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临摹作品可否受到著作权保护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饱受争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修改,将"临摹"从复制的手段中剔除,这一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立法者思想的一个转变。通过对"临摹"和"复制"两个概念进行区分,进而论述独创性含义以及对作品构成要件的解析,得出临摹品具有独创性,且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客体     
著作权客体是指受著作权保护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字库、字体是否应该予以保护,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国际社会则通过不同的立法模式给予其不同程度的保护。从方正公司诉宝洁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来看,我国法律应当给予具有独创性的字体“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赋予计算机字库权利人“演绎作品”著作权。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演绎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客体。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其著作权的归属以及行使规则规定较为简单,难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大量关于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纠纷,尤其是涉及在其他作品基础上制作的电影作品时,情况更为复杂。2011年7月,国家版权局启动了《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在《著作权法》修订稿中,立法者引进了"演绎作品"这一法律术语,并细化了演绎作品著作权行使的一般规则,明确利用已有作品制作的视听作品是演绎作品,并规定其特殊的行使规则。相关修改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 (Copyright)又称版权 ,是表示在法律上承认作者有权支配其著作 ,并从其著作中获得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指出 :“著作权法所称作品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 ,知识产权还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它们构成了工业产权的主要内容 .著作权的国际保护主要是指国际版权公约 ,协调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机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公民或法人 ,亦可是政府机关和国际组织 ;著作权的客体 (即保护对象 )是指以某…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民事侵权与刑事归责之间存在规范价值的差异.刑法以秩序为本位,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要客体应是市场竞争秩序,而著作权法等民事法以保障私权为首要任务,刑法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相对独立于著作权法并不违背法秩序统一原理.新《著作权法》生效后,侵犯著作权罪仍应采用作品类型法定模式,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符合作品特征的其...  相似文献   

9.
在审理著作权侵权纠纷时应谊按照属地原则首选我国《著作权法》,按照以低就高原则来适用国际条约,这样才能避免在审理著作权侵权纠纷时发生法律适用的错误。在奥特曼形象作品的署名权问题上,依据我国的《著作权法》友《伯尔尼公约》,圆谷公司在奥特曼形象的玩具上的署名权应该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著作权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为基准,对比中国和日本著作权法中对电影作品的界定及其精神权利的相关规定,探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有关电影作品规定的不足,以期这些不足在将来的著作权法修订时,能够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随着近年来的数起侵权案的审理而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网络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之列,网络这种新兴媒体有其特殊性,如果一律按现行《著作权法》对其侵权行为进行调整,将对正处于发展中的网络媒体产生不利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解决网络作品侵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文中将从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客体与主体,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三种侵权行为类型,网络作品著作权案件的特殊问题以及加强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谈几点认识,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创作和传播作品的手段有了新的拓展,人们对作品的使用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网络在改变人们获取和传输作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给传统著作权造成巨大冲击,其中与著作权立法最密切相关的是《著作权法》如何防止网络上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目前,对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和传播的作品,作者享有什么权利,作品传播者的行为应当如何规范等,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未做出明确规定,加快建立起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著作权法律框架,防止网上侵害著作权的行为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王效文 《科技信息》2012,(19):485-485,432
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这一理论已经构成著作权理论的基础,该理论在实践中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对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不保护作品思想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是著作权法中的一大难点。皖南地区民间故事具有高度的独创性、表达方式的可感知性等特点,符合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范畴。该地区民间故事受著作权法保护具有法理合理性。从建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系统库、延长民间文学作品的保护期、设立著作权权益维护人等途径加强对其的保护,有助于维护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条例.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第三条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16.
第二十三条 著作权自作品完成创作之日起产生,并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第二十四条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对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作者身份一旦确定,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一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法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变革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作品传播技术,它既是著作权制度产生的技术因素和客观条件,也是推动著作权法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保障。从法律史的角度看,先是印刷传播技术导致了著作权法的产生;后来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类进入电子时代、网络时代以后,著作权法的发展出现很多新的特点。新技术变革带来了著作权法中一些制度的变革,如私人复制等。著作权法能够适应技术变革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作权法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本次修改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尤其体现于"完善现有制度、回应科技发展、适应国际形势、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回应社会各界关切"等方面。著作权法修订应掌握一定的原则,以妥善实现著作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著作权法修订草案尽管相对于现行法有了很大进步,仅以"总则"为例,仍有值得进一步完善之处,包括立法宗旨、对作品定义、涉外著作权和相关权的法律适用、不适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对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委托作品中的著作人身权归属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著作人身权理论中,著作人身权只能由作者基于创作行为享有,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中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论。通过对著作人身权性质和《著作权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著作人身权保护的分析,比较研究两大法系现行的相关规定,对于解决委托作品中保护作者的人格利益和促进作品有效流通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蔡穗霞 《科技资讯》2009,(2):216-216
在著作权法领域,对于如何将原有的完全规范有形的著作物的著作权法适用于新的网络上传输的无体著作内容的现况,各国甚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在积极寻求对策。本文将对网络作品的认定,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