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的理想信念是红七军和根据地干部群众在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表现为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高度信任,对毛泽东等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坚强信心;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执著性,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坚韧性,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今年(1988年)12月11日和明年(1990年)2月1日,是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60周年。60年前,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爆发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这两次起义点燃了广西革命的星火,开辟了广西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是我党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从广西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和正确实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起义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军阀在广西的统治,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在全国燃起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提供了新的经验和贡献。这两次起义在与“三大起义”相比较中,具有自己如下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1929年春的固军坝起义坚持了一年之久,沉重打击了反革命武装,开创了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乡村政权,实行了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在四川的一次重要实践,具有发人深思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川陕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和苏维埃运动在中国西南和西北的典型实践,前者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后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两者的斗争实践各有千秋,同时又具有相通之处,对中国革命也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并建立了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在广西右江地区实现了工农武装割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壮、汉、瑶、苗等各族人民,在祖国南疆竖起的一面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鲜艳旗帜,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伟大实践。“苏维埃的旗帜,不仅飞扬于大江南北,他已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安源工人运动凭借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响应秋收起义,有力地支援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于安源工人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安源工人运动在革命斗争中将工人与农民联合起来,从而迈向了工农联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进一步赤化了工人的思想,使安源工人革命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的革命实践对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 ,方志敏与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已有共识。土地革命时期 ,方志敏较早并成功地进行了“武装割据”斗争的探索 ,创建了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其探索和实践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方志敏对毛泽东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对毛泽东思想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形成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头几年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毛泽东同志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是这一思想的光辉代表。这是举世公认的。同时,八七会议以后立三路线以前的中央,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传播,也曾有过不可湮没的历史贡献。关于后者,由于曾被忽视,人们不知其详。本文将借助现有文献,对此做一点钩沉工作。         一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紧急会议确定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是包含着导致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前途的。会议前后,中央领导人及与会代表,分赴各地…  相似文献   

9.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有50余县,人口达100余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1930年1月,毛泽东把这块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相并称。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颂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武装割据斗争中,  相似文献   

10.
闽西苏区战时经济政策对革命战争的影响邓泽村“工农武装割据”是苏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实质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根据地为战略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  相似文献   

11.
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南昌起义事业,开启了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大幕。应运而生的秋收起义精神,承继了八一精神,启迪了井冈山精神。三者共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核心、内涵和特征,共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的建立,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开辟一条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上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以其出色的领导才能为这次起义做出了历史贡献:在组织准备和人事安排方面,精心组织策划,巧用贺龙、叶剑英等,为起义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在战略策略方面,他初步提出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张,并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运用于实践,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总结经验教训和现实启示方面,他深刻认识到深入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尤其是他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韦拔群在领导东兰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政治、经济斗争与武装斗争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最早从事武装斗争的农运领袖之一。大革命时期,东兰农民运动成为了广西农民运动的中心。同时,他还把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耕者有其田"三者结合起来,成为我党历史上最早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之一,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韦拔群与彭湃都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开拓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对两人关于农民武装问题、农民政权建设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有助于探求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的莲花决策引兵井冈是继文家市会议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战略转折,它为秋收起义部队找到了落脚点和栖身之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展的经验直接为我党其它革命根据地所借鉴,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引兵井冈为我党在力量弱小的时候选择在山岳地带展开革命指明了方向,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人效仿毛泽东在山岳地带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形式,建立红色政权,从而孕育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北江农军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农民武装干部的学校,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在广东省北江韶关成立。农军学校不仅为粤北农会输送了干部,发展了农民运动,特别是广州“四一五”反共政变后,以农军学校学员为骨干组成的一千二百多人的北江农民自卫军,北上武汉和东征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和起义后的南征战斗。潮汕失利后,农军余部随同起义军分为两部分继续坚持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宝贵贡献。北江农军学校的创立和光荣的斗争历程,反映了党在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领导人民革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一日发动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以往的论著中,只谈由毛泽东同志和湖南省委所领导,与江西省委是否有关,没有提及。人们不能不提出疑问:这次起义首先在江西境内发动,怎么和江西省委没有关系?难道江西省委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态度?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参加这次起义的部队,是湘鄂赣、湘赣边界几个县我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和部分正规武装。其中,平江、浏阳的工农义勇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工农群众运动的影响下,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在东兰领导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为寻求解放而起来斗争的自觉性,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1929年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准备了条件。中共中央局1926年12月5日  相似文献   

19.
方志敏创作的剧本《年关斗争》(载《方志敏文集》)取材于1929年的贵溪周坊农民暴动。作者把暴动农民严惩恶霸水蛇仔四兄弟和三仔仂,取得了胜利这一史实典型化,又以当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敌人“为要一举扑灭这一小块革命根据地”而“组织联合‘围剿’”以配合国民党正规部队的军事行动为背景,创作了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四幕口语体话剧。  相似文献   

20.
徂徕山起义打响了山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推动了山东抗日武装的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省委依照《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山东抗日游击队的十大纲领,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民众抗日。1937年10月山东省委迁至泰安后,各级党组织在泰安地区通过组织抗日力量、开展文艺活动、进行统战宣传等形式开展民众动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义前的民众动员工作推动了徂徕山起义的爆发,为起义后队伍的扩充、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以及泰安地区抗日力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