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长江口滨海湿地的九段沙湿地和西沙湿地为研究区域,探究了滨海湿地水体中溶解态CH4浓度和通量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采样期间,CH4溶存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九段沙秋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0.30±0.19)μmol·L-1;西沙夏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1.16±1.52)μmol·L-1.西沙的CH4平均溶存浓度((0.56±0.91)μmol·L-1)高于九段沙((0.18±0.17)μmol·L-1).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CH4的时空变化主要与滨海湿地的季节更替及潮汐作用有关,低温、高盐度和富氧环境都将抑制CH4的合成.对于不同的季节和研究区域,溶解态CH4的通量变化也有显著差异.九段沙和西沙水环境向大气扩散的CH4通量分别在秋季((0.45±0.43) nmol·m-2·s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用于次氯酸根(ClO-)检测的螺二芴类双光子荧光探针.加入50μmol·L-1ClO-后,可以裸眼观察到探针溶液颜色从黄色变为无色,在波长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荧光明显增强(10倍).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20μmol·L-1范围内,荧光强度(Y)与ClO-物质的量浓度(X)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拟合方程为:Y=7.142 41X+65.675 57.根据3σ/k准则,计算出检测限为2μmol·L-1,表明探针对ClO-有很好的灵敏性.该探针对ClO-的荧光响应不受其他干扰物存在的影响,对ClO-有很好的选择性.探针的荧光响应在广泛的pH范围内表现稳定,适宜在pH值为6~9对ClO-的检测.用Z-扫描技术,测得探针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300 GM.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对环境和生物中ClO-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胞钙振荡的周期与IP3受体浓度的关系以及外加电磁场对细胞钙振荡的影响.方法 从单个肝细胞内钙离子振荡的动力学模型出发,以细胞膜上IP3受体浓度作为作用因子,数值分析电磁场频率对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给出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论 钙振荡的周期与IP3受体的浓度成非线性关系,外加电磁场频率影响胞内钙振荡的周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以L-酪氨酸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基体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制备和测试条件下,所制得的印迹传感器对L-酪氨酸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性能,印迹因子达3.34;在pH值为6.0,0.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L-酪氨酸的微分脉冲伏安氧化峰峰电流与浓度在4.0×10-7~1.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 mol·L-1.将该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酪氨酸含量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89.50%~99.67%.  相似文献   

5.
以紫球藻FJ-12为实验对象,在敞开式柱型鼓泡光生物反应器中研究尿素质量浓度对其生长和生物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条件下,200 mg·L-1尿素质量浓度培养的紫球藻生物量达到最大(3.10 g·L-1),胞外多糖质量浓度最高(542.55 mg·L-1).此外,200 mg·L-1尿素条件下,紫球藻合成藻红蛋白的能力较强.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初始尿素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亚油酸含量则呈负相关.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尿素被用于紫球藻生长、藻红蛋白和胞外多糖的部分合成及细胞其他活动消耗.综上,最适合紫球藻生长和活性物质合成的尿素质量浓度为200 mg·L-1,该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为规模化养殖紫球藻和合成相关活性物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桉树叶提取液为还原剂,绿色合成还原氧化石墨烯(EL-rGO)去除水体中Cd2+.EL-rGO对40μmol·L-1 Cd2+有较高的去除率,3 h达70.2%,远高于商业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5.38%的去除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肠杆菌形貌,并测定大肠杆菌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比例,比较实验室制备的EL-rGO和购买的C-rGO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结果显示,两种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在1.0 mg·L-1时均可破坏大肠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造成细胞损伤,但二者毒性差别不大;在50.0 mg·L-1时,EL-rGO毒性则相对略大,表明EL-rGO有一定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先电沉积后一步化学氧化法在铅笔石墨电极(PGE)上原位生长了CuO纳米花,并将得到的一体化CuO/PGE复合电极用于多巴胺(dopamine, DA)和尿酸(uric acid, UA)的单独和同时检测中.在对所制备的CuO/PGE进行详细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表征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CuO/PGE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uO/PGE可实现单独和同时检测DA和UA;校准曲线显示多巴胺和尿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87μmol·L-1和5~1 280μmol·L-1,二者的检出限分别为0.24和1.40μmol·L-1;该复合电极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人血清样品中DA和UA的加标回收率为92.7%~107.1%.该一体化纳米花状CuO/PGE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小型化,可推广至其他实际样品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品种的桑树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法探究Cd2+(0、25、100、400 mg·L-1和1 000 mg·L-1)和Pb2+(0、250、500、1 000 mg·L-1和2 000 mg·L-1)对桑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出耐重金属胁迫的品种.结果显示:在桑树种子萌发过程中,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溶液会影响其生长,总体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趋势.当Cd2+浓度≥400 mg·L-1时,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且不同品种耐重金属胁迫的能力差异较大;不同浓度Pb2+处理对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Pb2+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不同品种桑树种子的根长对Cd2+和Pb2+胁迫均敏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水培条件下,桑树种子对Pb...  相似文献   

9.
将炭黑(CB)纳米粒子与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混合,然后将金纳米粒子(Au NPs)掺杂其中,形成一种新型g-C3N4/CB/AuNPs复合纳米材料,用于修饰玻碳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g-C3N4/CB/AuNPs对硫酸联氨(N2H4·H2SO4)的电化学氧化呈现极好的电催化性能.硫酸联氨的氧化电流与其物质的量浓度在2.5×10-5~1.5×10-3 mol·L-1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μmol·L-1(信噪比S/N=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 EES)联合处理在环境剂量下对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繁殖行为的影响,设置对照组(水体中无EES)、EE2-low组(水体中含5.55 ng·L-1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ol, EE2))、EE2-high组(水体中含11.1 ng·L-1EE2)和EES组(水体中含62.2 ng·L-1壬基酚、250 ng·L-1双酚A、4.56 ng·L-1雌酮、5.53 ng·L-1雌二醇和39.6 ng·L-1雌三醇,上述所有EES质量浓度均为环境剂量),对雄性斑马鱼连续进行EES暴露处理60 d,然后引入未经EES暴露处理的雌性斑马鱼与之进行配对繁殖,最后对它们与繁殖行为相关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E2-low组雌、雄性斑马鱼单独和同时进入产卵区的时间及追逐频次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EES-high组和EES组雌、...  相似文献   

11.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是肿瘤治疗的一种二元体系,利用含10B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高选择性、在肿瘤细胞中有足够的富集量和滞留时间,用具有合适能量的超热中子束照射肿瘤部位,发生中子俘获反应10B(n,α)7Li,反应释放出的高传能线密度α粒子和7Li,在一个细胞大小范围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含10B药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输送是BNCT有效性提高的关键.为了提高肿瘤细胞对含硼化合物的吸收,本文基于糖类物质与硼酸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糖类具有在肿瘤细胞中富集的性质,研究了葡萄糖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吸收硼酸及其衍生物的影响,探讨了利用糖类物质增加肿瘤细胞中10B含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肿瘤细胞对硼酸及取代硼酸的吸收增加,而正常细胞的吸收增加不明显.此外,葡萄糖对硼化合物在细胞中的滞留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第2次土壤普查形成的土壤图和草地资源清查图为本底,通过文献搜集及实测数据的结合,对青海省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6.12 Pg,平均碳面密度为18.08 kg·m?2,其中:地上植被碳储量(包括凋落物)为0.0097 Pg,平均碳面密度为0.03 kg·m?2;地下植被碳储量为0.0967 Pg,平均碳面密度为0.29 kg·m?2;土壤有机碳储量为6.01 Pg,平均碳面密度为17.76 kg·m?2;土壤储存的有机碳是植被的54倍多.2)从9大草地类来看,总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寒草甸类(3.64 Pg)、高寒草原类(0.94 Pg)、低地草甸类(0.61 Pg)、温性草原类(0.35 Pg)、温性荒漠类(0.33 Pg)、温性荒漠草原类(0.08 Pg)、山地草甸类(0.08 Pg)、高寒草甸草原类(0.05 Pg)、高寒荒漠类(0.04 Pg);从5大功能区来看,总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三江源地区(3.95 Pg)、柴达木盆地(1.31 Pg)、祁连山地区(0.45 Pg)、青海湖流域(0.31 Pg)、河湟谷地(0.10 Pg).3)从9大草地类总碳面密度来看,低地草甸类的总碳面密度最高(57.37 kg·m?2),温性草原类的最低(14.04 kg·m?2);从5大功能区总碳面密度来看,柴达木盆地的最高(24.41 kg·m?2),河湟谷地的最低(14.05 kg·m?2).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机器学习的地下水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测的地下水水质数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Fe、Mn 7种)和气象数据(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20:00—20:00降水量、日降水量≥0.1 mm的时间、最大日降水量8种),分别使用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地下水水质参数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于每一种水质参数,分别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不同滞后期的数据进行模拟,将结果与实测水质进行对比,选择精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及其对应的滞后期作为该水质参数的最优模型和最佳滞后期.结果表明,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和滞后期的选择对预测精度影响很大,BP神经网络对pH(R2=0.225,RMSE为2.411)、总硬度(R2=0.503,RMSE为47.973 mg·L?1)、氯化物(R2=0.994,RMSE为0.544 mg·L?1)和Fe(R2=0.302,RMSE为7.772 mg·L?1)的预测精度最高,RF对硫酸盐(R2=0.908,RMSE为3.788 mg·L?1)和Mn(R2=0.522,RMSE为0.429 mg·L?1)的预测精度最高,BP神经网络、RF和SVM对溶解性总固体的预测性能均较好(R2=0.994~0.996,RMSE为674.660~950.470 mg·L?1).此外,硫酸盐和Mn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0个月,溶解性总固体和氯化物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1个月,pH、总硬度和Fe预测模型对应的最佳滞后期为2个月.   相似文献   

14.
以黄河口潮间带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和春季分别采集0~10、>10~20、>20~30和>30~50 cm的土壤样品,研究黄河口潮间带芦苇湿地土壤生源要素总氮(TN)、总磷(TP)、总硫(TS)和总钾(TK)质量分数及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0~50 cm土壤剖面中TN和T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68.19~421.29和356.15~935.77 mg·kg?1,总体质量分数偏低,且最高值出现在表层土壤,在3个季节中春季质量分数较高;TP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379.8~728.30 mg·kg?1,在剖面中分布较为均匀,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在夏季;TK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17852.41~23 265.30 mg·kg?1,无明显剖面分布特征.0~50 cm土层的TN储量(TNS)的变化范围为109.66~227.36 g·m?2,TP储量(TPS)为350.74~625.27 g·m?2,TS储量(TSS)为331.15~575.70 g·m?2,TK储量(TKS)为12220.77~19780.33 g·m?2.总体上,各生源要素主要储存在0~30 cm土层;TPS季节变化由高到低依次呈现夏季、春季、秋季,TPS和TSS均呈现夏季、秋季、春季(P<0.05),TSS呈现春季低于夏季和秋季.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碳(TC)、电导率、Mg、Al等指标与生源要素质量分数密切相关,土壤TC质量分数和C、N质量比是影响TNS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密度、水土质量比和电导率则是影响TP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低毒除草剂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用急性染毒法研究了0.125,0.250,0.500,1.000,2.000μL/L5个浓度组的乙草胺处理液在24,48,96h对泥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和48h,处理液对泥鳅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7和4.4μL/L.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处理对泥鳅肝脏中SOD活性都具有诱导作用,因此可以用泥鳅肝脏中SOD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生物学指标来评价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以沉水植物较为丰富的洪湖凹沟子作为采样区域,利用水下调制荧光仪研究洪湖常见的2种高耐污、高吸污水鳖科沉水植物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L. f.)Royle)与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分别在100 cm及50 cm水深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0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ETr值趋近25.10μmol·m-2·s-1,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ETr值趋近10.1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 s-1时其ETr达到峰值21.76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515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12.65μmol·m-2·s-1;在5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的ETr值趋近26.20μmol·m-2·s-1,而苦草的ETr值趋近11.9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25.27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1042μmol· 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4.80μmol·m-2·s-1.综上所述,在100 cm或50 cm水深条件下,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皆强于苦草.  相似文献   

17.
假稻(Leersia japonica(Makino)Honda)是上海郊区危害严重的一种水田杂草,为了解假稻嘉定种群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草甘膦的敏感程度,研究比较了假稻上海嘉定种群和浙江金华种群室外自然条件和草甘膦作用下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发现:(1)自然条件下假稻的实测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1.8~8.10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在3.21~2.7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234~1008μmol.m-2.s-1,反映出假稻是一种耐荫杂草,但同时也能较好地适应阳生环境;(2)假稻嘉定种群的光合能力大于浙江金华种群;(3)嘉定种群对草甘膦的耐药性总体上高于浙江金华种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α-生育酚琥珀酸酯(-αTOS)对MCF7和MDA-MB-453乳腺癌细胞增殖以及细胞中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αTOS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453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后用浓度为51、0、255、0、75、1001、25和150μmol/L的-αTOS处理48 h后检测;细胞经50μmol/L、100μmol/L-αTOS处理122、4、48 h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内c-IAP1和c-IAP2 mRNA的转录水平;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c-IAP1和c-IAP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αTOS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453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αTOS对MCF7和MDA-MB-453的IC50值(细胞半数死亡的药物浓度)分别为132μmol/L和74μmol/L;RT-PCR结果显示,-αTOS使两个细胞系的c-IAP1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但对c-IAP2的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 Blot的结果发现-αTOS使得这两种细胞系的c-IAP1蛋白质翻译水平也呈下降趋势,该结果与mRNA转录水平下降相一致,对c-IAP2蛋白质的表达几乎无影响。因此,α-TOS可能通过抑制c-IAP1蛋白的表达而抑制MCF7和MDA-MB-453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值,a-TOS有望开发成为新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能源消费统计数据与夜间灯光影像对陕西省能源消费进行空间化处理,结合PM2.5遥感数据,基于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陕西省能源消费与PM2.5的时空关系,并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ρ(PM2.5)变化的能源消费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3年陕西省ρ(PM2.5)先增大后减小,最高值达到28.5 μg·m?3,省内PM2.5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较强,其中关中地区的ρ(PM2.5)最高;2)陕西省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在空间上的分布与ρ(PM2.5)类似,关中地区的能源消费量最多;3)陕西省能源消费量与ρ(PM2.5)的Moran’s I达到了0.289,表明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即高能源消费的区域有着高质量浓度的PM2.5分布;4)人口密度、路网密度与能源消费总量是陕西省ρ(PM2.5)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TRPV1 cRNA(1ng/nL)注射至非洲爪蟾卵母细胞(20nL/个)体内,放置于G-ORi培养液中,并在(19±1)℃的恒温培养箱内表达.同时利用灌流技术将不同浓度梯度的大黄素、辣椒素按照设计顺序依次灌流进入流动腔,同时控制流速保证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完全浸没于流动腔内.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0.1,1.0,10.0,50.0μmol/L浓度梯度的大黄素对500nmol/L浓度的辣椒素激活TRPV1电流的影响.得到大黄素作用辣椒素激活TRPV1通道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依耐性和电压非依赖性,IC50=38μmol/L,Hill系数n=0.5.结果表明了大黄素对TRPV1位点的相互作用是负协同的,在天然药物里面是一类比较弱的拮抗剂,且大黄素在ORi溶液中开始析出沉淀的浓度在50~60μmol/L之间.我们首次发现了大黄素能够抑制TRPV1通道电流,这可能为开发新的镇痛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