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的穆斯林蕃客主要来自中东、西亚、中亚及东南亚等地区,他们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传播宗教信仰、影响社会风气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宋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群体,宋政府给予他们的政策也相对宽松,他们在很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巫医流行对正统医学知识传播和地方统治秩序带来严重的挑战,引起北宋皇帝、政府和地方官员的高度重视.北宋政府对巫医的活动采取了控制和改造的措施:一是改革落后旧俗,禁“弃去病者之俗”;二是以法律监督,促其改造;三是明令禁止,加以取缔;四是颁布医方,发放药物,推行官方医学知识.政府的重视引起地方官员的积极回应:一是揭露巫医诈钱扰民的行径;二是禁止巫医的非法活动;三是发放药品,推广本草、方书著作,公布治病药方;四是强制巫医改学官方提倡的医学知识或农业技艺.北宋政府对巫医的控制和改造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略无效验而终不悔”的认知体系和治疗实践,决定了巫医仍将在宋代乃至宋以后的社会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
职田是宋代地方官员普遍享有的一项俸禄。但宋代提刑官这一地方掌管司法监察的重要路级长官,却长期不享有职田。其原因在于宋政府为保证职田租种、分配的公正,利用提刑官来监理地方职田。为防止其借机为己牟利,因而取消了其职田俸禄。提刑官在地方职田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监管作用,其参与了地方职田分配、土地丈量、政策制定、查处不法行为等多个方面。提刑官的监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代地方职田租种、分配的公正,“不同其利则公其心”的管理策略也是宋代官员俸禄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  相似文献   

4.
“崇文抑武”是宋代的治国思想和方略.该政策的实行与当时独特的历史大背景有关,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及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因为有其社会根源,所以该政策得到了长期贯彻执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有宋一代独特的历史气象.  相似文献   

5.
江西宋代人才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江西区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时期。这在文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江西文化成为了当时先进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们应该看到,宋代江西文化发达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均衡性,具体体现在人才的地区分布不均上。赣南赣北的江州、赣州、南安军,文化发展较慢,人才分布较稀疏;赣中的吉州、抚州、建昌军、饶州、临江军等地文化发展较快,人才分布较密集。这可以从宋史列传赣籍人物、赣科举进士及赣籍有著作留世者等方面考察出来。宋代江西崇儒尚学的风俗很重;地方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普及;加之宋政府的重用文人政策及个人勤勉治学,使得人才大量涌现。当然,上述几个方面在建昌军、吉州、饶州、抚州、临江军、洪州等地体现得更为明显。因而会有人才的地理分布不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6.
蕃兵是活跃于宋代西部边境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部族军队.为了提高蕃兵的战斗力,真正发挥其能征善战的优势,宋政府高度重视对蕃兵的教阅训练,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蕃兵团结教阅的制度,以真正达到蕃兵藩篱边防、保家卫国之目的.本文试就此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衡量政策偏差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入表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偏差度指数,并考虑政策偏差对于城镇化率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偏差给地方政府带来的竞争优势有所降低,甚至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考虑到空间集聚性因素,这一机制得到进一步验证.说明地方政府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在城镇...  相似文献   

8.
在应对自然灾害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宋代各级官府在救灾救荒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也是举足轻重:具体而言,宋初中央朝廷对荒政起着主导作用,迟至真宗以后逐渐转向地方政府为主;为了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宋代还把救荒之政尽量完善,以救荒之实效来评判官员的政绩。但就荒政实效本身而言,仍然存在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通过考察宋代地方官员的救荒之政,可以管窥宋代以来的地方吏治之一斑。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防重要性,陕西地区经济状况在北宋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地位。宋代经济高度发展和外患频仍既刺激着陕西经济的运行,也从负面产生着深远影响。在大规模宋夏战争爆发之前,北宋前三朝的陕西经济相对处于一个平稳阶段。宋廷先后发展陕西的农业生产、政府主导下的商品专卖以及临时的粮草籴买等经营手段,为宋代后来的战时经济政策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陕西经济牢牢围绕国防进行建设,在当时的北宋版图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政策过程,其受地方GDP考核的影响,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联。结合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特点,从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政策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建立长短期效益相结合的绩效评估制度等四个方面,重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制度路径,以期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效率,确保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娱乐体育的内容丰富,但经历了汉代、唐代发展后,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并以宋为转折点至明清走向了衰微甚至消亡.其衰亡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游移默化的影响,也有项目本身特点的影响,还有时代更替和朝代变迁所带来的政策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构建“政策工具—政策主体”二维分析框架,选择现存的地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对象,运用政策文本量化的方法,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工具方面的偏好和运行规律,进而总结出其特征,提出相对应的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工具的运用当中,存在供给型政策工具总体使用溢出、需求型政策工具整体“缺位”、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等问题,且政策主体明显失衡;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地区情况,平衡各类政策工具使用情况,构建多元政策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以推断变差模型为基础,分析不同地区企业竞争背景下地方政府最优节能减排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对于"节能"问题,当分属不同地区同类产品企业竞争的推断变差由小到大时,地方政府的最优政策由征收税费向补贴过渡.对于几类特殊的竞争类型,Bertrand价格竞争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对全社会的节能产生负的激励,而Cournot、Stacklberg竞争甚至价格联盟中,地方最优政策与全社会福利改进或节能要求相吻合.对于"减排"问题,即使不考虑污染的负外部性,地方政府宽松的排放标准产生的策略性效果,也会有利于增加本地福利和企业利润水平,同时会偏离全社会最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摘要]地方政府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经历了4个独特的发展实践阶段,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发展的基础制度环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 地方关系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前提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经济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热潮开始降温,文化多元教育遭遇口诛笔伐。在特定的背景下,政府对支持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政策作出了调整,“209提案”和“昂茨提案”的相继出台昭示着多元文化教育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6.
宋代园林在中国造园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宋代园林的铺装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查阅相关书籍和宋画,对宋代园林铺装的材料、形式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宋、今园林地面铺装的路基、施工方法和排水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史料的爬梳与辨析,考证了不为学界重视且存在不少争议的地方名人——张去华的仕途沉浮。认为张去华拥有状元才干,为人正直,秉公执法,辅佐太子,历仕四朝,堪称朝廷端士,实乃宋廷股肱大臣,对宋代政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商人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商人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商人经济势力膨胀,并向政治渗透,商人获得一定的文化教育权利,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已受到正面宣传。政府扶商政策是商人地位提高的前提,社会商品经济繁荣是商人地位提高的基础。土地兼并及均田制的废弛为商人地位提高提供了大好机遇,开放的社会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人地位提高,促使唐代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亦为宋代商业的鼎盛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历代政府对耕牛和马都给予了保护性的政策。两宋时期,耕牛和马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运输工具,由于国营牧监的南移和饲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疫病的频繁发生和流行,从而引起了宋代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宋代政府诏令为中心,探讨宋代牲畜疫病的流行情况及特点,牲畜疫病的病因及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分析和疏理宋代通过政府诏令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牲畜疫病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还探讨北宋和南宋政府在牲畜疫病应对上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与两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政企关系,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实践.多少年来,党和政府以及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如何正确处理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