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思考。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想象的特点,想象在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和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论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突破思维定势,营造自主轻松的学习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受框框条条的限制而产生定势思维。针对这种现状,阅读教学中,讨论分析问题时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多向思维。(2)丰富知识,积累表象,加深情感的体验。知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情感能激活想象力、阅读教学中应通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参与生活等途径来积累知识表象、情感。(3)加强联想,再造想象的训练。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品词品句,加强联想的训练。利用文学作品的生动、形象的特点,进行再造想象的训练。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重视多向思维训练,表象的积累,联想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在审美心理因素中,联想和想象是极为重要的。培养造就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于审美的深化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和作用。审美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叶水莲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85-186
根据想象的特点,想象在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和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论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突破思维定势,营造自主轻松的学习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受框框条条的限制而产生定势思维.针对这种现状,阅读教学中,讨论分析问题时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多向思维.(2)丰富知识,积累表象,加深情感的体验.知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情感能激活想象力、阅读教学中应通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参与生活等途径来积累知识表象、情感.(3)加强联想,再造想象的训练.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品词品句,加强联想的训练.利用文学作品的生动、形象的特点,进行再造想象的训练.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重视多向思维训练,表象的积累,联想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想象是人们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事物、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可以使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具备一些神奇的功能,也可以创造出一些新奇的事物。可以这样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新就是要让想象尽情飞翔。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只有开启学生想象之门,才能使其进入创新之地。  相似文献   

6.
科学想象本质上属于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认知形式,其认知特点为唯象性、概括性和自由创造性;科学想象的认知方式主要体现为想象模型和想象实验两种基本形态;运用科学想象的认知机制涉及表象、联想、理性以及情感、直觉和灵感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有效关联和协同作用决定着科学想象的最佳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7.
胡中华 《科技资讯》2013,(31):156-156,158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传递信息的载体是教学语言。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创造活动,必须借助于教学语言,我们教师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语言,磁铁般地吸引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让教学语言绽放无限的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8.
张宏奎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3):75-75,88
语文教学常常以文字为基础,通过文章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水平,作品中的文字形象都是作家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创造出的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它能让读者通过这面镜子看到整个人生,社会的面貌,从而使读者的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自己在外语教学中进行交际法教学的经验:一、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造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二、根据教材,创造情景。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四、布置作业的交际法渗透。  相似文献   

10.
夏景章 《科技信息》2010,(36):I0211-I0211
科学幻想绘画是为了培养我国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兴趣,热爱科学,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终实现提高中华民族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所谓科学幻想,就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要以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为前提,进行大胆的推理和想象,要异想天开的去想,要打破常人思维方式去想,要反常规去加以想象。幻想比联想、想象范围更宽,更自由,更广泛。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思维形式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第二要素,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常见的创造思维形式有: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立体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中的某一点(创新点)或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的某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2.
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写到:“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残疾人,我会黯然伤神,编织着他的悲惨身世.”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写文章要善于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启开人的思维,由此及彼,生发联想.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联想到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再现生活的能力,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把事物想象得形象逼真.《文心雕龙·神思篇》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里的神思,指的就是想象力.联想和想象是艺术的翅膀,借助它,作者就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形似联想是借助于时间上和空间上性质接近而产生的联想,它由已知条件或结论的外表形态与结构特征,想到与此接近的熟知的定义、定理、公式和图形.本文举例说明形似联想在解数学题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从而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因此,必须深入认识客观事物,学会联想和想象能力;注意品味语言,调动联想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5.
“花瓣上的晨露,使人想起园丁的汗珠。”这是一种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形式,是诗人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近人《迦陵说词》中说:“创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自己抽象的感觉、感情、思想,由联想而化为具体之意象。”诗人艾青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也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所有意象、意境、象征都是通过联想、想象  相似文献   

16.
主要分析比喻的心理基础———联想和想象 ,对联想进行了分类 ,把它们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 ,并分别指出它们与比喻的关系。还讨论了更高层次的联想———想象 ,最后讨论了通感和通感式比喻 ,并简要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对比喻的解释 :比喻是力的作用模式 ,而一旦几个领域里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 (异质同形 ) ,就可能激起我们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7.
美育不同于德育和智育,它不仅仅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感性形式,而意在开发人类的想象能力和情感能力。就想象能力的开发而言,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类的完形能力,可以培养人类的联想能力,还可以促进人类的变形能力。所有这一切,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且是科技发明的前提。因此,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物质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陈道锋 《科技资讯》2006,(22):149-149
小学生心理学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 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1、生活是想象作文的基础;2、想象要合理、丰富;3、想象要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中的“意义”呈现出人“诗意的存在”,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翻译的核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通过移情、想象、联想等方式领略原诗的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原诗的意义通过意象和语言进行审美再现。从唐诗翻泽的不同版本中可以看出,其翻译策略或接近原诗的语言和意象,或对原诗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或发挥译者自身创造力的重写。无论如何,诗歌翻译都是译者对原诗进行审美重建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作文需要虚构,因为虚构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虚构可以在"艺术真实"中表达"真实的思想";虚构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象思维,而想象力要靠虚构来激发。虚构不等于撒谎,虚构也不等于虚情假意,虚构可以让想象之花在心田绽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