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确立准噶尔盆地南部柴窝堡凹陷二叠系一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建立该地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层序充填模式.方法 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研究区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在研究区划分出2个盆地充填层序,5个一级层序,8个二级层序以及19个三级层序,建立起早中二叠世陆内裂谷盆地、晚二叠世一三叠纪山前拗陷、侏罗纪一白垩纪类克拉通拗陷盆地3个原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模式.结论 构造活动及物源供给是控制柴窝堡凹陷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物源距离及源区供给的沉积物类型是控制该区各个原型盆地发育时期层序内沉积物充填类型及空间堆积样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古地貌对伊通盆地新安堡凹陷古近系万昌组一段层序地层发育时沉积控制规律,首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把万昌组一段划分为完整的三分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然后对不同体系域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分析,预测其物源方向及沉积物搬运路径,最后结合波形聚类明确了不同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认为: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最为充足,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方向增加,砂体在全区都较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减少,沉积物体积向盆地边缘方向增加,砂体在凹陷的东南缘较为发育;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增加,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及西北缘方向开始增加,砂体在凹陷的西北缘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3.
锡矿山组沉积期是湘中坳拉槽最发育的时期,根据岩性、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等沉积相鉴别标志,可识别出深水台盆相、浅水台盆相、局限台地相、滑塌灰岩相和滨岸相等。从锡矿山组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边界,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从这3个层序均可识别出海侵体系与和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为浅水台盆相和深水台盆相沉积,而高位体系域为浅水台盆相、局限台地相和滨岸相沉积;坳拉槽层序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构造活动、物源和气候等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是主控因素。SQ1层序沉积期边界断裂活动性最强,烃源岩也最发育。  相似文献   

4.
根据钻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对番禺4洼珠江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明确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二级层序不同演化阶段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构造沉降要素对砂体发育的影响,并建立二级层序控制要素作用下砂体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珠江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均只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不同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存在差异,其中三级层序SQ1和SQ2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均较为发育,而三级层序SQ3~SQ5以高位体系域为主;砂体发育特征与二级层序基准面演化及三级层序结构密切相关,二级层序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砂岩含量整体有降低趋势,单层砂岩厚度减小;二级层序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砂岩含量整体有增大趋势,晚期单层砂岩厚度明显增大;三级层序SQ3~SQ5砂体主要发育在高位域;全球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研究区三级层序的发育及结构类型,进一步控制不同结构三级层序的砂体发育规律;物源与二级相对海平面共同控制二级层序内砂体的垂向叠置样式和平面演化。  相似文献   

5.
野外剖面显示百色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内部、那读组与百岗组之间存在不整合面。综合分析地震、测井等资料,将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和百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那读组那三段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Ⅰ,那读组那二和那一段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Ⅱ,百岗组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Ⅲ。层序Ⅰ和层序Ⅱ是盆地断陷期的沉积,具有相似的充填特征,层序Ⅲ是盆地坳陷期的沉积。层序Ⅱ既发育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深湖亚相泥岩,又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砂岩,是盆地内主要的生储盖组合发育层序。盆地北部层序Ⅱ,Ⅲ发育的扇三角洲是盆地有利储集岩。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长轴分布的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砂岩,这些砂岩是盆地隐蔽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6.
百色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和百岗组层序地层划分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剖面显示百色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内部、那读组与百岗组之间存在不整合面。综合分析地震、测井等资料,将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和百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那读组那三段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Ⅰ,那渎组那二和那一段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Ⅱ,百岗组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Ⅲ。层序Ⅰ和层序Ⅱ是盆地断陷期的沉积,具有相似的充填特征,层序Ⅲ是盆地坳陷期的沉积。层序Ⅱ既发育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深湖亚相泥岩,又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砂岩,是盆地内主要的生储盖组合发育层序。盆地北部层序Ⅱ,Ⅲ发育的扇三角洲是盆地有利储集岩。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长轴分布的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砂岩,这些砂岩是盆地隐蔽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组合类型、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内共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延长组)、2个二级层序(长10-长7、长6-长1)、4个三级层序(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长3-长1),建立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分析延长组各个三级层序构成及充填发育过程中的幕式构造演化、物源供给条件、湖平面相对变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延长组层序充填发育模式,指出每期幕式构造演化下形成的三级层序中的体系域及沉积构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依据盆地单期及完整多期构造演化下,研究区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层序结构及其沉积构成特征,认为多幕式的构造活动分异性以及复杂的构造分布格局是以上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缓坡带层序地层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歧口凹陷缓坡带构造样式和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歧口凹陷缓坡带划分为外带、中带、内带3个构造地貌单元,进而将其分为低角度-多断-斜坡型缓坡、低角度-多断-单坡折型缓坡和高角度-多断-多坡折型缓坡3种缓坡构造样式。在歧口凹陷缓坡带沙河街组内部划分6个二级层序和16个三级层序,建立其层序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缓坡,分析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层序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层序具有不完整性,低位体系域较不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分布广泛;在空间上,由北向南层序的数量减少,厚度减薄,各层序的完整程度也降低;缓坡构造样式控制层序类型和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泌阳凹陷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后的盆地边界断裂活动及喜山运动后的拗陷沉积作用形成了本区 3个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 ;除了盆地形成、沉积充填序列受构造活动控制外 ,沉积层序的发育也受控于断层幕式活动引起的可容空间及沉积物供给变化的控制 .另外 ,对核二段沉积时期沉积、沉降中心研究可知 ,该时期凹陷内构造格局一直发生变化 ,至核二段一砂组沉积时期 ,两边界断层的活动都大大减弱或基本停止 ,凹陷内沉积格局稳定 ,沉降、沉积中心基本统一 ,断陷盆地真正进入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对地震、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西斜坡侏罗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结果表明 ,工区内侏罗系本身构成了一个由低水位、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二级层序 (超层序 ) ,超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是侏罗系与三叠系、侏罗系与白垩系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根据层序内局部不整合面的分布范围、地层叠置样式 ,识别出 4个三级层序。由于侏罗系沉积时期受振荡性构造运动的影响 ,三级层序的发展不完整。除了层序 1发育低水位和湖侵体系域外 ,其他 3个层序均由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超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 (相当于八道湾组下段 )发育湿地扇扇前河流平原沉积体系。湿地扇辫状沟道中的粗粒碎屑岩是该区的有利储层 ,与上覆煤层或炭质泥岩配置可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湖侵体系域发育三角洲或滨浅湖沉积 ,高水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辽河坳陷东部凸起的下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综合野外剖面、钻井、测井、二维地震剖面资料,将其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和13~14三级层序,从而建立起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大量室内薄片鉴定和相关测试资料分析,结合层序的发育特征可知本地区的生、储、盖层与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生油层主要位于层序的凝缩段以及与凝缩段紧邻的海侵体系域晚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中;储层主要位于高水位体系域中;盖层则在各个体系域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黔南拗陷二叠系发育良好,沉积分异明显,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运用与露头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将黔南地区二叠系隆林阶至长兴阶划分为2个不完整的超层序及12个三级层序,并进行了层序对比。以超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二叠系各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结合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及碳酸盐生长特征等因素探讨了古地理的演化,认为台盆相带内的深水欠补偿沉积是良好的烃源岩,台地内部高能浅滩及台地边缘高能礁滩组合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4.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大量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红车地区三叠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将整个三叠系划分为5 个三级层序(TSQ1-TSQ5),其中TSQ2 相当于克拉玛依下亚组,TSQ3 相当于克拉玛依上亚组。研究发现,三叠纪进入板内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构造活动较缓,无明显的构造坡折,难以识别出初次湖泛面,易识别出最大湖泛面,其下为湖侵体系域,之上为高位体系域。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发育背景和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并结合沉积相旋回的演化特征,建立了区内三叠系层序地层发育模式,盆地构造活动等因素对层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指出TSQ2 沉积时期,泛滥平原发育使得其泥质含量较高,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尤其在红9 井-红61 井一带,砂地比普遍在25%~40%,同时该区域储层物性较好,为TSQ2 时期岩性圈闭最为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5.
利用湖盆沉积作用基本方程,对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东营凹陷的断陷湖盆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是层序界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按照成因机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的层序界面可分为构造型(T型)和构造气候综合型(TC型)。T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三级层序界面,且根据沉积物的供给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TC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二级或一级层序界面。不同成因机制的层序界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地层分布模式,砂体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与界面的成因类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TC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砂体成藏率低;T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低,砂体成藏率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廊固凹陷为例,论述了凹陷的构造发展史,地层岩性变化,生油岩的发育情况,生油地化指标及水动力条件等。同时对廊固凹陷的最佳圈闭条件进行探讨和预测,提出有利的含油气地区及油气藏类型,为石油勘探提出了找油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非被动大陆边缘下刚果盆地中的A区块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确定Albian阶主要为一套具"间断-交叉"混积机理的碳酸盐岩混杂陆源砂、泥沉积,可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经历了从混积缓坡→周缘混积台地→破裂混积台地→深水混积陆棚→深海盆地(深水扇)的沉积演化全过程,对应于威尔逊构造旋回中后裂谷拗陷阶段向大陆漂移的过渡阶段,其中发育主力储、产层的SQ2-SQ3层序为Ⅱ型周缘混积-破裂台地沉积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TST和HST两个体系域。解析了混积碳酸盐岩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响应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混积碳酸盐岩"滑脱-盐拱-转换"多因素联控的沉积演化模式,提出SQ3层序时期的盐拱构造顶部呈帚状分布和垂向偏转加积发育的破裂混积台缘浅滩为最有利的储集微相类型;以TST和HST体系域作为编图单元,编制了SQ2和SQ3层序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探讨了有利储集相带展布规律,认为A区块Albian阶SQ2-HST、SQ3-TST和SQ3-HST三个体系域中预测出的叠置台缘浅滩,应成为今后的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已有的钻井、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石树沟地区的中二叠统层序地层进行研究 .将中二叠统将军庙组至平地泉组划分为一个层序;又根据不同的沉积组合和几何形状,把将军庙组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LST),平地泉组三段至二段下部划分为湖侵体系域(TST ),平地泉组二段下部至一段划分为高水位体系域(HST),凝缩段难以确定.低水位体系域主要为冲积扇、滨浅湖沉积,湖侵体系域为半深湖-深湖、水下扇沉积, 高水位体系域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扇沉积.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芯、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进行识别,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Jsq1和Jsq2),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对准层序、准层序组进行识别,划分19个准层序,分别对应19个小层,对5口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在横向上进行连井层序对比。对2个三级层序的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工河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是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物供给条件和气候变化对层序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0.
以冀中富油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区内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的研究,将陆相箕状断陷湖盆按盆缘类型划分为高盆缘型和低盆缘型两种;并且对廊固、霸县及饶阳三个凹陷各个时期的盆缘类型进行了判定。在整个Es3-Es4发育时期,廊固凹陷大部分时期属于高盆缘类型,霸县凹陷既有高盆缘型也有低盆缘型的特征,饶阳凹陷均为低盆缘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凹陷相同构造带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高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粗粒的近岸水下扇,中央洼槽带半深湖-深湖沉积范围广阔并发育湖底扇;低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较细粒的扇三角洲,中央洼槽带发育规模较小的滨浅湖;二者之间缓坡带沉积特征没有太大差异,都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最后分析得出箕状断陷湖盆沉积特征差异性主要受构造活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