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成才 《中州大学学报》2020,(3):115-118,128
通过对混凝土叠合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探讨混凝土叠合结构叠合面的抗剪机理,分析了混凝土强度、配箍率、叠合面处理方式、跨高比等因素对叠合面抗剪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层砼结构转换梁(板)施工中为节省模板支撑费用,常将梁(板)沿高做成多道水平叠合面,利用施工缝的齿槽(或凿毛),预埋插筋(或箍筋),钢筋砼剪力墩等构造措施抗剪.本文根据材料力学和现行设计规范公式,导出叠合面剪应力分布公式和抗剪承载力公式,供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层砼结构转换梁(板)施工中为节省模板支撑费用,常将梁(板)沿高做成多道水平叠合面,利用施工缝的齿槽(或凿毛),预埋插筋(或箍筋),钢筋砼剪力墩等构造措施抗剪。本文根据材料力学和现行设计规范公式,导出叠合面剪应力分布公式和抗剪承载力公式,供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采用叠合技术进行改造的旧混凝土板梁桥的叠合面受力性能,以便对叠合面进行合理的技术处理,分析了新老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差异、二期恒载和活载等荷载因素对叠合面剪应力的影响,推导了计算公式,阐明了叠合面剪应力的分布特性,并与粗糙度及粘结剂等抗力因素提供的抗剪能力进行了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剪应力在支点区域较大,跨中较小,采用人工凿毛处理的叠合面理论上可不配置抗剪钢筋,就能保证叠合式板梁桥的整体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5.
叠合面对叠合剪力墙极限承载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纳总结目前国外相关规范对界面抗剪强度的规定,通过有限元建立预制层和现浇层的接触面,定义叠合面的黏结-脱离损伤模型,分析叠合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叠合面的黏结-脱离损伤模型能够反映叠合面在受力过程中的脱离破坏程度;在不同轴压比下,叠合面对叠合剪力墙极限承载力影响均较小,边缘构件现浇的叠合剪力墙叠合面脱离破坏程度较边缘构件预制的叠合剪力墙小.  相似文献   

6.
加固梁抗剪承载力提高幅度的大小与其破坏形式密切相关,目前的加固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很少考虑剥离破坏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针对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技术规程中提出的混凝土梁受剪加固承载力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在确定加固梁的承载力时,应考虑外部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剥离破坏和碳纤维片材断裂破坏两种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式,通过8根梁的试验结果印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既有结构地震损伤直至破坏的特点,选取1栋20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一榀单跨平面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基于OpenSees分析平台,得出结构破坏过程中塑性铰截面处的剪力需求,并与现行规范中的截面抗剪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在出现塑性铰的过程中,将出现脆性剪切破坏;结构的破坏机理是底层柱发生弯曲-剪切破坏。建议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评估时,必须考虑梁、柱剪切破坏模式。该方法可用于结构抗剪能力及延性的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量室内压缩-直剪联合试验结果,系统分析了取自昆明市和大理市3个不同场地典型高分解度泥炭土的直剪抗剪强度特性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固结快剪、快剪和慢剪所得泥炭土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固结快剪和慢剪时,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剪切变形从塑性变形转变为弹塑性变形为主;不同法向应力下,快剪的剪切变形均以塑性变形为主。高分解度泥炭土抗剪强度包线近似为相交的2段不同斜率的直线;固结快剪和慢剪抗剪强度包线转折点对应的法向应力σs约为200 k Pa,快剪时σs约为100 k Pa。通过分析泥炭土固结压缩变形特性并建立压缩-剪切微结构模型,分析了其抗剪强度来源及演化机理。机理分析表明:随着法向应力增大,高分解度泥炭土经历了从多孔隙状态至相对密实状态的转变,导致其抗剪强度及抗剪强度参数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9.
陈毅品 《科技信息》2014,(12):68+75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剪问题可谓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鉴于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至今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理论尚不完善.下面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斜截面的抗剪机理进行整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九块在中置集中荷载作用下对边简支、对边自由的双向预应力无腹筋叠合板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其破坏形态、破坏机理以及受力状态的分析,提出了板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该式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改进的直剪装置对砂岩泥岩混合土料和不同粗糙表面的混凝土块进行直剪试验,观察土料变形特征,探究不同的界面粗糙度对砼-土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通过简化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方法得出计算参数,利用峰值剪应力得出接触面抗剪性能,分析切向刚度系数k的意义。通过观察可以证实土体的基本变形阶段和破坏变形阶段的过程,即达到峰值剪应力前的基本变形过程,之后的破坏变形过程。结合试验现象对两个阶段的土体摩擦过程进行分析,即土体与结构物接触面的摩擦过程和土体与残余在结构物上的土体的摩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抗剪机构和破坏模式的RC剪力墙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立基于抗剪机构和破坏模式的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模型为目的,根据RC剪力墙破坏模式,剪力墙的抗剪机构可简化成倾角为θ的混凝土压杆、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3部分。基于该抗剪机构,推导了RC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15片不同配筋、不同几何尺寸和受力状态的RC剪力墙进行了承栽力分析,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RC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特性,可供RC剪力墙抗剪强度验算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个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弯剪试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两种不同配筋试件的破坏机理、变形特征、截面钢筋的应变情况及其极限承栽能力。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墙端无暗柱的剪力墙发生承载力很低的脆性破坏。在空心剪力墙端部设置暗柱可以明显提高墙的承载力和延性。,文中给出带暗柱空心剪力墙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桥梁结构也往公轨两用方向延伸发展,给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带来缓解,同时,也对公轨两用桥梁检测及荷载试验带来了挑战。通过介绍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荷载试验控制计算方法,取得荷载试验各工况理论控制结果,包括桥梁的内力、变形、频率、振型等,与荷载试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了准确评价;系统研究了公轨两用钢桁架斜拉桥荷载试验计算及评价等方面内容,给出了具体指导方法,为今后同类型桥梁荷载试验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型单剪仪进行粗粒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在水泥土泥皮(粘土中掺入水泥)条件下的剪切试验,揭示泥皮条件下接触面的力学特性与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强度以及剪胀发生所对应的位置与法向应力大小有关,峰值强度所对应的剪应变滞后于产生剪胀的位置.剪切破坏时,在同一高度处,法向应力越大,切向位移也越大;同样的法向应力及高度处,切向位移随水泥含量的提高而增大.以单剪试验为原型,采用颗粒流模拟程序PFC建立水泥土泥皮条件下粗粒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单剪模型,通过对接触面试验试样内部特征点在剪切过程中运动状态的追踪,分析了土体的扰动高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扰动高度与粗粒土的最大粒径、法向应力以及粗糙程度(有无泥皮)等有关.对粗粒土,靠近结构面3~4倍最大粒径的区域内土颗粒切向位移明显,形成明显的剪切错动带,因此,建议该剪切错动带厚度为有厚度接触面单元厚度.  相似文献   

16.
钢-混凝土梁试件的温度分布与温度荷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控制容积法来建立钢-混凝土混合梁试件(以下简称“钢-混凝土试件”)温度分布的离散化方程。对钢-混凝土试件在夏季太阳辐射和外气温度变化时的内部温度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温度变化规律和分布情况:随着气温和太阳辐射的不断变化,钢-混凝土试件内各点的温度变化趋势近似于余弦曲线,内部温度分布与其所处方位、表面朝向以及太阳辐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指出对青藏线上铁路桥梁结构的温度荷载将产生不利影响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刘洁 《山西科技》2007,(4):102-103
入世以来,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文章从倾销与反倾销的定义入手,结合近十年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情况,通过分析成因,提出我国企业避免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MHTGR(简称模块堆)一回路冷却剂氦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的计算是辐射防护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本文根据模块堆一回路氦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和去除机制导出了氦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的计算方法,并得出解析解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模网混凝土墙体抗剪承载力与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进新型结构体系——建筑模网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以有限元软件ANSYS作为研究工具,分别对普通混凝土剪力墙以及Ⅰ型、Ⅱ型模网混凝土墙体的抗剪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比了Ⅰ型、Ⅱ型模网混凝土墙体在抗剪承载力、延性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模网混凝土墙体和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相比,两者的极限荷载相近,前者的开裂荷载大于后者,延性比后者稍差;Ⅱ型模网混凝土墙体在承载力和延性性能方面比Ⅰ型模网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