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将对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在存货计价方法、资产减值准备冲回、会计报表合并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将使企业利用这些会计项目操纵利润更加困难。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从而有可能会成为部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张阿曼 《科技信息》2009,(36):43-43
近些年,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引起了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资产减值会计新准则。更加细化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一些问题,但在具体运用上仍为盈余管理留下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在新《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当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为210亿元之多,我们在庆幸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却不得不注意到这项巨大的减值准备正是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成为上市公司以后经营状况不佳年度的利润来源。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以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为借口,为达到自身目的而进行随意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愈演愈烈。故笔者就此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运用EVA指标识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存在的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如何识别利润操纵行为非常重要。基于会计利润的传统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已成为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操纵对象。选取2002年深市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证明EVA指标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利润操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各主体的成分与收益构成,对各主体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上市公司在目前状况下必然存在会计利润操纵的结论。最后本文以上述成本收益分析为依据,提出如何进一步控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颁布实施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来,有效地截断了关联方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的通道,为维护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及向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有些经营业绩欠佳的上市公司,无法通过正常经营实现扭亏,为了配股或保牌的需要,仍千方百计寻找政策的漏洞,精心策划出一桩桩表面看似合法而其实质却是美化报表的勾当,本文就关联方间出售资产方面的利润操纵手段及其防范思路方面作了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章丹 《科技信息》2010,(32):68-68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进一步研究现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一些传统的利润操纵手段失效,同时又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利润操纵空间,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只能有效遏制而无法根除。  相似文献   

8.
会计政策指企业为编制财务报表而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的选用所作的决定,我国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时间较短,而且规范性的研究较多,实证的方法较少.在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借鉴了西文国家的会计选择理论,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观点.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更多是出于操纵利润与粉饰报表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包括通过利用计提减值准备的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实践中合理利用并不断完善资产减值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分析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在上市公司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了更直观和准确地说明问题,收集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前后几年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数据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的经济后果,尤其是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 从目前我国会计舞弊案的特点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为经济交易失真、会计核算失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以达到操纵利润,调节资产,偷逃税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状及审计市场现状,讨论审计质量影响利润操纵的因素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结果 审计质量影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结论要从提高审计人员在审计投入,加强审计的独立性等几个方面提高审计质量,防止利润操纵 。  相似文献   

12.
合并范围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德芳  王涛 《科技信息》2007,(1):122-122,61
本文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手段,动机及利润操纵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指出了许多上市公司通过购买处置子公司,调节实质性控制权来变更合并范围,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进而提出了规范合并范围变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盈余管理成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由于市场环境条件的影响,由高管变更引发的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高管变更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重大的亏损,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极有可能操纵会计盈余,以达到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通过对定义分析,可见其存在几种盈余管理的观点,据此建议区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利润控制及损益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白继德 《甘肃科技》2010,26(11):89-91,78
利润操纵歪曲了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严重地妨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地发展。而新准则的实施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一部更完善更客观的法规。但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进行利润操纵。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监督管理、职业道德建设等有力的措施,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以维护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地运行。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一直是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如何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做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方法.其次,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资产减值政策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做了重大调整。修订后的准则在某些方面缩小了企业利润的操纵空间,而另外某些准则的修订则为利润操纵开辟了可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虽然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但相关会计处理原则的改变会带来公司帐面的净资产的改变.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核心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的变化,比较新旧会计准则体系,第38条中的很多会计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这些改变都可能对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造成影响,还有一些具体准则的变化可能成为公司对利润的操纵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往往涉及金额巨大,因此在其确认和计量方面稍作手脚,便可轻松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这也正是许多上市公司想方设法虚增虚减固定资产价值、多计或少计折旧的原因所在。财政部最近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为达到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和政治目的,利用会计准则和制度、监管政策的缺陷等合法手段或其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失真,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实证会计理论已经证明,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价格信息含量,因此本文拟根据对不同类型公司的会计信息操纵动机进行探悉,对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完善做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两面性,所以应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论述了利润操纵动机的影响因素,并从保持或获得配股资格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