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和黔灵山的多孔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发现多孔菌35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6个,贵州新记录种19个.3个分类单位只鉴定到属,它们明显是中国以前未报道的种类,或为新种.松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Sw.:Fr.)P.Karst.,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pers.)Pat.,粗皮灵芝Ganodermatsunodae(Lloyd)Trott.和平丝硬孔菌Rigidoporus lineatus(Pers.:Fr.)Ryvarden为树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对猪苓[Grifola umbellata(Pets.ex Fr.)Pilat]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猪苓母种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100g,蔗糖1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25g,维生素B15mg,琼脂9g.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和黔灵山的多孔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发现多孔菌35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6个,贵州新记录种19个。3个分类单位只鉴定到属,它们明显是中国以前未报道的种类,或为新种。松生层孔菌Fomitopsispinicola(Sw :Fr )P Karst ,树舌灵芝Ganodermaapplanatum(pers.)Pat ,粗皮灵芝Ganodermatsunodae(Lloyd)Trott 和平丝硬孔菌Rigidoporuslineatus(Pers :Fr )Ryvarden为树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寄生或腐生于植物上的漆斑菌属(Myrothecium Tode: Fr.)真菌4个种。其中白毛漆斑菌(M. leueotrichum(Peck)Tulloch)为中国新记录种;另外还报道了露湿漆斑菌(M. roridum Tode: Fr.)的几种新寄主植物。文中有种的鉴定特征描述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引起世界注目的中国菌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食用菌(包括药用菌)的生产和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农村已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支新军,199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350万t,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1995年浙江省生产食用菌43.6万t,总产值15.26亿元人民币,在种植业的总产值中占3.8%,高居粮食、蔬菜和水果之后的第4位.这一年浙江仅香菇一个产品出口创汇就达1.26亿美元,成为全省18个创汇超亿元产品中唯一的农产品.食用菌、药用菌生产具有适应性广,普及性强,投入低,产出高,见效快,效益好等优点,受到各级政府重视,一些偏远山区往往将此列为农业的骨干产业加以扶植,在有的地方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就栽培材料而言,食用菌和药用菌可分木生菌和草生菌.香菇、银耳、金耳、黑木耳、灵芝.紫芝、云芝等木生菌要用木材作栽培料,大量消耗着阔叶树资源.为了节约资源消耗,人们减少了用阔叶树干锯成椵木作栽培料的传统作法,大力开发了袋栽技术和菌棒技术,利用阔叶树的枝桠、小径材、下脚边料,甚至伐木场或造林清山剩余的小木片,粉碎打成粉末生产食用菌,大大提高了木材的有效利用率.尽管如此,凡是发展这类产品的地方,无不发生森林过伐,木材蓄积量负增长的现象.原因非常简单,培植一棵树需要15年~20年,1m~3原本只能卖几百元,如果以木产菇,1m~3原木当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河北省产具纤毛分生孢子的腔孢菌(Coelomycetes)5个种,它们隶属于多毛孢属(Polynema Lev.),射毛孢属Stauronema(Sacc.)H. & P. Syd. & Butler),刺杯毛孢属(Dinemasporium Lev.)和双毛壳孢属(Discosia Lib.)等4属。其中多毛孢属和射毛孢属系国内首次报道,并分别记载一新种,中国多毛孢(P. sinensis W. P. Wu)和一新记录种,甘蔗射毛孢(S.sacchari H. & P. Syd. & Butler)。在刺杯毛孢属和双毛壳孢属下分别描述了2和1种。它们分别是新记录种刚毛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strigosum(Pers. ex Fr.)sacc.),确认种槭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acerimum Pk.)和河北省新记录种双毛壳孢(Discosia artocereas(Tode ex Fr.)Fr.).对这些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
星火食用菌十年燎原八闽。“七五”期间,福建省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食用菌综合技术开发”,是一项覆盖面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促进了室外木屑栽培食用菌的大规模发展。“八五”期间,实施的国家“八五”重中之重星火计划“菌草栽培食用菌综合技术开发”(简称“草栽食用菌”)项目,累计推广菌草栽培食用菌1239.亿筒(袋),总产值达22.46亿元,不仅实现了从木屑栽培食用菌到菌草栽培食用菌的飞跃,还促进了中国食用菌从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十年福建食用菌实现三大跨越。  相似文献   

8.
戴玉成  吴兴亮 《贵州科学》2003,21(1):191-192
对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和黔灵山的多孔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发现多孔菌35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6个,贵州新记录种19个。3个分类单位只鉴定到属,它们明显是中国以前未报道的种类,或为新种。松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 (Sw.:Fr.)P.Karst.,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Pat.,粗皮灵芝Ganoderma tsunodae (Lloyd)Trott.和平丝硬孔菌Rigidoporus lineatus (Pers.:Fr.)Ryvarden为树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不同蜜环菌对天麻生物产量及天麻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不同生物学类型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 ex Fr.)Earst]接种到同一品种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上进行栽培试验,测定天麻的生物产量和天麻素含量。发现不同蜜环菌——天麻组合对在天麻生物产量及天麻素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乌茸菌[Polyozellus nultiplex (Under w.).Murr.],又叫乌舞茸,黑叉片菌,属多孔菌类。这类菌大多木质化,不堪食用,只有少数几种如灰树花,干巴菌,鸡油菌,灵芝等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中国食用菌志》载“乌茸菌子实体大型,菌肉脆,味清香,质地介于木耳和干巴菌之间,属中品”。故选其作为驯化栽培对象。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各地的近百种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特点,为我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链格孢菌毒素的分离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产生的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有致病作用的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生物法测定了该毒素的致病活性。  相似文献   

13.
油樟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加无菌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N.Chao ex H.W.Li)叶汁液作为分离培养基的办法,从油樟树叶中分离到24株内生真菌,经过鉴定,其分属于子囊菌纲的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 Lagerh.)、拟指突孢曲霉属(Emericellopsis J.F.H.Beyma)和半知菌类的花核菌属(Anthina Fr.)、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组丝核菌属(Phacodium Pers.)、茎叶核菌属(Ectostroma Fr.)、地霉(Geotrichum Link)、皮核菌(Acinula Fr.)、团丝核菌(Papulaspora Preuss)、发菌(Capillaria Pers.)、峡串孢霉(Paepalopsis J.G.Khn)、小卵孢霉(Ovularia Sacc.)、卵形孢霉(Oospora Wallr.)、稀丝头孢霉(Haplotrichum Link)、单梗曲霉(Briarea Corda)等15个属,且以无孢菌居多,表现出较为丰富的类群(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生冬青卫茅(Euonymus japonicus L.)上的黑盘抱目(Melanoconiales)真菌3属、11种,其中新种1个,新组合1个,中国新记录种2个。它们是新种苏氏炭疽菌(Colletortichum suttonii W.P.Wu sp.nov.),壳皮炭疽菌(C.crassipes(Speg.)Arx),胶抱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Penz.et Sacc.),卫茅炭疽菌(C.gresium Heald & Wolf),裂胞炭疽菌(C.trichellum(Fr.)Duke)(中国新记录);阿尔及利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algeriensis(Sacc.&Berl.)w.P.Wu comb.nov.)(新组合),短毛拟盘多毛孢(P.breviseta(Sacc.)Stey.),疏忽拟盘多毛孢(P.neglecta(Thuem.)Stey.),变色拟盘多毛孢(P.versicolor(Speg.)Stey.),土杉拟盘多毛抱(P.zalhbruckneriana(Bres.)P.L.Zhu,Ge et T.Xu),卡氏盘单毛抱(Monochaetia Karstenii(Sacc.& Syd.)Sutton)。文中对这些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种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贵州科学》2003,21(2)
对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和黔灵山的多孔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发现多孔菌35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6个,贵州新记录种19个.3个分类单位只鉴定到属,它们明显是中国以前未报道的种类,或为新种.松生层孔菌Fomitopsispinicola(Sw.:Fr.)P.Karst.,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pers.)Pat.,粗皮灵芝Ganodermatsunodae(Lloyd)Trott.和平丝硬孔菌Rigidoporus lineatus(Pers.:Fr.)Ryvarden为树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比较试验,对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Fr.) Murrill)LHJ1菌株的母种及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表明,此菌株在供试的各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但生长状况存在差异,其最佳母种培养基为配方⑥(蛋白胨葡萄糖综合培养基),较好的原种培养基为配方①、⑤(木屑、玉米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对产生花北醌类化合物的寄生菌属真菌(Hypomyces(Fr.)Tul.sp.)的液态发酵工艺做了初步优化.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液态发酵工艺的最优条件;通过菌体干重、 醌类化合物产量与pH值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找到了一种确定发酵进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各种营养成分含呈比较平衡,具有一定食疗即用的保健食品.平菇也不例外.平菇通常是指糙皮侧耳(Pleu■otus ost■eatus)、美味侧耳(P.Sapidus)、冰菌作前长柄铡耳(P.■podoleucus)、榆黄蘑(citrinopileatus)等.它是后起之秀,目人工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之一.过去的制种技术一般分为三级,即由一级母种,二是级原种、三级栽培种组成.其菌种的来源是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菌丝  相似文献   

19.
平菇为担子菌纲、伞菌科、侧耳属的一类食用真菌.该属菌类有20余种,常见的有糙皮北风菌[Pleurotus ostreatus(Jacg·exEr·)Que’l]和美味北风菌Pleurotussapidus(Schulz ap Kalchbr.)Sacc.]以及晚生北风菌[Pleurots serotinus(Schrad)Fr.)等.目前在我国各地栽培的菌种多为糙皮北风菌.我们收集了八个不同来源的平菇菌株,应用免疫电泳技术,对不同平菇品种进行了免疫效应的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灰树花,又称莲花菇、栗子港等。是近年推广的食、药兼用的食用菌。它味香肉脆力感极佳。干品是馈赠佳品,发水后香味不减,经常食用灰树花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对小便不利、水肿、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所以很受消费者青睐。在国际市场上,风靡日本、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上,据了解,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鲜灰树花销售很旺,市场供不应求。栽培灰树花是本小利大的好项目,一年可载二次,可充分利用杂木屑、玉米芯、棉子壳或稻草栽培。其生物效率在30%-40%左右,技术易掌握,每投10()k原料,可获利600-8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