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国钢琴音乐以其复音思维为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我国数千年历史的单音体系受到了冲击,并且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中繁衍出了一系列的创作模式,实现了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体现在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践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吕常伟及其音乐创作,系统总结了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以吕常伟音乐创作初期、音乐创作丰收期及音乐创作多元期为时间界定,概括了吕常伟近30年来的音乐作品以及吕常伟音乐的特点,使广大读者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吕常伟及其音乐创作。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音乐在艺术创作中受到了重压。在"极左"思潮主导的特殊年代,形成了单一的音乐创作发展空间,音乐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夹缝中顽强生存的作曲家依然成功地应用样板戏、各类歌曲以及民族民间乐器,改编成独具匠心的小提琴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音乐在艺术创作中受到了重压。在"极左"思潮主导的特殊年代,形成了单一的音乐创作发展空间,音乐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夹缝中顽强生存的作曲家依然成功地应用样板戏、各类歌曲以及民族民间乐器,改编成独具匠心的小提琴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中国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道路的小提琴音乐艺术的早期传播,根据资料和已确定音乐史综合阐述小提琴音乐艺术早期传播的表演、创作及教育形成的历史原因。呈现给读者,观察一个真实的小提琴音乐艺术的历史变迁过程。通过对小提琴演奏、小提琴作品创作、小提琴表演教育三个方面的描述,论证小提琴音乐艺术如何从西方音乐走向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  相似文献   

6.
梁瑾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4):102-105
在小提琴演奏中,滑音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手段,更是小提琴音乐的表现手段。本文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滑音的分析显示,在极具中国特色的小提琴作品乃至其它具有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演奏中,滑音及其滑指手法有着特殊的作用——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7.
小提琴是所有弓弦乐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乐器,早在十七世纪的西方音乐中,小提琴就渐露锋芒,在乐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小提琴家柯莱里,然后又依次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近现代时期等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社会背景、文化差异、人文主义、审美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小提琴作品都呈现出差异比较大的不同演奏特征。只有了解并区别不同历史时期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征,才能够正确的处理小提琴作品的演奏艺术,增加演奏的文化内涵,从而促使演奏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何占豪音乐创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故事题材上,还作用于形式结构中,更渗透入情感与意境里.以历史分析的方法解析何占豪作品中隐含的艺术手法,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何占豪的音乐创作,也将对多元化发展的中国新音乐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乐歌运动”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到了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使其走上了接轨西方的专业音乐教育的道路。为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它所带来的一些西方音乐的形式与体裁及西方乐理和音乐知识都给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在这种冲击与影响下中国传统音乐的主导地住不断下降。此时,中国近现化的音乐家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之路。  相似文献   

10.
罗文凤 《科技资讯》2014,(30):212-212
该文通过阐述中国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道路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次创作高峰期的典型作品。从西洋作曲技法、西洋各种音乐思潮对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影响;中国作曲家在当时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背景中,继承和发展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创新小提琴音乐艺术。自觉主动进行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创作。艺术家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的作品,重现了人们生活及人民心声。论证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至1949在中国形成的中国小提琴音乐艺术第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11.
刘鹏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29-132
小提琴曲《海滨音诗》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秦咏诚先生根据群众歌曲音乐主题改编,具有特定年代的特定内容,是小提琴音乐民族风格探索的典范之作。从乐曲的音乐主题、和声、曲式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对该曲创作的民族风格作初步的梳理和研究,以探讨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阐述中国当代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音乐结构,重点分析作品具有多种速度的布局、多种节拍节奏的交替变换、多种调性转换和多种形象的组合等音乐特色,以及其他一些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以《康定情歌》为例,比较分析胡琴曲和爵士钢琴曲的异同,探寻我国本土音乐与西方音乐拼接后再创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志信以家传户诵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传说为音乐题材,充分借鉴传统的曲艺、原生态民歌音调和戏曲唱腔的艺术营养,有效汲取西方音乐艺术因素,并大胆运用现代作曲技巧,作品的调式、调性、速度、节拍和节奏灵活多变,改变原民歌结构单一、无法包容丰富内容的不足,走出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小提琴专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了培养音乐专业小提琴应用型人才的对策,重点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培养过程进行了探讨,探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陈芳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627-1629
巴赫小提琴作品中的多音和弦最能体现作品的巴洛克风格,而这种风格主要通过运弓技巧表达,只有在演奏者技巧纯熟,并深刻理解作品后,才能接近和还原作品风格。本文以《巴赫无伴奏组曲g小调第一奏鸣曲》为研究对象,从运弓的方法、和弦的运弓、作品风格与运弓等三方面分析运弓技巧在演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马宝艳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7):92-93,96
结合左手五指自然构造及生理机能在小提琴演奏上的重要作用,详细论述了在小提琴演奏中左手五指技术训练的多种技巧,并通过大量实例,论证了小提琴左手技术训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现代性是指当前的民族声乐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咬字吐字、民族语言等的方式符合当代人的视听习惯和审美需求等特征。中国民族声乐从最初的传统戏曲、曲艺和民间原生态歌曲演唱,历经百年的发展、改革、创新,它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地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娄树华、曹正和范上娥三位大师对同首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的不同的演绎手法,从乐谱对比,乐器的差异,教育方式的差异,时代背景的差异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透视出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民族音乐发展的时代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