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语是一种固定搭配或固定短语.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本质具有概念性和系统性.习语的语义不是任意性的,与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的隐喻一转喻对情感习语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英语情感习语的认知机制.情感习语的隐喻、转喻和隐喻一转喻的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习语,并被赋予了丰富的联想意义,表达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但不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有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文章从概念隐喻角度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引起人们对习语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夏秸 《科技信息》2010,(32):I0177-I0177
传统观点认为,习语的意义是任意的,但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很多习语不仅仅是语言,而且是我们概念系统的产物。换言之,一些英语习语是有理据的,反映了联系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的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将具体域和抽象域连接起来,产生了意义的指称过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英语习语存在的理据,探讨其对习语理解和学习的指导意义,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语言的生动表现,表示"情感"的习语更具有这一特点。传统语言学观从习语的结构和整体性出发,认为其语义和语素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是不可分析的。而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来看,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为大多数习语找到了可靠的语义理据。但所有概念的构建都是在文化因素这一背景下完成的,规约常识、文化心理、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对习语的理解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汉服饰类习语很多,它们或对等或近似或相关,然而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国俗信仰趋向一致。基于前人研究,文章对服饰领域的跨文化共性系统梳理后将其分为四类,并详细列举各类在两种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分析语言间的对等性和差异性。最后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在文化为总范畴的视野下构建了隐转喻套叠模型对这些英汉习语表达共性的概念化动因和生成理据作统一解释,以期对英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在词汇学习策略和语言文化关系的理解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看习语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的构成及含义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形成的动因和认知机制,旨在加深对英语习语的理解,服务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独到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语言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从英汉习语的表现语义和化特征看,由于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因此,在互译的过程中必须弄清楚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不能望生义,从而达到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习语。  相似文献   

8.
郭宇飞 《科技信息》2011,(23):206-206,221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与传统的语言观不同,认知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在人类的概念体系中产生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和系统性的,而非语言性的;习语的语义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有理据和动因的。隐喻、转喻和普遍知识三种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其中隐喻概念是我们理解习语的最重要认知机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习语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习语的语义,促进英语习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韦璐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111-112,56
习语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构建了人类的语言.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隐喻的认知共性和文化差异性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0.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词汇作为构成习语的一个重要成分,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丰富的表现力,是语言词汇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思维方式,动物被赋予了或同或异的联想意义,因而其动物习语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现运用对比研究法,从动物的联想意义、英汉习语中动物形象的相似和差异,英汉含动物词汇的习语所用设喻形象与喻意对比以及习语的来源,用以研究习语的文化内涵。这将对到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动物词汇并真正领悟习语中的动物文化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张蕾  肖文科 《科技信息》2011,(23):I0247-I0247,I0221
现代商务英语词汇中带连字符的复合形容词日趋增多,为人们越来越熟悉和重视。利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概念整合网络辅以隐喻等分析方法,即可对商务英语中带连字符的复合形容词认知理据作出合理解释,揭示词义构成的认知机制。这对于商务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词典编纂和翻译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进而着重讨论隐喻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在以下方面: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价值观念;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英语词汇学研究侧重英语习语结构的稳固性和语义的统一性,习语语义的统一性忽视了英语习语形义之间的认知理据。从英语习语的来源、特征、功能以及形义关系入手,可以探索英语习语的语义理据。习语与意义相近的表达式相比,形式简洁、意象丰富、蕴义深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英汉隐喻性词汇之间存在着诸多异同点,如词汇和理据不同,但喻义和文化内涵相同;词汇、理据和文化内涵不同,但喻义相同;词汇、理据和文化内涵相似,喻义相同;词汇相同,但喻义不同等。导致这些异同的根本原因是英汉两国人民所处的语境不同。  相似文献   

15.
孙常亮 《科技信息》2011,(15):J0266-J0266,J0303
英汉习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做到归化和异化的统一,既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渗透,又符合译语的习惯。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的视角探讨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的关系,认为英汉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主要的是认知范畴的移植。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开启了词汇教学的新篇章。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付诸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在教学中从基本范畴词和词的原型意义入手,根据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扩展词义,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词汇意义的理据,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以达到扩大学生词汇的广度知识与深度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词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词汇不是任意获得新义的,而是通过我们的认知和建构获得的。通过隐喻手段,语言符号意义得以扩大。隐喻为语言的所有方面提供理据。英语动词具有很强的搭配功能,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动词的搭配机制及动词隐喻的构成形式,对于更好地理解英语词语语义内涵、掌握词汇运用规则,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汉习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习语翻译过程做到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即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渗透,又有利于译文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归化与异化的程度和范围应受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理论视角探讨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的关系,认为英汉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主要的是认知范畴的移植。  相似文献   

19.
色彩是上帝的杰作。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形态。颜色词作为一个特殊词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途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体系,一种思维方式。而概念隐喻也称为隐喻概念,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或者概念领域间的相互转换。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的隐喻意义异同,得以为更好的顺畅的为英汉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新宇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187-187,189
本文从生活语境教学法、话题式英语词汇教学、利用计算机进行词汇辅助教学、用搭配法激活词汇、注重词的形态理据教学、构建英语认知图式等6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