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来诺贝尔科学奖共授予478人次、475名科技专家。略去一人获两次科学奖的3人不计,美园获奖者203人,占总数42.7%;英国68人,占14.3%;德国65人,占13.7%;法国26人占5.5%:但是俄罗斯(包括前苏联)仅11人获奖;日本更少,仅7人获奖。由此可见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人数虽然在总的方面巨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但两者之间并不完全呈线性相关、这里涉及各国各阶段执行的科技……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 (A .B .Nobel,1 833 .1 0 .2 1 - 1 896 .1 2 .1 0 )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 ,他发明了黄色炸药及其他威力更大的炸药 ,是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按照诺贝尔生前遗嘱 ,利用他的绝大部分遗产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与和平奖 ,奖给那些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而不管他们的国籍和种族。首届诺贝尔奖于 1 90 1年 1 2月 1 0日即诺贝尔逝世 5周年时颁发。 1 968年 ,瑞典银行在其建立 30 0周年时决定增设经济学奖 ,1 969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科学奖被认为是最具权威 ,最有影响的国际大奖。据统计 ,1 0 0年间共有 472位 (475人次)科学家获奖 ,他们分属 2 8个国家。诺贝尔科学奖在科学史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为纪念诺贝尔奖颁奖 1 0 0周年 ,探讨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问题 ,促进中国科学走近诺贝尔奖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 ,于 2 0 0 1年 1 2月 2 1 - 2 3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诺贝尔奖颁奖 1 0 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人就诺贝尔奖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诺贝尔奖与跨学科研究 ,诺贝尔奖的科学社会学研究 ,诺贝尔奖与中国 ,诺贝尔奖与文化教育 ,诺贝尔奖的其他研究等课题提交了多篇论文 ,并  相似文献   

3.
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的遗憾——她们为什么没有获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 (A .B .Nobel,1 833 .1 0 .2 1 - 1 896 .1 2 .1 0 )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 ,他发明了黄色炸药及其他威力更大的炸药 ,是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按照诺贝尔生前遗嘱 ,利用他的绝大部分遗产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与和平奖 ,奖给那些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而不管他们的国籍和种族。首届诺贝尔奖于 1 90 1年 1 2月 1 0日即诺贝尔逝世 5周年时颁发。 1 968年 ,瑞典银行在其建立 30 0周年时决定增设经济学奖 ,1 969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科学奖被认为是最具权威 ,最有影响的国际大奖。据统计 ,1 0 0年间共有 472位 (475人次)科学家获奖 ,他们分属 2 8个国家。诺贝尔科学奖在科学史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为纪念诺贝尔奖颁奖 1 0 0周年 ,探讨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问题 ,促进中国科学走近诺贝尔奖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 ,于 2 0 0 1年 1 2月 2 1 - 2 3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诺贝尔奖颁奖 1 0 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人就诺贝尔奖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诺贝尔奖与跨学科研究 ,诺贝尔奖的科学社会学研究 ,诺贝尔奖与中国 ,诺贝尔奖与文化教育 ,诺贝尔奖的其他研究等课题提交了多篇论文 ,并  相似文献   

4.
5.
贝尔实验室 ,一个工业实验室 ,从诞生之日到目前为止 ,已有 11人获得诺贝尔奖 ,其中不乏巴丁、肖克莱等这样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成为科研管理的典范。目前国内学界对诺贝尔奖的研究方兴未艾 ,从经济学、管理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其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考察了诺贝尔科学奖走过的百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重点探讨了诺贝尔奖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本文认为,任何科学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社会运行都是特定的科学活动方式相联系的,诺贝尔奖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以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为案例,叙述了巴克的创新性科研活动的历史过程,并从三个方面(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贝尔医学委员会)剖析了科研项目和研究者的动机、评价、合作和竞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HPS,即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在国内学界受到更多的重视。回顾HPS的发展,哲学家汉森为HPS事业在美国的创立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这之后他的科学哲学理念又对当代科学哲学以及科学发现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文在考察汉森创立HPS事业的特殊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汉森分外强调的注重科学史考察的科学哲学研究理念对当代科学发现逻辑的复兴以及对西蒙的机器发现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普及,电子政务的发展受到各国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世界范围看,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始终领跑全球。本文主要介绍加拿大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总结和思考加拿大电子政务的成功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成为日本实现赶超的重要依靠力量,每个时期特点鲜明的科技政策指导使战后日本飞跃式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时间线索和产生效果对二战后日本科技政策进行总结梳理,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从中得到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技术跨越理论述评及其对我国技术跨越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现实可能性、时机、方式和技术类型选择方面对有关技术跨越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结论有:资源禀赋、技术演化特点和技术能力是决定技术跨越时机、方式和技术类型选择的最为关键的三个因素,特别是技术能力它还直接决定技术跨越能否最终实现.在技术跨越的前期,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通过FDI等方式引进技术能力要求低并且变迁速度慢的成熟技术,从成熟期进入;随着技术能力的不断积累和资源禀赋结构的升级,技术跨越可以通过技术许可、贸易直至自主研发方式进入变迁速度快的技术,从导入期进入,最终进入技术的最前沿,成为技术领先者.此外,结合我国的实践,本文特别说明了技术跨越研究及结论对于我国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框架指令第三分约指令中有关臭氧标准、臭氧评价与臭氧评价结果发布方式方面的规定,概括了欧盟臭氧评价体系的特征,并总结了其对中国建立环境空气中臭氧评价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实验室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一元结构阶段一直到现在的多元结构阶段;也分析了实验室演化的三个特点,分别是以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建设为根本、有明确的功能目标定位以及朝多元化发展等;提出了对我国组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德国工业中科学制度化及其对我国工业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行德国拜耳公司1914年前的工业研究作了历史考察,指出;工业中科学制度化其实质是科学整全到工业中,工业研究企业人内部化。实现制度化有五大条件,即科学,经济,法律和人力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政府审计部门、社会公众和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日益重视其资助项目经费使用和资金使用效益。NSF在制定详细的资助项目管理细则的基础上,还建立了风险识别、现场审查和问题解决等内部控制制度,确保NSF资助项目经费被有效地用于研究活动。本文重点介绍了NSF对资助项目进行现场审查和监督管理的有关做法,包括现场审查的项目选择、现场审查的工作程序、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以及现场审查发现问题的解决与监管等。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各国的实践,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并对其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公共研发资助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概念贯穿于其对级差地租的研究和资本主义农业的批判,福斯特主要从自然界内部、人与自然之间、社会内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进行阐释和重构,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异化"是产生物质变换裂缝的根本原因,提出走向劳动者联合的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来解决社会的物质变换裂缝。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我国的生态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概念贯穿于其对级差地租的研究和资本主义农业的批判,福斯特主要从自然界内部、人与自然之间、社会内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进行阐释和重构,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异化"是产生物质变换裂缝的根本原因,提出走向劳动者联合的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来解决社会的物质变换裂缝。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我国的生态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4年荷兰教育文化与科学部编写了《2025荷兰科学展望》报告,分析了荷兰科学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10年荷兰科学、产业化及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以及配套的政策措施。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荷兰在科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经验和对未来科学的展望部署对我国科学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国外代表性的科学基金组织的国际合作战略与资助特点,阐述了当今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主要趋势以及我国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最后,提出了我国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的战略发展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制定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十一五”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