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客车发动机制动下坡能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客车行驶时发动机制动的下坡能力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 ,结果表明客车下坡行驶时通过发动机制动可以在部分坡度的坡道上满足汽车正常行驶的要求。但是 ,由于它吸收能力有限 ,无法满足汽车在各种坡度坡道上的下坡行驶要求。  相似文献   

2.
客车发动机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的制动能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发动机制动的制动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发动机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采用道路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客车下坡行驶时它们联合作用的下坡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可以满足客车在各种坡度的坡道上下坡稳定行驶的制动要求,并且车速基本在正常行驶的速度范围内。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连续下坡行驶时由于主制动器过热而失去制动效能造成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客车行驶的安全性,在研究客车胎压和温度监测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出基于客车胎压和温度监测的自主安全控制系统,其控制策略为:在轮胎异常初期发出声音预警提示,后期将进入发动机"跛行回家"的故障模式,以限制发动机功率和车速;当轮胎爆胎或快速漏气时,客车的应急制动控制系统起作用,司机对客车行驶方向和制动的控制只是作为应急制动控制系统的输入,同时发动机处于"怠速"的工作模式。这与传统胎压监测系统相比,不仅仅实现了胎压异常预警,而且还实现了应急制动控制。本自主安全控制系统已装在VDS A01车型上试用,设计上达到了基本性能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车辆差动制动的力学特性的分析,介绍了基于差动制动的横摆稳定控制和侧倾稳定控制,建立以侧倾控制为首要控制的客车防侧翻集成控制系统.J-turn和Fishhook的仿真结果显示:在高附着路面转向行驶时,采用集成控制可以在防止客车侧翻的同时明显提高客车对驾驶员驾驶意图轨迹的追踪能力.在低附着路面转向行驶时,集成控制也可以有效抑制客车的侧滑.  相似文献   

5.
在对车辆制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和机械自动变速重型车辆降挡和不降挡两种制动控制策略的比较基础上,提出了在不降挡的前提下,当发动机辅助制动力矩影响行驶稳定性时分离离合器;当车速降低到发动机辅助制动力矩不影响行驶稳定性时接合离合器的控制策略.并对制动过程中分离离合器后是否再次接合离合器这2种情况下制动时的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当发动机辅助制动力矩不影响行驶稳定性时,接合离合器可明显减少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  相似文献   

6.
李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308-8312
为更好评价微型客车的行驶平顺性,根据微型客车实际布置的特点,基于一定假设建立了微型客车1/2汽车七自由度系统振动模型。推导出微型客车的车轮静载荷和各个振动响应量的表达式。应用最新国标GB/T 4970—2009,实现了路面脉冲输入下微型客车行驶平顺性的仿真。为路面随机输入下微型客车行驶平顺性的分析奠定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7.
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目前正在试制一种既可使用蓄电池靠电动机工作,又可使用一般汽油、柴油靠内燃发动机工作的混合型汽车。当时速为40公里时(足够市内行驶),该车可靠电动机工作,当需要更高速度,时速为142公里时(如在公路上或野外),则可启用一般发动机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横向互联空气弹簧的Simulink仿真模型,将弹簧力引入到使用ADAMS软件建立的某型客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将两者整合为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客车的联合仿真模型,并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利用仿真模型,分别对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客车和非互联空气悬架客车进行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随机路面输入仿真工况下,与非互联空气悬架客车相比,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客车的车身质心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改善约37.36%,表明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可有效地缓和路面激励造成的车辆振动,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在稳态回转仿真工况下,相对于非互联空气悬架车辆,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客车的车身侧倾角增加约6.80%,车身侧倾度的评价计分结果也低于非互联空气悬架客车,表明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导致车辆在转弯过程中的侧倾稳定性较差,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受到不良影响;由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客车的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研究结果发现,横向互联空气悬架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存在矛盾,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根据行驶工况实时对互联状态做出调整,以期在保障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同时,提升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以提高客车高速行驶时侧风安全性为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类客车形体稳态侧风工况下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其在不同横摆角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气动升力系数和气动侧力系数随着横摆角的增加而增加,气动阻力系数对横摆角变化不敏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增加顶盖与侧围过渡圆角,增加侧围与后围过渡圆角,减小顶盖倾角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气动力系数,对改善客车高速行驶时侧风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模型的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计算结果为客车造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在线识别的并联混合动力客车自适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款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在线识别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基于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构建符合本地车辆实际行驶道路特点的典型工况,设计模糊工况识别算法对车辆实际行驶的工况类型进行在线识别.根据最小等效燃油消耗控制算法和电池电量平衡控制方法,结合工况识别的结果调用相应最优控制参数,对发动机和电池的功率分配进行实时优化计算,实现对整车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识别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行驶工况类型的识别.基于此所提出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在满足车辆需求功率和电池SOC维持在有效工作区间内的前提下完成发动机和电池的最优功率分配,显著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