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王国维这里,“古雅”作为艺术形式(优美和宏壮)的一种载体,是艺术的形式因素,但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形式。它侧重指艺术家对于艺术符号的处理形式,是艺术的整体形式的微观形式元素,就是艺术家用来传达艺术作品整体形象时进行艺术符号操作而形成的微观形式元素。“古雅”还是艺术品所体现出的一种形而上的美学价值,而“趣味”、“神”、“韵”、“气”、“味”这些东西就是“古雅”的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卯兔迎新     
夏霖 《大自然》2011,(1):17-21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狡兔三窟”,“兔子不吃窝边草”等等,这些虽然都只是童谣或俗语,却概括了大多数人对兔子形态和生活习性仅有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冯惠玲 《科技信息》2009,(24):121-122
话本小说是现代意义上短篇小说的先河。它篇幅短小,取材现实,具有浓厚的市民生活气息;常中出奇、雅俗共赏,起到“喻世”“警世”和“醒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俗语考辨     
民间俗语,多有费解之处。昔者顾颉刚先生考释“吹牛皮”、拍马屁”之由来,令世人豁然开朗。近年来,关于俗语之著作日渐增多,如《常用俗语手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年),如《惯用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如《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几位学者、诗人维吉里奥、彼特拉克和班波在“俗语问题”上对但丁的批评,分析了他们所代表的拉丁文化对意大利俗语文化的拒斥,并从《论俗语》与《飨晏篇》入手,着重评价了但丁选择俗语的高度民族意识与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诗经》开创三叠章艺术为肇端,我国后世的作家们不断对三叠艺术进行演绎和发展,汉魏时期三叠句已成节入诗,宋元词曲已成功运用三叠对仗,这些都是对传统诗歌多以偶句成节成对的创新,充分表现出《诗经》开创的三叠艺术突破常规的生命活力和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以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的诚斋诗塑造了大量的儿童形象,以描写他们游戏、劳动、学习,以及他们的忧愁、烦恼为主要内容。诚斋诗充满了丰富奇特的的艺术想象,采用儿童的“我向思维”,善于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结构上纵横变化,采用活泼流畅的口语、俗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成就。诚斋体的伟大成就体现了诗人博大高尚的人格,体现了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析《三国演义》正文中的“密州”、“中山府”、“滑州”等元代地名,“太史院”、“太常院”、“枢密院”等元代官制,以及“的实”、“军士不打”等元代俗语,论证《三国演义》原著必成书于元代。因为这众多例证表明,作者最熟悉的是元代社会生活;同时,假如《三国演义》为明代成书,那么作者不可能再使用这些早已废除的元代典制和早已过时的元代俗语。  相似文献   

9.
《醒世姻缘传》作为晚明世情小说的典范之作,其中包括大量写梦、论梦之笔。这些梦几乎千篇一律都是鬼神托梦,融合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和道教的鬼神之说,带有浓厚的民间迷信色彩。详细分析这些梦现象的特点与功能,既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与世俗人情,又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者西周生的生活理念以及小说本身“醒世”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俗语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都会对民间谚语的优秀成果进行适当地吸收、利用,《红楼梦》也不例外。曹雪芹就将当时流传的三百多条民间俗语运用到了小说的语言情境中,本文试图通过这些民间俗语来分析其独有的艺术特征,洞悉其高度的思想性,使人们从民间俗语的角度能更多的认识《红楼梦》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1.
在“怪世奇谈”系列《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中,作家冯骥才以如椽之笔描金铁丝般地勾勒出一幅幅“津味”十足的风俗画卷。其博大深途的内在底蕴,恢宏续密的艺术构思,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穷形尽相的艺术表现,波诡云满的情节冲突,酣畅淋漓的民俗品味,繁得博杂的方言俗语,在他那居高临下全方位的考察和审视中,开创了民俗文学一个新的领域;他那洞幽烛微的独到发现和思考,使乡土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怪世奇谈”系列对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刻挖掘,及所显示出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和魅力,在万紫千红的民族文化苑围中,…  相似文献   

12.
言语交际是一门讲求艺术的学问。无论在一般的社交场合,还是在公关活动中,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在语言运用上讲求艺术。而语言运用上的艺术,受制于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艺术地运用语言,必须把握好语言本身的规则任何一门语言都是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的有机组合体,不同的语言在三大要素上都有自己的规则,因此要艺术地运用语言,不能不把握这些规则.在语音上,言语交际应主要使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很多方言,像“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在其…  相似文献   

13.
俗语道“鸟为食亡”,对动物来说食物是第一位的。但是,动物偶尔也会像人类一样“不食嗟来之食”,甚至发生“宠物小狗受到主人训斥后绝食身亡”的“极端事件”。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绝食?影响动物采食的因素何在?这些都要从动物对食物的依赖说起。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本期《科技与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民间工艺“和雕塑艺术的重视,黄杨木雕.紫砂陶雕.陶瓷艺术.等等,这些传统而又创新的“工艺”,理应吸引着我们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化心理。书法本身已不仅是“写字的方法”或“写字的艺术”,而是一门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已超越大众而走向自我,超越实在而深蕴理想,超越本而化为意识。而这些皆因于汉字的意象性、毛笔独特性和情感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尤侗所论“能为曲者方能为词”,宜将之放在历朝衍变的词曲观念的背景中考察。比照众多曲论家对词曲关系的探讨,尤侗之语可以有三个方面的阐释:曲难于词;曲胜于词;为曲正名。因此,尤侗之语不可作断章取义之解,其词曲之论表述较为全面,实则具有总结性和拓展性的意义,是有关曲学本体论的重要论说。  相似文献   

18.
罗曼 《科技信息》2011,(6):268-268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有“声”而无“情”,只是声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艺术,“唱情”才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有“情”而无“声”则是装腔作势,没有传“情”的手段,没有艺术的技巧也不是真正的艺术。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来源于歌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分析、理解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08,(15):119-120
“根据临床和手术统计数据显示,因吸入污染物过多,广州人一旦超过50岁,肺部就变成了黑色。”这绝非危言耸听!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近期举行的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上发出的震聋发聩的醒世警言!  相似文献   

20.
曹晓凤 《科技资讯》2006,(8):133-134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歌曲创作中词曲结合的方法,“同步法”和“异步法”是歌曲创作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