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采用直接分析法得到交流无换向器电机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用所得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稳态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分析法得到交流无换向器电机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用所得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稳态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新颖的无换向器电机断续起动控制器。其控制思路独特,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简单,并在样机试制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文中给出了详细的电路分析及动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交直交电流型无换向器电机,分析了其晶闸管逆变器的2种不同运行方式;根据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运用坐标变换,研究了无换向器电机的状态方程.通过对状态方程的求解分析,从而得到其稳态运行的仿真. 相似文献
5.
6.
刘秀玲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7,19(2):51-54
针对无换向器电机调速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针对其中的主电路和调节器这两个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部分,分别应用“状态字”方法和“电路工作特性故障字典法”方法对其进行了故障诊断。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线路,对于一般自控系统在线故障诊断的研究 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无换向器电机和异步机并联组成的协同调速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协同调速系统中电机工作特性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并联系统中异步电机负载变化对无换向器电机运行的影响以及协同调速时逆变器的换流问题。给出了实验机组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8098单片机实现的全数字化的无换向器电机调速系统,其特点是采用无位置检测技术,实现了无换向器电机的无位置检测器运行,速度调节器运用模糊控制器,结果表明,无位置检测器技术是可行的,无换向器电机的模糊控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贤兴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6)
介绍一种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微机控制系统。根据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的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MCS-51单片机进行开环控制和最佳控制,并通过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对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的精确定位,且给出了动态力速特性。 相似文献
10.
单片机控制的电机节能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单片控制交流电机节能器的基本原理,在交流电机较长时期处于轻载运行时,组成功率因数cosφ闭环控制系统,用单片机把交流电机控制在合理运行状态下,从而达到节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混合系统)的发展和原理及其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对称转子磁路设计的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转子结构和稀土永磁材料入手,对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电枢反应补偿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控制策略与电机设计相结合的不对称转子磁路设计的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相似文献
13.
14.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和最大转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1):35-39
本文论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方式;明确了其最大转矩控制的概念;研究了不同情况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和最大转矩控制的相互关系。并得出最大转矩控制的运行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5.
蛇形造波机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驱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本文对正在研制的蛇形造波机进行了异步电机变频调速驱动的研究,结果是可行的.文中按照异步电机的型等值电路和变频调速器自动加大U1f的功能,推导了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时的传递函数,以作为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以8098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硬件和软件设计。组成的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7.
电动机转速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直流电动机的调速问题,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利用INTER8098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利用PWM技术,实现对电动机转速的智能调节,实际运行与仿真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三相全控桥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在电流连续和断续情况下都适合的平均值近似模型,为电流断续自适应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作为模型应用例子,给出了双闭环系统的断续自适应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考虑转子凸极效应,利用坐标变换法对同步电动机气隙合成磁链定向控制进行严格的数学分析和推导,结果表明,由于气隙不均匀,转子纵横轴磁路不对称,以气隙合成磁链矢量定向的旋转坐标系并不能使用同步电动机的控制解耦。 相似文献
20.
感应电动机拖动装置的滑动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感应电机运行时参数变化范围大,存在负载扰动的情况。用两种方法进行解耦滑模控制.前半部分将变结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应用到系统中,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与鲁棒性,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后半部分则运用滑模理论对系统内环直接进行解耦和控制,而外环采用常规控制,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比较而言,后者更易于实现,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