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单纯的辨义研究不足以指导英语近义词的有效使用的实际,本文基于语料库对五个容易混用的程度副词,从使用频率、语体特征、语义韵、语法功能等多角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文本阅读障碍,这是由于从事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学者大多不能精通研究对象的语言和文化。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应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要开展中西范畴的比较研究,要切实地开展中西诗学的对话,把握对话的问题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原灵杰 《科技信息》2010,(4):31-31,33
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研究翻译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特征。本文首先回顾国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然后对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指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趋势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的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研究主要表现在时期、思想家、专题和专著等单项研究以及全面的综合的研究上。专题研究多、全面研究少,成果丰富,但重复率较高,是这一项研究的特征。而在研究上,依然延续着在西学的框架内言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运思进路,我们必须要突破这一思路,平等对待中西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内涵和特点亦不同。本文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对中国和西方价值观教育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以分析我国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西古典建筑审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古典建筑植根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故而在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建筑空间布局上,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主张"天人合一";西方建筑中则体现"人天对立"的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在建筑用材中,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而西方传统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位的风格。在建筑空间艺术上,中国重整体,西方重个体。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使得中西古典建筑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建筑实际上就是一部国家、民族的文明史,而这也正是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令众多西方游客神魂颠倒之处,近年来的建筑,无论是公益性的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复制欧式建筑形式,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7.
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中西文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文学课程应采用多角度观照的方法,将中西文学的比较引入教学内容。比较可以使学生确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学的特征与意义,寻找出它们在世界文学发展中的特定地位,探索世界文学发展的规律,从而建立起人类文学的总体意识。本文以中西神话、小说、文学史的若干比较为例,说明了比较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中西文化的起源——神话进行了一些比较,找出中西建筑文化在起源上的差异,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以期中国建筑界能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一面和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而重塑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9.
目前,旅游文本的研究多从跨文化、文本类型、目的论等角度入手,缺乏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研究表明,源语文本注重呼唤功能,用词平易、丰富,通俗易懂;翻译文本依然存留汉语文本的某些特征,表现为数量表达使用过于频繁,常用隐性衔接,有时过度突现目的语英语的特征,如冠词、关系代词使用偏多等。因此,在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时需要强化呼唤功能,加强语篇衔接,同时要注意语言运用质量,以实现旅游推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翻译课程中教学型语料库的构建问题,认为应结合翻译课程具体的教学法以及相应的教学步骤,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型语料库的构建,并以比较翻译教学法为例,从微观翻译教学环节具体探讨语料库构建的类型、选材、标注等问题以及构建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武世花 《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49-51,54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流传在两国的谚语也都浩如烟海。由于谚语都有较强的民族性,因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不同导致两国谚语的差异。论文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学等角度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对汉英双及物构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汉英双及物构式在原形特征、给予物引申方式以及双宾动词数量的有限性上有一些共通之处,但同时也在构式意义、客体转移方向、能够能人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对等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从体验哲学和概念化角度探讨了造成汉英双及物构式共性和差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逻辑纯功能出发,对一篇英文散文“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及其3个中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英汉语篇在对整体深层次的语义关系把握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逻辑意义及其英汉语的体现形式上存在细微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句法结构差异引起的;此外,不同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及语言功底是造成英汉语逻辑纯理功能体现差异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谓词可以直接作主语和宾语。英译时可借助于词缀、动名词等方法。这些方法使对应于汉语谓词的英语词汇具有名词性质,即英语名物化的结构。最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谓词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都大量使用称谓语,但汉语中所使用的自谦词语的数要大大高于英语,并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可避免的欠额翻译现象,从而反映出两种语言系统的称谓语的礼貌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决定谓语动词和主语之间的关系的语法形式称为语态。而其中作为表示句子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被动关系的语态就是被动语态。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的被动态在结构特征、形成动因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各具特色,笔者通过对三者在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三者都可以表示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意义,但是主次不同,英语被动语态倾向于表中性意义,汉语被动语态表示消极意义居多,而日语被动语态则主要是发展以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为语义动因的被动句.所以也是表达消极意义居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笔语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依据关联原则,对英语话语联系语的意义与功能作出解释,并基于WECCL与WBNC两个语料库的对比结果,统计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笔语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二语习得者在话语联系语使用的总体数量分布上与本族语者大致相同,但在联系语类型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以添加、选择、转折、推论、列举、对比方式为主;某些联系语出现过度使用或过少使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运用比较方法论的基本原理,选取汉语和英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词汇系统发展的过程,是词汇系统自组织的过程。词汇的发展,一方面是词汇系统以外的各种因素和环境通过词汇系统的结构自身的改变而发生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词汇系统内部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韦璐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111-112,56
习语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构建了人类的语言.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隐喻的认知共性和文化差异性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关键在于语篇,翻译的最终效果要通过译文的整个语篇反映出来。英汉语在语篇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探讨英汉语篇在衔接、连贯和语篇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对语篇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提高翻译质量,实现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