算机网络,世界正在戒备与防范千年虫的侵袭,然而随着不可变更的最终日期日益临近,计算机系统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因为程序员所做的修正努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的要求。尽管近两年美国至少有600多个“软件”工厂向社会提供有关千年虫——即2000年问题(Y2K)的技术帮助,但千年虫的影响是如此广泛,以至于仍感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6.
千年虫问题是电脑系统以2位存储年份而产生的在2000年后不能正确识别年份的问题,解决千年虫问题的根本就是解决年份的存储和识别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解决千年虫问题的几种方法,及其特点、复杂性及成本,最后介绍了我们在实际解决应用系统千年虫问题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2000年问题的出现,会造成计算机系统操作失灵、发生故障,引起意外混乱,严重威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能引发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给人类生活带来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影响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更严重的是随着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化应用的迅速发展,使连网的任何一部分的“崩溃”,都可能像一颗“定时炸弹”连累他人受害,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如何尽快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当前的紧迫任务。1998年11月12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召开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副省长兼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卢文舸强调指出:“必须重视抓好我省计算机2000年的‘千年虫’问题,力争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本文以丽水地区地直单位为例,试就欠发达地区如何对付2000年问题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国家电脑局主席林得恩前不久透露,截至今年1月底,90%的新加坡政府部门已经完成千年虫检查与测试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跨部门的系统测试,政府主要部门和提供金融、交通、电讯、公用事业设施和商业等基础设施服务的单位今年年中可全部解决千年虫问题,他保证到2000年新加坡政府部门不会出现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经济》1999,12(1):40-43
随着2000年脚步的临近,解决俗称“千年虫”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已日显紧迫。为了配合解决2000年问题工作的开展,帮助广大读者了解2000年问题的由来和危害,认识和掌握解决2000年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刊特开辟专栏,连续登载《关于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问答》。读者有什么问题,也希望及时来函,我们将尽可能给予针对性的答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千年虫”的日益临近和不定因素的增长,更多的公司开始制定2000年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是一种采用低技术和无技术来完成最基本和最重要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法.例如,一家预见到其帐户信息系统可能发生2000年事故的银行可以计划一个后备系统,或者将重要的客户信息和帐面余额保留在纸上,以防万一断电.业务应急计划落实后,还应有一技术应急计划,按照业务重要性的次序确定优先系统.这样,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已经安全过渡,但“千年虫”还存在“闰年问题”一关,如何发现计算机总体中是否还存在这条“虫”呢?计算机专家说,只要您变更计算机时间设置就可以知道了。 据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检测中心罗洪元主任介绍,具体的做法是先将计算机日期设置为2000年2月28日,并将时间设为23点58分,然后关机。等待三分钟后重心开机,这时计算机的时间应为零点过一分至两分,日期应为2000年2月29日。再打开几个应用程序,看其是否正常运行。最后将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调回到当前设置。这一测试完毕后再将计算机日期设为2000…  相似文献   

12.
由"千年虫"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引发出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理性思考,对科学技术"双刃性"的再认识,进而提出了避免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概述工效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各国对其命名不同,如“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因素”“生物工艺学”“工程心理学”等。目前较普遍采用的名字是“Ergonomics”,译为“人类工效学”或“工效学”。日本译为“人间工学”,苏联译为“人类工程学”。使用“Ergonomics”一词,是波特兰的一位教授提出来的,理由是该词来源于希腊文的两个词“Ergo”和“nomics”,前者意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古人“人定胜天”、“物极必反”、“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结合人类的发展,提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见解,旨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物种的“为我性”特征 ,使得人类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当这种模式走向极端时 ,人和自然之间便出现了不和谐状态 ,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便是人类理智觉醒的表现。人类和自然最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与"氧气枯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首位的最大危害并非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是对全球人类基本生存条件造成破坏的大气“氧气枯竭”问题,“氧气枯竭”最终会导致人类灭绝的最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物种的“为我性”特性,使得人类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当这种模式走向极端时,人和自然之间便出现了不和谐状态2,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便是人类理智觉醒的表现。人类和厚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满怀信心迎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时候,也被世纪之交出现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所困扰.计算机2000年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危害严重,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和隐蔽性.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我国国务院已责成信息产业部负责协调、宣传引导和督促检查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解决.解决“千年虫”已成为二十世纪末的热门话题和具体行动.本刊将采用连载方式介绍2000年问题,同时我们也欢迎大家积极提供信息、相互交流、共同切握,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弥补GDP的缺陷,联合国自1990年首次发表《人类发展报告》以来,一直公布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尺度。它测量国家或地区人类寿命、知识和体面生活的总体成就。寿命以“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标度量,知识以“成人识字率”和“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毛入学率”指标度量,体面的生活以“人均GDP”指标度量。人类发展指数是对发展理念的新诠释。人类发展指数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广泛而深入,地球科学研究已经延伸到治理环境和管理地球的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概念来概括和引导这种科学走向.“人类世地质学”即是这种科学走向的最好概括.目前对应的人类世地质学研究处在萌芽阶段,其研究体系也未完善,尤其是,学者们对是否应该建立“人类世”还有诸多争论.该文首先解决了“人类活动是一种地质营力”的问题,初步回答了建立“人类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人类世的概念定义.此外,还对人类世地质学的研究体系及研究前景予以论述.研究人类世地质有利于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并且规范这种行为,从而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