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着色的电化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的性质、控制因素以及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的关系。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氧化物膜厚与着色时间以及不锈钢电势与着色时间之间的经验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着色速度在着色过程中加入定量的添加剂优化着色效果,通过化学法着色和热水封闭实验得出添加剂在着色液和封闭液中的最佳含量.分析不同配方的着色过程和封闭过程,比较着色后不锈钢的性能,得出最佳的着色液和封闭液配方,为在生产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筑铝材仿不锈钢着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铝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各步骤,重点采用电解着色法在铝材上获得色泽均匀的仿不锈钢,并找到了能使Sn^2 稳定的添加剂,工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着色膜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5.
碱性化学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了不同温度时碱性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与着色时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温度和添加剂亚硫酸钠对碱性着色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立杰 《科技资讯》2015,13(1):75+77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耐磨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特点,目前已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及建筑装饰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该文分析了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机理及彩色不锈钢的显色原理,介绍了目前不锈钢化学着色的研究现状和着色方法,由于在着色方法上大多采用INCO法,此法虽工艺简单,成本经济,但着色温度高,颜色重现性较难控制,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所以不含铬的绿色环保型着色法是当今不锈钢化学着色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国外从实验室阶段研究工业化生产阶段直到生产线的建立大约用了45年的时间,至今仍在着色工艺和色调的搭配上不断发展。国内正在由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随着着色工艺的成熟和稳定,彩色不锈钢的价格将逐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条件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试验得出了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工艺条件,找出了着色过程中成份和pH的变化规律。自选添加剂的加入改善了着色膜的质量和工艺条件。初步判明不锈钢着色膜系半导体膜。不锈钢经着色、硬化后耐蚀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在经过化学抛光后的不锈钢表面上、通过控制其电位差进行着色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着色的颜色与控制的电位差值的对在关系呈现良好的重现性,着色的颜色均匀、稳定,其表面具有耐腐蚀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不锈钢着黑色工艺及着色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不锈钢着黑色溶液的组成及工艺参数:NaNO3 67 g/L,NH4NO3 67 g/L,MnSO4 70 g/L,H2SO4 250 mL/L,CrO3 40 g/L,添加剂A 20 g/L,添加剂B 40 g/L,光亮剂钼酸铵1.5 g/L,着色时间8~10 min,着色温度95~100 ℃.讨论了该配方各组分的作用及其对黑色膜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着色发黑的可能机理是不锈钢基体的溶解形成大量的Me2 (Me代表Fe,Cr,Ni),金属溶液界面上的Me2 与Cr3 水解形成合金氧化膜沉积在基体表面上.电镜扫描和能谱结果显示膜层的厚度约为0.5631μm,膜层为块状结构,着色膜主要成分是Fe,Mn和Cr等元素,表明着色膜提高了不锈钢的耐磨性、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