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世界》月刊在1985年第5期中刊登了日本群马大学名誉教授、神经生理学的权威高木贞敬的文章。文章以问答的形式讲述了读书与大脑生理的关系,向年轻人介绍了锻炼大脑的方法,通俗易懂,给人以启迪,值得一读。——译注]  相似文献   

2.
我的回忆     
G.冯·贝克西(Geory von Bekesy,1899~1972)出生在匈牙利,后移居美国。他是一位物理学家,在听觉生理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获得196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此文原载美国《生理学年报》1974年第36卷。  相似文献   

3.
1987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举行《生理学报》创刊六十周年纪念会。《生理学报》前任主编冯德培和主编刘育民在会上回顾了《生理学报》所走过的历程。该刊由老一辈生理学家林可胜教授等人于1927年创办,原名为《中国生理学杂志》(Th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用英文发表生理科学研究论文,附中文摘要。1953年起,按国家规定,各专门学会的刊物一律改称学报,用中文发表。《中国生理学杂志》改称为《生理学报》(Acta Physiologica Sinica)继续沿用《中国生理学杂志》卷序。六十年来,在《中国生理学杂志》、《生理学报》上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得到国际生理学界的重视,亦为我国生理学界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4.
那天早晨无意间扫到别人手中的报纸,第一版就是谈日本在世界杯赛上败北的新闻,用的标题是《日本十分钟沉没》,让我颇有感触。因为这一标题来源于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1973)。《日本沉没》是小松左京最著名的作品,据称作者花了9年时间才最终完成。作品描述了由于地震诱发火山,导致日本列岛在一年之内沉入海底的故事。该书出版后日本正好发生了海底火山喷发、气象异常和地震等一系列灾害现象,因而引起巨大轰动,行销400百万册,并被译成多种语言。1976年出版英文版后,作品被拍摄成同名电影,此外还拍摄有一部名为《巨浪》的电影。…  相似文献   

5.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一文,对198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朗和戈尔茨坦教授的工作作了介绍.由于作者曾在布朗实验室工作,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理的研究,因此本文颇有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循环学说是生理科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由于它的发现和阐明使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性科学。科学史界普遍认为,全面揭示血液循环规律的是英国生理学家和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1628年,哈维发表了《心血运动论》,在这部名著中,正式公布了血液循环的发现,为近代生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但是,我们不能把一门科学的产生或这门科学的任何重大成果仅仅看成是某个人或某些人在实验室的发明创造,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一样,生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医学实践的关系甚为密切。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分析和比较先行者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活跃科学思想,积极运用自然科学最新成果,促进现代生理学的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沈致远 《科学》2013,65(2):1-2
正2012年12月23日《纽约时报周刊》刊登了恩伯尔(D.Engber)的文章,题为《科学家对自身癌症的最后搏斗可能挽救我们》。故事感人至深,特此摘要介绍以飨读者。2011年10月3日凌晨,斯坦曼(Ralph Steinman)博士的妻子起身到厨房喝水,发现一则刚收到的电子邮件:"亲爱的斯坦曼博士:好消息!诺贝尔奖委员会今天决定授予你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确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理学大会,于1985年5月25日~3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云波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冯德培理事长作了题为《中国生理学发展史和我国生理科学现状与展望》的报告.陈孟勤秘书长作了会务工作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9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Florent Ginhoux教授和苏冰教授课题组在《细胞》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单核-巨噬细胞的发育和更新过程,解决了长期以来国际免疫学界关于该问题的争议。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Ilya Mechnikov以表彰他发现了巨噬细胞(Paul Ehrlich因其在体液免疫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与Ilya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度诺贝尔奖在10月里如期而至。科学奖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细胞自噬机制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物理学奖由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夺得,他们依靠先进的数学模型发现了"拓扑相变和物质拓扑相理论";化学奖则颁给了来自法美荷三国的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和伯纳德·费林加,他们是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1.
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对青蒿的研究情有独钟,最终在青蒿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终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诗经》穿越了两千多年时空,似乎早已"预言"了如今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科学信息     
·Trends in Neurosciences《神经科学进展》Vol.14,No.5,1991年 1.基因产物与行为间被遗忘的联系科学家在探索有关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秘密中,发现来自生理学的研究引人注目,本文就三项独立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 2.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神经营养因子对于治疗某些外周与中枢神经性病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2008,(1):F0003-F0003
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2007年6月在中国内蒙古发现的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位列第7。  相似文献   

14.
195 3年 4月 2 5日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有两位年轻科学家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很短 (不足一页 ) ,但内容极其重要。署名者一位是美国的詹姆斯·沃森 ,一位是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这个发现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在 2 0世纪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1 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沃森和克里克 ,分享此荣誉的还有英国物理学家莫里斯·维尔金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吸引了一大批化学家、物理学家投身于对DNA或与DNA…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国著名实验生理学家、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者张锡钧院士 (见上图 )和英国科学家盖达姆 (J.H .Gaddum)爵士共同创建乙酰胆碱生物定量测定法 70周年。1 93 3年 ,张锡钧和盖达姆在英国《生理学杂志》上首先证实动物组织内存在乙酰胆碱 ,进而发现脑内及交感神经内存在乙酰胆碱而斐声生命科学界。这一开拓性的成果 ,对于开发婴幼儿的智力 ,提高中、青年的思维与记忆能力和延缓老年人健忘和痴呆症发挥了重大作用。乙酰胆碱生物定量测定法在国际上沿用至今 ,是生物学中的一项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威廉·哈维     
今年是英国著名生理学家、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诞辰420周年(1578.4.1-1998.4.1),也是他的划时代著作《心血运动论》发表370周年(1628-1998)。哈维的发现被誉为科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他的学说奠定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今特译此文,以示纪念。─—译者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杂志》2012,(6):308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团10月8日宣布,将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以表彰他们在细胞重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长青 《世界科学》2013,(6):12-13,15
●去年12月,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在接受英国《观察家报》独家采访时坦承,上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发现了DNA结构,当他向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展示这一成果后,不曾想却引发了敌视和愤怒,他的《双螺旋》一书似乎注定永远也不能出版。尽管DNA有了双螺旋的突破性发现,使之叙述的故事大受欢迎,但《双螺旋》一书作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却要承受来自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的一项基础性发现》就1986年两位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者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和斯坦利·科恩的概况及其研究成果作了介绍。他们在30年前就已经分离出肽生长因子及其同类物质,但是它们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近年来才被认识,从此项获奖结果足以说明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它可指导实践而应用于实际中。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0月14日,谈家桢教授致电本刊,他说:“去年你们发表了《麦克林托克应获诺贝尔奖》一文,现在《人民日报》报道了,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已授予了麦克林托克。这是一件喜事。你们杂志敢于刊登这样的文章,说明你们是有眼光的,有魄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