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秦正安 《科技资讯》2010,(14):196-196
学校活动式德育课的核心理念是实践育人。针对目前中小学德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二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力求实践活动有实效性;三是拓宽活动育人的渠道,整合活动课课程资源;四是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增强指导活动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本科教学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从了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运用的意义等方面入手,重点构建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途径.通过探索实施阶梯式、立体化的体验式教学,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效果,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是实现强化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何有效利用此阵地?该文探究了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实施"活动体验式"课型的原因、"活动体验式"课型的特点、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活动体验式"课型的实施效果及实施建议,以期为"活动体验式"课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本式课程是德育的小课程,它只能影响学习者道德发展的一个层面、一个片断,不可能带来人整个道德面貌的变化。学校德育实践需要的是生活化的德育大课程,它包括社会道德文化系统、学校道德生活系统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系统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走向全景式、循环式德育大课程是德育课程走向生命形态、具备生气活力、回归生活场域的应然所向。  相似文献   

5.
肖美霞 《科技信息》2011,(21):I0262-I0262
教育资源和教育活动的有效整合应是学校该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德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整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方特色资源的体验式暑期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的一种设想和尝试。它具有情境性、共创性、开放性等特点,是使德育、智育、美育等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课程为例,梳理课程在百廿建设历史中,德育、思政目标的演进历程.课程新增了人地协调观、生态文明思想等观念塑造,世界眼光、科学精神等价值引领,但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责任使命始终未变.现今中国地理课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确立了“同课异构-分类指导”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构建“情境创设-问题驱动”的融入方式和“教师引导-学生生成”的融入路径,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作业实践、学习评价等多个环节,形成“全程融入-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在对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教师育人意识、科学设计体育课程、发挥思政课教师引导作用,对学生实施体验式学习、采取鼓励式教育等策略.实践表明,以上策略的实施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领域的深入贯彻落实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教育的德育主模式面临挑战。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非课程教育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将高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整合成有效的德育资源是拓展德育非课程教育途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余玲玲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82-82,86
高校德育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一直是理论界和高校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加强对校风、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学校制度文化等文化层面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加强师德教育,营造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整合社会和家庭德育力量,发掘新的隐性德育课程等三个方面就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开发提出了自己的浅显建议,希望为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德育隐性课程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德育的隐性课程与道德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德育的隐性课程改造的方向是隐性课程的优化而不是“显性化”的观点,指出了德育的隐性课程中学校课程、学校制度、校园文化三大领域的改造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主要通过介绍形势任务课程教育互动模式研讨的现状,结合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案例分析,提倡发挥德育工作者核心作用,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在形势任务课程教育方面促进互动模式的实践,营造更直观的机遇,创造更理想的氛围,进一步推进形势任务课程教育互动模式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专业课推进课程思政优势明显.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全方位育人,强化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置;根植学科特色,开发与整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精准切入,润物无声地渗透思政教育资源;同向同行,实现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立足实践,建立多元化的专业课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实践德育基础是清晰的德育理路,育人之德应以知识为背景、以思想为对象,重视知识向思想的转换;关注心理、突显思想,以思想统摄心理;以活动为栽体,为德性素质构建态度与能力两大因素;观念与精神对育人具有本体性意义;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对育人有先导作用。德性的生成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职德育课程设置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情境体验、游戏体验和实践体验等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学校要把以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德育资源”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远离鲜活的现实生活;德育方法也多是单一的灌输方式,造成了学生普遍反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差。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于2001年开始进行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过分追求高分、综合素养低、主动学习能力弱"的状况,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为其分配一定量的课时。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课程中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1+5"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丰富体验教学的实践形式,加大投入,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让学生了解自我、调整职业态度、掌握就业技能,推进该课程的教育及服务,达到课程育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它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资源与教材相结合,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本文试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特征、开展方式、评价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师小教专业生物课程有效教学(下简称生物有效教学)是以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的教学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对高师小教专业生物课程有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新形势,在高师生物教学实践中,可从加强课程内部和课程之间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专业思想、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几方面加强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