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古代遗迹众多,其中房屋遗迹建筑形式丰富,风格独特,是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精神的结晶。夏商时期正是古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进入到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本文对此时期的三峡地区房屋建筑遗迹进行初步统计,并对房屋建筑技术与形式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分析,这些房屋建筑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2.
腰坑墓葬俗在我国肇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地区的商和西周时期,这一葬俗文化极为流行,东周时期逐渐衰弱,战国以后消失。而在南方地区则相反,商和西周时期腰坑墓资料发现不是太多,东周时期数量大增,分布甚广。据考古发现资料获知:这一葬俗文化最先起源于南方湖北地区,尔后向北传播到了北方中原地区。再据民族学资料:在我国西南地区,直到解放后仍见有这种腰坑葬俗。这一葬俗文化从社会的另一层面向我们真实反映出了中国先秦时期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地区鱼类资源丰富,共有各类鱼种多达100余种以上。在三峡地区远古时期的一些人类居住遗址中普遍都发现有大量的鱼类骨骼,不少的遗址中甚至堆积有成层的鱼骨层,鱼骨骼最长的可达1.7米以上。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还发现有专门用大鱼为墓主人随葬的现象。经比较发现,三峡长江沿岸地区古居民的肉食生活主要是鱼类,其次是哺乳动物类,而清江流域沿岸古居民的肉食生活多是哺乳动物(兽类)动物,鱼类动物次之。这些丰富的鱼类资源为远古时期居民们的肉食生活提供了方便,从而弥补了三峡地区农业生产经济落后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战国到两汉时期,巴族地区的窖藏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铜钲,从形制特征看,钲腔瘦长,近直筒形,圆管状甬,有的为六棱或八棱柱状甬,有的饰环钮,于弧,内腔有的有四条音脊。按照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铜钲与錞于是连同使用的,除用于军旅外,还用于祭祀和宴乐。  相似文献   

5.
三峡地区夏、商、周时期的居住遗址数量已大大增多,夏、商、周时期建筑普遍流行一种“干栏式”建筑,同时此时期的地面建筑形式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出现“地面台式”建筑,并且大量应用板瓦、简瓦覆盖屋顶。  相似文献   

6.
巴文化是一支内敛性与开放性兼容的区域文化,如何研究与构建巴文化的开放性体系直至对巴文化的文化体系进行全面反思,这是巴文化系列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构建真正科学的巴文化的开放性体系,必须以考古学为视角,充分发挥考古材料的功用,才能避免以往多从文献到文献的研究误区,才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重庆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