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现海底火山 地球上80%的火山活动都发生在大海中,但是由于人类难以到达深海,而对海底火山了解很少.研究人员为了证实深海火山爆发现象,已经花费了25年时间.以前,曾经有潜水者和科学仪器观测到海底火山爆发后的遗迹,而美国发射的"杰森号"水下机器人则是首次拍摄到海底火山正在爆发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3月10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深  相似文献   

3.
千里姻缘乌龟牵美国有个名叫戴安娜的女孩,10岁的时候,一位垃圾清运工人把一只在废物中捡来的乌龟送给她。这只乌龟近头部的龟壳缺了一块。戴安娜给这龟取名"苏珊",把它放在洛杉矾家里的后院中,与原来已有的一只乌龟"迪克"凑成一对。8年后,戴安娜到圣地牙哥市游玩,认识了年轻水手保罗,交谈之下,他以前就住在戴安娜家附近,也爱养  相似文献   

4.
3月16日,由中国工程院、何梁何利基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同主办的"宋健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宋健生于1931年12月29日,是一位享有崇高声誉、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在控制论研究、航天技术和人口控制论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2014年10月8日,国际编号为210210号的小行星,荣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和正式命名为"宋健星"。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13,(8):65
7月8日,完成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预定8次深潜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返回至南海1号冷泉区:6月17日~7月7日,"蛟龙"号前后共下潜8次,在进行深海科学勘探的同时,采集到了丰富的包括贻贝、毛瓷蟹、多毛类蠕虫等深海生物以及碳酸盐岩、沉积物海底样品。以下展示的是这次在南海捕捉到的部分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28日上午,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5000米级海试中第三次潜入深海,再次将中国载人深潜的记录刷新为5188米。"蛟龙"号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圆满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各项试验任务。"蛟龙"号不断创造着新的纪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23日,"和平"号轨道站在太空超期服役十多年后,终于结束其研究太空、征服太空的历史使命,坠落地球,悲壮地将其残骸洒落在南太平洋海底. 在"和平"号坠毁前,宇航员已经带着空间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平安返回.在与"和平"号最后道别时,谁也没理会与之朝夕相处了15年的隐形盟友--微生物的命运,一如它们无声无息地来到和平号落户时一样.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中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没的澳大利亚战斗巡洋舰“悉尼号”的残骸在该国西岸海域2500米深的海底被发现。“悉尼号”是1941年11月9日在跟德国战舰“科莫兰号”的战斗中沉没的。当时,“科莫兰号”伪装成一艘荷兰商船向“悉尼号”开火,从而引发血腥之战。当时“悉尼号”上的645名官兵全部阵亡,此后船沉地点一直不为人知。而“科莫兰号”上的397名官兵中有317人幸存,他们乘救生艇划向澳大利亚海岸,全部被俘。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度5 182 m的位置坐底,并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个木雕的中国龙,之后将向7 000 m海底冲刺. “蛟龙”号作为高科技的载人潜水器可以挑战大洋深处.人们不禁会问:人体潜水会被海水压瘪吗?潜水员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相似文献   

10.
科博会冲浪     
正5月中旬,第17届北京科博会踏着初夏的热浪开幕了!在这届科博会上,"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专题"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海底潜水器、科学考察船、救助船……各式各样的逼真模型成了让观众驻足流连的亮眼风景。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现     
"南海1号"文物超出想象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南宋古商船"南海1号"的打捞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沉船即将出水,目前发现的文物种类和精彩程度都远远超过预期。据了解,如果打捞工作进展顺利,"南海1号"将于2007年12月底出水,2008年下半年可对外开放。目前从"南海1号"上面发现的文物种类和精彩程度都已远远超出预期,有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出产的瓷器,带有浓郁外国风格的金器,还有不少北宋铜钱,也有唐代的开元通宝、南宋建炎年间的元宝,还有一批反映宋代生活面貌的珍贵文物如鎏金手镯、金戒指、精美漆盒、铜镜和朱砂等。  相似文献   

12.
探海寻宝,这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宝藏何处?据传世上尚未出土的财宝主要有八大处,正等待着幸运者去发现呢!诱人的海底金条1708年5月28日,西班牙一艘名为"圣荷西"号的大帆船,满载金条、金币和奇珍异宝,在船长费南得兹的指挥下起锚了。轻风扑面,海浪搏击,船驶于海面上。6月8日,正当红日西沉时,"圣荷西"号突然猛遭英国海军巡逻队的袭击,600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将随"大洋一号"出征太平洋,进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勘查工作。1995年10月,中国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依靠特种水下机器人,在水深6000米以下的太平洋海底,拍摄了100多张高质量的照片及20小时的录像。由此,中国人看到了由自己拍摄的海底宝藏,"多金属结核",像一层鹅卵石密集地铺在海底。早在1873年2月18日,土豆般大小的多金属结核首先在大西洋被英国海洋考察船发现,但当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初,又有一艘叫"信天翁"号的考察船,在东太平洋海域的海底发现了这种金属结核,经分析测定,它的成分以锰和铁为主,还含有铜、钴、镍、钛等几十种稀有元  相似文献   

14.
深海邀游,邂逅“巨怪”2005年5月6日下午8时,居住在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的艾肯·雷姆森驾驶单人潜艇,从该市郊外海边出发,沿着海底向西南方向开去。雷姆森透过潜水艇两侧小小的圆窗,静静地欣赏着深海奇观。约2h后,他发现海底的一块礁石上,有一颗色彩斑斓的海星。他操纵按钮,伸展  相似文献   

15.
深海探秘     
不该存在的生命深海球形潜水器“阿莫尔”号离开潜水母船“贝格尔斯坎”,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缓慢下潜。透过潜水牛眼窗,我们清晰地看到充满熔岩的谷底耸立着层层山脉,火山口的深裂缝中黑们袅袅。驱动机械臂将温度计伸入洞日的喷泉,温度竟然是450℃,而在此时的海面却是冰冷刺骨。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几千米深的海底,水下摄影机的镜头捕捉到了一个生物群落。而在我们原来的认识中,没有阳光.压力巨大,温度超过400℃的海底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机械臂调整摄影镜头的焦距,一条20厘米长,红肤蓝眼的管状蠕虫出现在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16.
海上疑谜     
不明潜水物之谜海洋是否存在着来历不明的水下智能活动?时常出没的不明潜水物(USO)已为此提供了揭秘的线索。100多年来,人们多次在大西洋、太平洋不同水域同不明潜水物相遇。这些神秘的潜水物有时从天而降,迅速钻入水中;有时突然出水升空,或是悬停在海浪上方。最令人不解的事件发生于1963年。当时,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群鸟附近海区举行演习,参加演习的有"黄蜂号"航空母舰、两艘驱逐舰和数艘潜  相似文献   

17.
飞翔的荷兰人号 关于幽灵船,没有比飞翔的荷兰人号更著名的了.它被多次用于绘画创作、恐怖故事、电影甚至歌剧.这艘船最早出现在18世纪晚期乔治林顿的Botany湾航海书中,从那以后,这个故事就经久不衰,有无数渔民和水手称他们见过这艘船的踪影.飞翔的荷兰人号是一艘从阿姆斯特丹启航的船只,船长是范德华·德肯.在驶往东印度群岛,途经好望角时,遇到极端天气.船长下令冒险前进,还发誓一定要通过好望角,并且杀死了一名船员,他甚至高喊:"就算上帝让我航行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尽最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在里约热内卢进行研究的美国海底考古学家罗伯特·马克思相信,南美发现古罗马海员即是罗马人足迹的证据。他在里约热内卢瓜拿巴拉(Guanabara)海湾进行了一系列潜水考古之后坚信,在公元前200年,有一艘罗马船在巴西海岸遇难。这个年份是从巴西潜水员六年前,在海湾中找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些深海潜水爱好者在南非东北附近的大海里亲眼看见了古老的腔棘鱼,在潜水界引起了极大的兴奋。为了进一步跟踪探索腔棘鱼,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稀有生物,一批勇敢的南非深海潜水爱好者决定在最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深海探险活动,并通过因特网“世界流“网站(www.world-stream.com)直播潜水实况,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分享海底生物的神秘生态,也以此记录腔棘鱼的海底生活。 腔棘鱼早在4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长久以来一直被生物学家认为在7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然而1938年一个在南非外海捕鱼的…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潜水动物在肺部储氧量有限的情况下,能在深水中呆很长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生物学家们已寻求了100多年。1870年,法国生物学家鲍尔·贝尔发现,潜水的鸭子心跳频率会骤然减慢。到了20世纪40年代时,R·伊尔温克和P·斯考兰德尔两位美国人,创立了堪称现代经典的潜水理论,指出潜水动物心脏工作缓慢,只对特别需要氧气的器官如心脏和大脑供血。又过了20年,海洋生物学家杰拉尔特·科伊曼发明了第一个自动记录器,能记录动物潜入的深度,以及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对威德尔海豹的测定结果表明,这种动物能潜下350多米深,人要到达这个深度必须穿上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