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校勘《水经注》的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经注》版本极多,而不同版本间甚有差异甚至抵牾,我一直留意于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有校勘此书的计划。我校勘的第一部郦注版本是殿本,其后又有杨熊本《水经注疏》、杭州大学出版社的《水经注校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简化字本《水经注》。如今,我正从事毕生校勘经历中工作量最大、校注内容最繁的版本,它是前述《水经注校释》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史书占毕》,明胡应麟撰,未有单行本。此书为《少室山房笔丛》中之史论著作。今考得知《少室山房笔丛》有多种版本,今本人手头仅中华书局点校本与四库全书本,通读两种版本,发现有不少异同,今就四库全书本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以备此本更好的流传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王华权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4):59-60,72
《一切经音义》高丽藏本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版本,但因版本流传情况错综复杂,其间诸多关系尚待理清。文章通过对诸版本避讳字及用字情况的比勘,提出《玄应音义》高丽刻本恐为宋本,《慧琳音义》高丽刻本恐为唐本等观点,对高丽藏本版本研究提供文字上的佐证,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李评本的评语是把刘备、诸葛亮和曹操都作为奸雄来看待,显示出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本质的认识比较深刻。重视人心、人才,要真情、诚信;反对扰民害民、嫉贤妒能、假道学,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人性的善恶,人品的高下。李评本对《三国演义》的不同解读在《三国演义》的接受史和晚明的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太和县御寇始末》为明崇祯年间,凤阳府颍州太和县部分往来公文汇编,此书记录了明末农民军及地方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着重分析了《太和县御寇始末》一书的版本源流及历代著录情况,并对此书编著者及相关重要人物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6.
继来·洪迈《夷坚志》和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之后.元代又出现了一本以“夷坚”为名的志怪小说集。这就是《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此书虽也辑入了少量野史快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然而从全书结构看,大部分内容还是民间故事.因此成为今天研究宋元间民间故事不可或缺的典籍。《湖海新闻夷坚续志》的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有元刻本.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金心点校本.是目前研究该书最完备的一种版本。此书所记.大多为宋代故事.行文多用“宋朝”、“宋淳戊午间”、“宋理宗朝”、“宋度宗”等字样。又记少量元代故事.则行文称”国朝”。…  相似文献   

7.
《透廉细草》是中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但其作者现未可考,现存已出版的丛书中,仅有一个版本.讨论了书中的内容体系,找出其中包含的古代数学算法.结合书中的内容和成书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此书的应用价值及适用对象,并对其历史地位给出评价.它是在中国经济大繁荣时产生的一本面向民用和商用的专业基础读物和练习册.  相似文献   

8.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是南宋一部综合性类书,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具有非常巨大的文献价值。本文将就此书的作者、体例以及版本略作考辨。  相似文献   

9.
《水经注》版本和校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按其书名是三国时所撰的《水经》的注释,但此书不仅比《水经》大20余倍,而且文字生动,内容丰富,历来评价极高。学者们从各方面对此书进行研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郦学。此书原为朝廷藏书,唐末宋初流入民间,经过辗转传抄刊印,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但大多是经、注混淆,错误连篇。清初学者通过对各种不同版本的精心比勘,终于分清了混乱的经、注,纠正了许多错误,基本上恢复了这本历史名著的原貌。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献《诗人主客图》是晚唐诗人张为所撰,它开创了诗歌流派理论研究的先河,然而由于后世学者对《诗人主客图》的认识不足,它的地位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导致其原本散佚,现在所存的版本也都是清人所集。目前还没有关于《诗人主客图》的版本著录及流传情况的研究,作为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文献著作,实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国演义》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见解与资料。对近10年来的有关研究予以述要,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分歧在新世纪《三国演义》研究中的延续与演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小说《三国演义》的读者减少了,但其永恒魅力并没有褪色,主要表现在:影视传播、网络传播超过了纸质传播;《三国》应用研究火热;《三国》衍生现象较多。  相似文献   

13.
近5年来,《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厦版本问题的研究是基于20世纪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大陆共出版有关论文(著)30多篇(部),为这一“热点”问题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材料或观点。虽然还存在诸说并存的情况,但相对集中的趋势毕竟意味着对学术结论的进一步接近。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中地理空间叙事是其空间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构建在文本中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谋臣的方略,一是争战中地理形势的分析。这两种方式都是在叙事过程中实现的。它对《三国演义》叙事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叙事与地理空间之间是“随物赋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东汉末著名历史人物。其业绩为后人景仰,并在后世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诸葛亮文化现象。《三国志》为信史,在其基础上衍生出的是较贴近历史本原的诸葛亮“历史形象”。此后,经多方演绎,特别是经《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逐步走向神化。在诸葛亮的神化过程中,其德、行、言等自身条件是最基本前提;戏剧、小说、诗歌等社会传播方式则在其中起到了一种外在推动作用;此外,封建统治者、封建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也在诸葛亮的神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有些很精彩,从聊聊数语中即可窥见其为人或未来命运之走向,有的阵前答话则是精心设计的圈套,让敌方不知不觉入彀。分析《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可以从一个小小的侧面领略这部传世经典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7.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但它在历史常识和地理方位上存在着严重的混乱错讹现象,考察、指正这些错讹对提高今天历史文学创作的艺术水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以三大战役为分界点,把整个故事划为四个板块,而这四个板块的连接则是由小说中的“小人物”来完成的,我们在这里称之为“过渡”人物。这些人物不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整部小说浑然一体,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艺术结构之美,也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析《三国演义》正文中的“密州”、“中山府”、“滑州”等元代地名,“太史院”、“太常院”、“枢密院”等元代官制,以及“的实”、“军士不打”等元代俗语,论证《三国演义》原著必成书于元代。因为这众多例证表明,作者最熟悉的是元代社会生活;同时,假如《三国演义》为明代成书,那么作者不可能再使用这些早已废除的元代典制和早已过时的元代俗语。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描写绰约多姿的降将人物,或具体写某一降将人物的一生事迹,并予以表彰;或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或以其他反面人物反复烘托主要降将人物的性格特质。这些降将的存在与当时的时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择主观与功名思想等文化因子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