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视居住的存废尴尬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适用空间狭窄和执行效果差的问题,在诉讼价值方面其内在价值和经济效益价值也不统一,因而造成了监视居住陷于存废两难境地的尴尬局面。要解决这一难题,从监视居住制度本身并不能找到答案,而应在取消监视居住制度的同时通过增加取保候审的保证类型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等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可谓是重塑了这一制度,但是学界对监视居住持截然不同的看法。修订后的监视居住规定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对监视居住的期限、监控措施、"住所""指定居所"缺乏必要的解释等。应重新设定监视居住的执行期限,并作出细致的划分,进一步明确、细化对监视居住期间采取的电子监控、通信监控等措施的规定,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赋予检察机关执行监视居住的权力,对"住处"和"指定居所"的界限作出清晰的划分等,使监视居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刑诉法首次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作出规定.由于法条制定上的不完善,其具现实重大意义的背后也带来了新的适用问题和争议.最高检新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相关程序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但仍不够细化,因此有必要通过明确监视执行期限、完善权利救济机制、进一步细化界定标准、明示执行场所范围来进一步解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琼 《当代地方科技》2011,(22):14-14,16
除承担侦查和公诉职能外,人民检察院还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诉讼监督权。但在司法实践中,诸多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人民检察院诉讼监督权的充分发挥。本文从公诉部门的角度出发,谈谈限制检察院诉讼监督发挥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使检察院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环境诉讼属于私益诉讼。由于私益诉讼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公益诉讼。在对环境权、主体资格、举证责任以及费用问题进行必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期间,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现行的期间立法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已成为案件久拖不决、诉讼效率不高的重要根源,既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又浪费了司法资源。本文从解决这一问题入手,指出期间立法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立法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和具体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各国诉讼机制的日趋成熟,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问题越来越关注,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对于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规定存在不足。根据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几种严重问题,我们应从立法上明确保障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在医患纠纷诉讼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其在医疗事故分级、医疗纠纷诉讼仍未设置行政裁决前置、鉴定方面、病历资料的封存和启封及医疗保险赔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阐述,并提出建议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因为其在诉讼过程中激烈的诉辩、审辩对抗,成为各地各界检验刑事诉讼法运行的一大试金石。辩护律师滥用程序性权利与法官及公诉人对抗造成的法庭秩序失控、督查督办模式下异地用警、异地用检的合法性、撤回起诉及其后续处理、强制措施的合法使用等问题,引起了司法实务部门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辩。对于这些在司法实践中发现的焦点问题,从刑事诉讼法律沿革和刑事诉讼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剖析,提出对策,有助于为检察机关更好地执行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司法诉讼领域日益增多的证据以电子信息数据方式存在,和传统实物证据比较,电子数据来源真实性、取证合法性、相互之间关联性的认定困难更大。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区块链防篡改、可追溯、多中心化、共识存储等特性,将诉讼领域的电子数据通过打包成区块的方式进行存证,对区块进行数字签名产生可信时间戳,可以证明原始文件的真实性,进而完成存证过程。本文的系统是基于Hyperledger Fabric来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增强了权限管理、安全控制等机制,并对区块链技术如何构建公检法可信证据标准、一体化数据共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