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商范蠡     
范蠡助越灭吴,而后弃官经商,其动因是出于对西施的信义,其行动原则是“因天之时,就地之利”而“依于仁”;这一些都是符合先秦儒家道德规范要求的,也是范蠡被后世目为“儒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沉鱼”,讲的是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  相似文献   

3.
范蠢,字少伯.春秋末越国宛人也.他“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告稽之耻……称上将军”①,是文武兼备,功益当世的千古风流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满腹经纶,军事上有雄韬伟略,而且还勇于急流知退,隐居山林,泛舟于五里湖上,务实业搞商贸.成为古代商海中劈风斩浪“擒友捉鳖”的豪商巨贾。这就更增添了其人的神秘色彩了。计然,字文子.晋国亡公子也。他大志博学,善经商渔利,常往返于吴越楚之间,能见微知著不肯自显。与范农交往甚密,并以他为师,将其推荐给越王勾践.范员曾感叹地说;“计然之策七,…  相似文献   

4.
太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有100多种鱼类,其中以银鱼最为珍贵,雄居“太湖三宝”(银鱼、梅鲚鱼、白虾)之首。太湖水质优良,银鱼资源丰富,正常年景,年产量都在万担以上。然而近两年,产量大幅度下降:1994年银鱼产量比1993年减产35.68%;1995年又比1994年减产45%,只有618吨。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使银鱼亲体大为减少,生殖量下降,连续干旱,致太湖水位下降,加上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日渐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黄梅县太白湖银鱼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太白湖银鱼有两个种;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 Chen)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25批银鱼样品的统计表明寡齿新银鱼数量远远多于太湖新银鱼,为太白湖银鱼的优势种。对寡齿新银鱼及太湖新银鱼肌肉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以及两种银鱼整体的水解氨基酸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太湖产太湖新银鱼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太湖新银鱼食物链的主要结构,太湖新银鱼生物生产以及有机偿还速度等,说明太湖新银鱼对太湖生态系统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效应;通过对太湖新银鱼在太湖渔业生产中的产量产值。对饵料生物的转换及其自身的渔业特点的分析,阐明了太湖新银鱼显著的生物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邛海太湖新银鱼冬群的繁殖进行了观测分析,并就移植增殖太湖新银鱼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美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由西施派生的“东施效颦”故事,也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春秋》、《左传》、《史记》均未载西施其人。先秦诸子中言西施事者,仅为片断。至《越绝书》出,始有较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之年。吴越之事,略而不备。《越绝书》踵而成之,直至越王勾践称霸而绝,故曰越绝。是书质约存真。作者盖东汉袁康、吴平。其时去古未远,残编遗事,固当不氓,缀辑而成,事裨史缺。治吴越史者,率以为据,言西施者,亦多以是书为本。  相似文献   

9.
由淳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完成的“新安江水库移殖太湖新银鱼试验”,经近5年的研究试验,已取得圆满成功.1996年12月淳安县科委在千岛湖镇主持召开了项目评审会,由全国银鱼协作组、全国淡水渔业专家顾问组的高级工程师及省、市、县等7名渔业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评审.具有60万亩养鱼水面的新安江水库是我省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淳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1991年开始,把太湖新银鱼受精啊队千岛湖,在对银鱼生物特性进行了数年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初步适用于新安江水库捕捞的渔具渔法;并安装了一整套加…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而惨死。经查阅各辞典上所举证据,前一说法实为无稽之谈。至于越沉西施于水之事,却在《墨子·亲士第一》中得到证实,更在《东周列国志》中得到合情合理的演绎。  相似文献   

11.
吴、越是我国春秋时期地处东南的两个国度,密迩相邻,国界绵延至百余里。但它们不能和睦相处,而是相互攻战,成为世仇。在公元前496年,吴、越有榜李之战。这次战争,在吴、越历史上最为关键,吴王阖庐因伤致死,因而导致了前494年的夫椒之战,越军战败,保栖会稽,越王勾践臣于吴,卧薪尝胆,后来越王终雪会稽之耻,而把吴灭掉。探究吴、越的历史及其文化,就不能忽略这次战争,因史记简略,有必要做深一步的探寻。订正一些史实关于这一次战争, 《史记》和《左传》的记载是这样的:“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之榜李。越使死士挑战,三行造吴师呼自刭。吴师观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鄱阳湖产的短吻雷根银鱼、乔氏短吻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的形态学资料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提出了它们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范蠡徙陶考     
范蠡,春秋末楚国宛人,字少白,为越国大夫。在吴越争霸中,他帮助越王勾践向吴王求和,后又赴吴为质三年。返越后又辅佐勾践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国势昌盛,最终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使吴王夫差自杀。后又助勾践在徐州(山东滕县)大会诸侯,称霸中原。他功成名就之后,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于处安。”就断然出走齐国,后来又迁徙到“陶”。对于范蠡徒陶的解释,《辞海》和现行的高校教科书中大多认为是山东定陶县。 通过对史料的重新研究,结合肥城的历史遗迹,我认为范蠡的最后归宿是肥城陶山,而不是常说的定陶。现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苏南科技开发》2005,(1):60-60
品味佳肴凭窗远眺 远近闻名的太湖船餐市场, 座落于光福镇西端的太湖之滨. 拥有13座船舫式水上餐厅楼群. 总营业面积为15000平方米, 可同时接待6000多人就餐。 水上餐厅星级设施. 一流服务, 从各种大型宴席到居家小酌, 一应俱全。 优美的太湖风光, 独特的渔家风味, 诚信的优质服务. 常年吸引着苏州、无锡、上海、南京等地游客慕名而来, 船粉市场的信誉和知名度正在不断提高。 太湖船餐以船菜为主, 选用太湖天然野生无公害水产品, 以闻名的“太湖三白.、“大湖三宝.为看家菜, .芙蓉银鱼.、.清蒸白鱼,、.抢白虾.几乎每餐必点, 百尝不厌。 水上…  相似文献   

15.
褒姒的命运     
西周何以灭亡?《诗经.小雅》这样归结:"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国语.晋语》中,晋人史苏在议论晋献公立骊姬时进一步提出了夏因妹喜亡、殷因妲己亡、周因褒姒亡的"女色祸国论",加上后来所谓西施亡吴之事的映证,于是"褒姒亡周"似乎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千古话题。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产银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国华  张本 《江西科学》1991,9(4):225-232
记述了鄱阳湖产3种银鱼的完整世代的个体体长、体重增长情况.通过对生长指标的分析,将每种鱼的生长划分为若干阶段.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kahkeii taihuensis)生长较快的阶段在3—7月和9—12月;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dani)生长较快的阶段在3—5月、9—10月和翌年3—5月;雷氏银鱼(Reganisalanx brachyrostralis)生长较快的阶段在2—8月和10—11月.此外,由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求得3种银鱼体长(体高)与体重的关系:太湖短吻银鱼W=3.12290×10~(-4)·l~(3·65443),或W=1.82594×10~(-2)·l~(2·23828)·h~(0·847895);乔氏短吻银鱼W=4.54854×10~(-3)·l~(2·94307);雷氏银鱼W=6.62807×10~(-4)·l~(3·24125).根据对银鱼个体生长的研究,认为在鄱阳湖南部捕捞银鱼的时间应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其他水域捕捞银鱼应在11月1日至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7.
范蠡徐人考     
范蠡是什么地方的人?学术界基本上有两说。一说为楚宛人,一说为徐人。本文认为楚宛人说不足信。《越绝书》说范蠡“其始居楚”,不能理解为范蠡是楚人。范蠡是徐人,徐亡于吴,范蠡助越灭吴,一是徐人与越人是姻亲,二是因流亡徐人在越。  相似文献   

18.
李长春  李云 《江西科学》1990,8(2):51-54
本文研究了鄱阳湖和滇池产的太湖短吻银鱼的染色体组型,其结果为:2N=56,并论述了其三个组型特征,未发现其他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华飞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02-103
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西施、范蠡的悲欢离合,串演一段吴越春秋历史兴亡故事。本文将主要围绕西施、范蠢,对剧中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进行思考,发掘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春秋末期,群雄争霸,皆存“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刀光剑影,逐鹿中原,“伏尸百万,流血漂卤”(贾谊《过秦论》)。吴越虽处中原之边,据东南一隅,也加入此长期、频繁的战乱中。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大军北上,在黄池大会诸侯,欲争盟主;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北进至徐,尊周天子以号令中原诸国,“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史记·越世家》),遂成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