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运鸿 《科技资讯》2008,(11):166-166
水(H2O)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人们已经习惯于水叫做"氧化氢",实际上水也可以叫做"互氧化氢",并且把水理解为"氢氧化氢"对学习中学化学很有帮助,笔者根据水分子的结构时水在参与化学反应中的断键进行了一定的论述:一,"氢氧化氢"与相似相溶原理:二、"氢氧化氢"的异裂与均裂,三、"氢氧化氢"的异裂与离子型反应,四、"氢氧化氢"的均裂与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t-BuNMO二聚体在有机溶剂及其水中的裂解反应,提出了在水中均裂和异裂同时进行的竞争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比较多且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文根据共价键的不同断裂方式对有机化学反应进行分类,针对各反应找出相关的进攻试剂并进行了详细解析。有机反应分三类:即由共价键异裂引起的离子型反应;由共价键均裂引起的自由基反应;还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同时发生的周环反应。本文对每一类反应举例解释其反应历程,为学生掌握离子型反应、自由基反应和周环反应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4.
反应参数对氢氧化钇纳米管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单的、低耗的水热合成方法,以Y2O3为原料,在无模板条件下大规模地制备了氢氧化钇纳米管,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测试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物相、形貌和成分的表征.氢氧化钇纳米管内径为200~300nm,外径为400~500nm,壁厚为100~200nm,分散性好.研究了几种关键因素对氢氧化钇纳米管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氢氧化钇纳米管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是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2;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体系pH值为11~12;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24h.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原子尺度对乙醇与自由基的反应进行探索,提高对乙醇自由基代谢机理的微观认识。方法在CCSD(T)/6-311G(2d,2p)//B3LYP/6-31G(d,p)计算水平下,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C_2H_5OH与·OH、H_2O_2和·O_2H的反应。结果 (1)乙醇与·OH和·O_2H自由基的反应都存在3类反应(氢抽提、C—C键断裂和S_N2取代)。(2)在乙醇与H_2O_2的反应中,以H_2O_2形成的水合氧自由基(·OOH_2)直接插入乙醇的C—H键生成乙二醇为主,此外H_2O_2也可均裂为2个·OH和异裂为·H+·O_2H自由基。结论乙醇与自由基(·OH、·O_2H)和H_2O_2反应中,分别以α氢抽提过程和·OOH_2插入乙醇的α-C—H键生成乙二醇为主要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原子尺度对乙醇与自由基的反应进行探索,提高对乙醇自由基代谢机理的微观认识。方法在 CCSD(T)/6-311G(2d,2p)//B3LYP/6-31G(d,p)计算水平下,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 C2 H5 OH 与·OH、H2 O2和·O2 H 的反应。结果(1)乙醇与·OH 和·O2 H 自由基的反应都存在3类反应(氢抽提、C—C 键断裂和 SN 2取代)。(2)在乙醇与 H2 O2的反应中,以 H 2 O2形成的水合氧自由基(·OOH2)直接插入乙醇的 C—H 键生成乙二醇为主,此外 H2 O2也可均裂为2个·OH 和异裂为· H+·O2 H 自由基。结论乙醇与自由基(·OH、·O2 H)和 H2 O2反应中,分别以α氢抽提过程和· OOH2插入乙醇的α-C—H 键生成乙二醇为主要反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 LYP/6-31 G**水平下研究了无水催化、水催化次黄嘌呤氢迁移反应的微观机理和势能曲线图.计算结果表明:(1)无水催化时次黄嘌呤经过四元环的过渡态,发生分子内氢迁移反应,实现烯醇式向酮式的转变;(2)1分子水催化次黄嘌呤氢迁移反应过渡态的结构为六元环;(3)2分子水催化次黄嘌呤氢迁移反...  相似文献   

8.
利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不同Li质量分数的Al-Li-Ga-In-Sn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合金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排水法对不同水温下合金的铝水反应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加入的Li并未与水发生反应,且随着Li质量分数的增加,合金铝水反应的产氢速率和氢气转化率逐渐下降。Li与Al、Sn分别形成了AlLi、Li_5Sn_2相,影响了低熔点相的形成和分布,从而导致合金铝水反应的产氢速率和氢气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硫氰酸钾与硫代磷酰氯制备对芳基硫代磷酰二异硫氰基酯 ,并通过这些化合物与不同的胺反应 ,合成了 8种新的对芳基硫代磷酰取代硫脲化合物 .并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等实验数据 ,并对谱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分散型催化剂和供氢剂对辽河减压渣油热裂反应、临氢热裂化反应以及加氢裂化反应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分散型催化剂、供氢剂在单独或共用时对渣油裂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辽河减压渣油改质中生焦量和渣油转化经的关系与具体的加工过程有关。在同样的生焦量下,渣油转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高氢压催化供氢过程、低氢压催化供氢过程、高氢压催化过程、低氢压催化过程、临氢供氢过程、临氢过程、临氮供氢过程、临氮过程。渣油临氮裂化中,供氢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渣油生焦和裂化;分散型催化剂既可促进渣油裂化,又可作为结伙的晶种使渣油体系提前分相,生焦量急剧增加,同时对渣油中的供氢剂脱氢有促进作用。在临氢热裂化反应中。氢气的参与使渣油的裂化反应和生焦反应受到抑制,但氢气对生焦反应的抑制能力远大于对裂化反应的抑制能力。在催化加氢裂化过程中,分散型催化剂极大地抑制了生焦反应。分散型催化剂和供氢剂共用可使催化剂的活性有所提高。添加供氢剂后,裂化产物中VGO的收率增加,生焦量减少,而渣油转化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1.
超稠油催化改质降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春晖超稠油为原料,采用自制催化剂于高温高压反应釜中,模拟研究了稠油在开采过程中全温度段50~250℃下的催化水热裂解降黏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供氢剂对稠油降黏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200℃,油水比为7∶3,反应时间为24 h,供氢剂为十氢萘,50℃的降黏率为98%。应用柱层析法对反应前后稠油的族组成进行了测定;并用红外光谱探索稠油反应前后胶质和沥青质的结构变化。反应后重质组分如胶质、沥青质含量明显减少,轻组分饱和分、芳香分组分显著增多;反应前后胶质和沥青质结构中部分烷烃支链断裂发生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12.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MP2/6-311G(d,p)方法研究了CH3F与O(3P)反应的反应机理.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精确计算了各反应物种的能量.结果表明,标题反应共存在4类反应5个反应通道,分别为抽提氢反应、抽提氟反应、消氟化氢反应和消氢反应,抽提氢反应为主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13.
用1,2,5,6-二异丙叉甘露与LiAH4作用,生成手性的二氢络合物,进一步与非手性的一元脂肪醇反应,形成一氢络合物,用它将α-苯丙酮还原为光学活性的R-α-苯丙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非手性的一元脂肪醇的结构对还原反应的光学产率影响较大。其中某些某些伯醇和仲醇可使光学产率达到62%-69%,叔醇较差。  相似文献   

14.
以酸性介质中痕量钒催化溴酸钾氧化甲亚胺-H显色反应为对象,利用光度法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反应对甲亚胺-H和钒分别为一级反应,对溴酸钾为1.5级反应。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是通过均裂反应形成自由基,继而进行自由基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Gaussian 09程序对团簇Mo2S4进行全参数的优化计算,根据前线轨道理论对计算所得的10种稳定构型进行催化析氢反应活性的研究,由前线轨道图及团簇Mo2S4与水分子的前线轨道能级差探究团簇Mo2S4在催化水解析氢中的反应活性,进而确定团簇Mo2S4催化析氢活性最好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团簇Mo2S4单重态构型的稳定性优于三重态构型,三重态构型催化水解析氢的能力相较于单重态构型更占优势;构型5(3)在吸附氢原子与解吸氢原子的反应中都有较好的反应活性,构型4(1)的反应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CO加氢合成甲醇Cu-Mn~(2+)/SiO_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负载型Cu/SiO_2或Mn/SiO_2催化剂对CO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催化活性甚低,而Cu-Mn~(2+)/SiO_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却很高,研究表明,Mn~(2+)的加入使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增大,并可能通过Cu-Mn~(2+)间的有关轨道相互作用或通过Cu、Mn与载体间的氧桥间接发生作用,使催化剂吸附氢和异裂氢的能力增大,为HCOO~-后续加氢提供充足的氢原,从而提高Cu-Mn~(2+)/SiO_2催化剂CO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高活性、低成本的高效双功能水分解电催化剂对实现可持续氢能源的有效转化和储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不锈钢网进行盐酸腐蚀、浸泡、磷化得到一种一体化自支撑的双功能电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不论对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还是析氧反应(Oxyo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均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Tafel斜率分别为87.41m V·dec~(-1)和90.1 m V·dec~(-1),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的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过电位分别为165 m V和240 m V.该催化剂可用作全分解水的双功能电极材料,在1.66 V的电压下实现10m A·cm~(-2)的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8.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羧酸异戊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了甲酸异戊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和异戊酸异戊酯,研究了此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本法在操作方便,反应温和、高纯度和高收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1,2-迁移反应是碳正离子、自由基、碳负离子、自由卡宾和金属卡宾所共同具有的一类重排反应,对于前四者已有相对深入的系统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1,2-氢迁移在大多数情况下占有绝对优势.通过对金属卡宾1,2-迁移反应的系统研究发现:当β位上取代基没有拉电子作用或具有给电子作用时,1,2-氢迁移反应占主导地位;当β位上取代基为拉电子基团时,芳基、烯基或炔基将优先于氢发生1,2-迁移反应,对这类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能够将农林业固废中的生物质有机成分转化成氢能,是一种高效、经济和清洁的农林业固废能源化利用技术。本文主要从反应系统的角度出发,对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不同类型反应系统的研究表明,间歇式反应器便于实现反应温度、压力以及反应时间的控制,但因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无法实现热回收而不适合工业化推广;连续式反应系统具有反应性能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农林废弃物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的必由之路。对于连续式系统,反应器材质以耐高温、耐高压和耐腐蚀的哈氏合金或铬镍铁合金为主;系统压力输送采用恒流泵和背压阀相结合的设计控制系统内部压力;超临界水的加热采用带嵌入式热电偶的接触式电阻加热方式可以实现系统快速和可控地升温;反应物料直接输送进热态超临界水中可以显著减少焦炭焦油的生成。对于不同的农林业固废,超临界水热化学制氢技术均能实现生物质向氢能的转化,但反应规律存在很大差异性,其中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废弃物的纤维素含量越高反应越容易进行,而禽畜粪便废弃物还要考虑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转化问题。未来研究重点方向为:反应器的防腐蚀问题,反应器堵塞和盐沉积问题,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