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浦 《华东科技》2002,(10):28-29
2002年7月25日,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上海交大慧谷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剑波在香港中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港丽酒店发表演讲,做上市前路演。各路投资商反应热烈,欢迎这个具有上海交大背景,上海市第一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发起式股份有限公司。 7月31日,交大慧谷正式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8205.HK),发行1.32亿股H股,当中包括1.2亿股新股及1,200万股出售股份,配售价为每股0.66  相似文献   

2.
麦鸣 《华东科技》2001,(12):18-20
第一波浪潮:中国股票首次登陆华尔街 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成立,随后,就批准第一批公司到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第一次在美国股市上露面是在1993年7月的青岛啤酒,随后还有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等八家。它们的主挂牌在香港,但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分别在全球各地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8月,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上市的同时,将50%的Ⅱ股转为ADR、GDR在纽约上市。通过其他途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与中国有关的股票是1992年10月9日上市的华晨金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02,(8):12-12
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充实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内涵 自1993年第一家H股公司在港上市后,目前已经有150多家H股及红筹公司在香港的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占有香港证券市场大概25%的市值,平均每天的交易金额达到香港市场成交量的31%。 更为突出的是其历年融资量高达7000亿港元,占同期香港证券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4.
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几种途径 1、H股模式 将境内高校科技企业重组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申请发行H股,并在香港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目前已经成功的实例包括复旦微电子和南大苏富特.  相似文献   

5.
2002年7月31日上午,香港联交所的铜锣敲响了,这一天,上海变大慧谷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这里开始挂牌交易,代码8205。此次股票上市,为公司筹得发展资金8000多万港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对树立交大慧谷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选择2002—2009年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资背景公司以及在内地A股主板上市的配对上市公司样本,对比在香港股票市场和内地股票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在上市前后面临融资约束的情况,实证检验了股票发行核准制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内地A股上市公司而言,赴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在上市前具有更大的融资约束,尤其以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最为突出,说明我国的股票发行实质性审核阻碍了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对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06,(7):58-59
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中经历了四波浪潮:第一波浪潮:中国股票首次登陆华尔街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成立,随后就批准第一批公司到海外上市。第一次在美国股市上露面的中国公司是1993年7月的青岛啤酒,接着是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等八家。它们的主挂牌在香港,但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  相似文献   

8.
谢建平 《华东科技》2002,(10):26-27
近来,到香港创业板上市渐成热门话题。不少中小高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跃跃欲试,趋之若鹜。而一、二年前,该市场还是“门庭冷落车马稀”。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是香港联交所频向内地企业伸橄榄枝?还是香港创业板门槛偏低?还是……  相似文献   

9.
香港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枢纽,为许多亚洲企业以至跨国公司提供了集资发展的机会。香港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香港创业板的问世曾引起了众多的评论,而内地的高新企业的发展似乎困难重重。近日香港联交所主席李业广在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研讨会上,言辞恳切地欢迎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美贸易关系在不同阶段下对我国三重上市公司股票的风险传染机制.方法 通过整理在我国大陆证券市场、我国香港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的9家三重上市公司的日收盘价数据,构建了A股指数、H股指数和N股指数,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混合Copula函数和极值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与结论 (1)在美国明确打压中国概念股的情况下,A 股市场、H股市场和N股市场之间呈现出了市场分割特征;(2 )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加大了A股市场同 H股市场和N股市场之间风险传染的可能性;(3)目前,我国三重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场和纽约证券市场的风险值较大,而在我国A股市场的风险值较低.通过分析我国三重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H股市场和N股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为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一年多来,香港H股回归境内A股市场发行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公司自身再融资的需要,而且是境内A股市场制度改革后吸引力增加的必然反映。H股回归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改善市场结构、降低金融风险,对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末,中国白银集团(00815.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为实现其将境内权益置入境外的上市目的,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重组措施,包括:由其在中国境内运营的主要公司江西龙天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称"龙天勇有色")大股东的配偶周佩珍变换国籍后,在境外设立Rich BVI、中国白银集团有限公司(开曼岛)、China Silver(BVI)、中国白银有限公司(香港)等一系列中间控股公司,然后通过中国白银有限公司(香港)在境内设立外商独资企业浙江富银白银有限公司(中国),进而以该公司收购龙天勇有色,从而完成整个重组过程。中国白银集团的上市,成为近年来境内企业通过设立家族信托架构在香港上市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证券市场有不同的上市规则和特点,其中并无绝对好坏之分,只能说对某个企业而言,应选择最适合该企业目前阶段和未来发展的市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创立和开放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开创之初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因此,对广大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来说,赴海外寻求上市融资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从第一家中国企业——青岛啤酒1993年在香港挂牌上市以来,迄今为止,仅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企业就已经超过150家,集资额超过1140亿美元。而根据业内人士的估计,未来香港市场上内地股票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香港2002年股市集资额有超过50%的额度是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美贸易关系在不同阶段下对我国三重上市公司股票的风险传染机制。方法通过整理在我国大陆证券市场、我国香港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的9家三重上市公司的日收盘价数据,构建了A股指数、H股指数和N股指数,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混合Copula函数和极值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美国明确打压中国概念股的情况下,A股市场、H股市场和N股市场之间呈现出了市场分割特征;(2)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加大了A股市场同H股市场和N股市场之间风险传染的可能性;(3)目前,我国三重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场和纽约证券市场的风险值较大,而在我国A股市场的风险值较低。通过分析我国三重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H股市场和N股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机制,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为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06,(3):78-81
股权融资作为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同样也是企业快速发展应采取的重要手段。股票上市可以在国内,也可选择境外,可以在主板上市也可以在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如美国(NASTAQ) 和香港的创业板。发行股票作为一种资本金融资,较债权融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所筹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没有还本压力;(2)一次筹资金额  相似文献   

16.
令香港投资市场、令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令全球证券商和投资商关注的香港联交所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1999年11月25日正式开市。 上市一个月来。“二板市场”表现如何?内地企业如何争取跻身“二板市场”?中国高层对境内企业申请香港“二板”上市  相似文献   

17.
林华 《华东科技》2002,(10):22-25
自今年初始,一度停滞的香港创业板上市热再次升温,倍受资金短缺困扰的国内民营企业,将上市目标锁定香港创业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顾高昂的融资成本及自身问题.采取不同手段,甚至走地下灰色通道,去挖掘最后一座金矿——香港创业板。民营企业赴港融资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们真能得到香港联交所及投资者认可,并在香港资本市场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8.
选取香港国企H股指数、上证指数和深圳综指2003年2月26日至2006年5月12日的股票日收盘指数作为样本,运用TARCH模型研究收益率波动的特征.结果表明:三市指数收益率均存在信息不对称效应,但沪、深股市比香港国企H股波动剧烈.运用Johansen多变量协整关系检验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香港国企H股与内地股市关系密切,香港国企H股的变动会对沪、深股市产生影响,而沪、深股市的变动不会对香港国企H股产生影响,同时上海股市的变动也会对深圳股市产生影响,但深圳股市的变动对上海股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刘竹 《华东科技》2002,(10):18-20
香港创业板的开设为大陆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筹资途径。近年来,一大批大陆高新技术产业的佼佼者率先抢滩香港,成为资本运营和商品运营的双重赢家。骄人的业绩令众多大陆中小企业羡慕,追随者不乏其人,于是掀起一股香港创业板上市热潮。然而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对香港创业板市场特点的直接了解和切身感受,盲目制定上市计划,有的效仿大陆A股模式,有的委托不到适合的保荐人,上市道路曲折艰辛,难免中途夭折。更有受骗上当者,陷入上市速成的骗局中,直至幻梦在严峻的事实面前破灭。这通常是因为企业对创业板上市的目标、难易程度、关键要求缺乏清晰的认识。作者在海内外,特别是香港长期从事金融投资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对国内外业界人士认知上的距离有切身感触,愿就以上几方面问题谈一谈看法,希望对大陆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1月,香港联交所宣布,香港创业板市场即香港二板市场的设立大纲接近完成,并将于1999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香港证券专业人士透露:香港二板市场对广东民营科技企业情有独钟。 香港二板市场是在原有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市场,地位与主板市场相同,拥有独立的上市规则,其主要作用是为中、小企业、新兴公司提供筹资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