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泼水节     
泼水节,是使用傣历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节。傣族的泼水节最热闹,影响最大。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僚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相似文献   

2.
<正>稻米养育了中国十几亿、地球几十亿人口,而中国几千年来"食米文化"的传承与"稻米之路"的传播,使稻米已远远超越了果腹的意义,成为一种具有民族凝聚力、代表耕作与收获的精神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米是一日三餐最常见的主食,这样的饮食系统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当稻米还与旷野中的野草并为同类时,是华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试图对云南德宏景颇族的饮食文化进行解读,涉及群体内部、杂居的多民族之间、作为城市特色的民族餐厅等。认为跨文化语境中的"味道"可理解为特定族群关于食物的地方性知识,意即人们对本民族、本土的食物认知是一个有机系统,基于特定的物产食材、烹饪技能、进食方式、口味好尚、饮食禁忌、餐桌礼仪等内容共同构成的逻辑叙事。在群体共享的生活空间里,关于食物的地方性知识系统化地作用于人们的食生产、食生活。当居于异文化,该地方文化的持有者与实践者以碎片化的叙事,部分地运用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驶向未来     
正新年已过,一年一度的春运"回潮"即将结束。新科技的加入、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春节期间的出行,从"路途漫漫"到"说走就走",从"通宵长队"到"扫码刷脸",每一个改变的细节都在叙说着几十年间的进步,讲述着春运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我国每逢新年零时,北京、杭州、苏州等地,都响起迎接新年的钟声,人们随着钟声相互祝福,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而为何鸣钟“108”下迎接新年呢?  相似文献   

6.
<正>在美国有一位活力四射的餐厅老板,她秉持着"不能兼当作家的厨子不是好社会活动者"的原则,将健康饮食理念从加利福尼亚州推广至全美,她就是加州米其林三星餐厅"潘尼斯之家"的创始人、被《纽约时报》称为美国"现代饮食革命之母"的爱丽丝·沃特斯。爱丽丝·沃特斯是悠闲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中离不开饮食,美味的食物能提供给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下面为读者介绍健康人生所需要的"饮食伴侣":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地迎新风俗世界各国虽然新年到来的时间早晚不一,但新年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却是一致的。可说到表达这种心情的方式,可就千差万别了。听说过用哭来迎新年的吗?印度就是这样的国家。在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感叹。还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想知道更多迎接新年的有趣风俗吗?下面是几个有趣的链接:  相似文献   

9.
民族植物学是植物科学内处于边缘地位的一个研究领域。为了脱离边缘地位,获得科学共同体的认可,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路径逐渐从"民族学"路径转向"科学"路径。经典民族植物学研究成为实验民族植物学研究之后,它将进入以鉴定单一活性成分为研究目标的实验室权力空间。实验民族植物学通过"可视化"操作实现"功能结构相统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获得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和社会资源。但民族植物学进入实验室阶段后,传统知识中内化的民族世界观会被科学世界观所取代,传统植物知识可能会成为资本掠夺的目标,落入私有产权领域,从而失去其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营养学家怎么吃?恐怕是所有人都十分好奇的问题。同样的食物,到了他们手里,为什么就变得"活色生香"?最新一期美国《预防》杂志,请来四位顶级营养学家,和你分享以下十条他们在日常饮食中恪守的"金科玉律"。朱迪恩·斯特恩的饮食规则  相似文献   

11.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距今2300年前先秦时代的肃慎族。目前居住在俄国境内的约11000多人,称为"那乃族",居住在我国境内的约4600人,仍称"赫哲族"。前不久,我有幸走进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同江市街津口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全国唯一的赫哲民族文化村。对赫哲人的鱼文化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赫哲民族文化村将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重新复活赫哲族历史,通过赫哲村落建筑、大型雕塑群、民族宗教风俗、历史文化、民族歌舞、服饰、手工艺品的集中展示,使游人进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上,坏血病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更是众多海员、探险家的噩梦.直到18世纪,海军军医才发现这种号称"海上凶神"的疾病和饮食有关,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它的防治办法. 为什么在中世纪的欧洲,坏血病会成为剥夺海员生命的恶魔?他们在海上的饮食究竟如何?在首次环球航行500周年之际,笔者将以著名的麦哲伦之旅为例,谈谈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的饮食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经典是不受时代、地域的影响,永远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它们承载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嵌在人们脑子里的,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承载文化基因的经典。"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民之神,文以铸之",我们民族的经典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我们今天要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重读我们民族的  相似文献   

14.
独立后印度的国家食品政策受到了西方医学观念的影响。从尊重殖民地本土饮食习惯到将其视作"缺陷"饮食,西方营养医学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奶制品被捧上神坛的同时,作为东方殖民地主要食物的大米却被视作"缺陷病"的致病病因而被一再贬低。甚至圣雄甘地也彻底接纳了上述偏见。西方营养医学鼓吹的"均衡饮食"更成为新政府国家食品政策的指导思想,水稻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以玉米、小麦、牛奶。从而对后殖民时期印度的农业、公共卫生、农村发展等国家政策产生了连带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酮类饮食包括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科学—免疫学》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可以预防流感。给小鼠喂食所谓的酮类食物似乎能增强某些免疫细胞,而这或许是产生上述效果的原因。酮类饮食迫使身体燃烧脂肪获取能量,从而有助于减肥。同时,人们可能会出现被称为"酮流感"的类似流感症状,因为他们的身体适应了如此少的碳水化合物。酮类饮食还与改善心脏健康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关,但很多证据是  相似文献   

16.
在非洲西部的多哥,人们喜欢吃鼠肉的饮食偏好说起来有些吓人。但对当地人来说,这种饮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吃",更在于享受捕猎和烹饪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正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距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两年有余。两年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忙些什么,科研是否取得了新突破?"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2018年初,屠呦呦略显焦急。在这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眼中,"新年"更多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在提醒她"还有很多事要做"。自1969年正式接触抗疟药,至今近50年  相似文献   

18.
<正>打着高科技的旗号,标榜人工智能化的噱头,却改变不了其忽悠人的本质。新年第二天,群众终于等来了权健被立案调查的消息。那些来自权健的神秘高科技产品暂时怕是不能出来祸害人了。但别高兴太早,在科技迅速发展、人们乐于拥抱高新技术的时代,那些头脑活络、底线较低的人是不会放过"高科技"的。  相似文献   

19.
学术乃民族之魂,以理性方式针砭流弊,是医治民族之疾、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开展"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等讨论的意义在于:一、唤起学术界之良知,肩负起重铸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二、探寻学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开辟学术塑造社会生活的新路径,有助于增强学术生命力,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5):108-112
汤姆·奈恩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民族进步"的技术批判维度,考察了工业革命对民族国家建立的关键作用,他把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看作是民族国家成型的动力基础,揭示出技术进步是现代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核心动力,工业发展是实现利益共享和民族进步的根本原因,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