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晰固体废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与赋存形态,是正确评估其污染途径与环境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阻断、无害化处理和环境修复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在作者工作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进展,分别讨论了以重金属含量、化学形态、同位素指纹特征和单颗粒重金属分布特征为基础的重金属溯源方法,归纳和分析了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水平,展望了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2021,66(19):2367-2377
正大气本底监测是指在远离人类活动影响的地方对经过充分混合的、不受局地污染影响的大气成分进行长期定点的观测.由于大气本底监测能在全球或区域尺度上反映出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成分的长期变化,因此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3].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的一些观测台站进行了二氧化碳、臭氧及大气重金属等主要大气成分的本底观测[4~8].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9,(1):6-6
最近,科学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发现了几种“超级蚯蚓”,这些蚯蚓竟然能消化铅、锌和铜等重金属。它们以当地废弃矿场的重金属废料为大餐,这些重金属经蚯蚓消化并排泄后变得易于被植物吸收。如果割掉这些植物,就能净化当地的土壤。DNA检测发现,重金属似乎还促进了这些“超级蚯蚓”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占斌  焦海华 《自然杂志》2012,34(6):350-354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生产和威胁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环境问题。笔者借此对重金属污染,农田重金属的来源、危害及其主要的修复技术进行分析,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利用环流槽模拟动态水流环境,研究凉水河底泥沉积物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再悬浮过程,考察了水流速率对4种重金属(Ni,Cr,Cu,Pb)在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以及上覆水中的迁移、传输与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速从0.15m/s增加到0.35m/s,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从165mg/L上升到4220mg/L,增加约25倍.溶解态重金属的浓度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部分重金属从悬浮颗粒物(SPM)中解析并进入上覆水中.酸可溶性重金属的浓度随着流速的升高而增加,表明部分SPM上的重金属在再悬浮过程中从稳态转化到易解析形态.在整个再悬浮过程中,悬浮颗粒物上重金属的体积浓度增加了2~6倍,但是质量浓度却降低了,并接近底泥中重金属的原始浓度,这是由于"颗粒物浓度效应"所致.重金属分配系数(KD)随流速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对重金属具有更强的富集作用的微细颗粒(粉砂/黏粒)的含量随着流速而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12,(11):942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大气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环境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已逐渐成为科学家研究和公众高度关注的前沿.近年来,中国大气有害重金属排放及污染特征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先后建立了如Hg,As,Pb,Cr等有害元素的人为源大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12,(10):845
土壤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后要消除污染需要很长时间且难度很大.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价和管理就十分重要.如何确定和划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是进行风险评价和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郝德文 《科学通报》1980,25(20):949-949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科研内容。过去我们对区域性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动态,还没作定量研究.国内外有些资料对污染动态虽然有些定量说明,但很少提到具体的计算方法。近年来,在通凉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中,我们曾应用物质平衡理论,推导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生态毒理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科学研究领域.早期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定金属的半致死浓度,但这些研究较少注意到金属的化学形态以及他们对生物产生毒性的影响.在过去30年,重金属的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方法在重金属污染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重金属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释放到环境中的重金属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及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展示了这一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太原市区5个代表性公园的土壤取样调查,测定土壤中Cd,As,Pb,Cr的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土壤样品Cd,As,Cr,Pb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相比,Pb表现为强烈富集,Cr较强富集,As,Cd有一定的富集,说明这些地区土壤均已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与国内其他城市比较,太原公园土壤Pb和Cr含量相当高;As含量较高;Cd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Pb和Cr,Cd,As含量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说明太原市公园土壤部分重金属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1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晶体结合能的计算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吕振家 《科学通报》1979,24(16):742-742
结合能系指破裂分子或固体的价电子结合所需的能量。它不仅决定固体的宏观性能,对深入揭示分子和固体的微观结构也有重大意义。但关于结合能的定量计算,除最简单的离子晶体外,只对少数晶体进行过粗略的计算,而且误差一般都较大。例如和对碱金属晶体结合能计算结果,平均和最大误差分别为19.6%、48%和4.3%、10%。而对  相似文献   

13.
韩璐蓬  张登松 《自然杂志》2022,44(4):287-300
氮氧化物(NOx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随着火电行业烟气NOx 初步实现超低排放,非电行业烟气NOx 排放控制成为重中之重。NH3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是最有效的NOx 控制技术。非电行业烟气含有SO2 、碱性物质以及重金属等杂质,易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针对NOx 净化催化剂低温活性不足、SO2 中毒、碱金属中毒以及复合中毒等关键难题,文章综述了各类低温抗中毒NOx 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抗SO2 中毒、抗碱金属中毒以及抗复合中毒的策略。文章为开发低温抗中毒NOx 净化催化剂提供了研究思路,为推进NOx 净化催化剂在非电行业烟气NOx 净化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高温使役性能方面表现出超越传统陶瓷材料的优异性能,与金属的连接构件在航空航天、核能、化工等高温系统中应用潜力巨大。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与金属的连接技术被广泛研究,钎焊是实现二者连接的最佳选择。文章重点论述钎焊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与金属所面临的挑战和科学问题,列举Cf/C、Cf/SiC和SiO2f/SiO2三种研究最为广泛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与金属的钎焊实例,讨论钎料润湿行为、界面反应调控和接头应力调节的最新研究成果。可靠连接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熔盐电解制备难熔金属及合金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雄刚  邹星礼 《自然杂志》2013,35(2):97-104
 难熔金属及合金的制备一直以来是一个耗能、复杂且困难的冶金及材料制备过程。如何从复杂高熔点金属氧化物矿物中直接提取获得高价值金属及合金,是新时代冶金及金属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熔盐电脱氧技术,可望对这一困境带来解决途径。笔者对“传统”熔盐电解法制备难熔金属进行了回顾,分析其面临的难题;对Fray-Farthing-Chen(FFC)剑桥法为代表的新熔盐电脱氧方法进行介绍,并重点介绍和展望了本课题组改进的固体透氧膜(SOM)法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新建宜万铁路白杨坪隧道帷幕注浆的施工过程,结合白杨坪隧道帷幕注浆的实际情况对隧道的帷幕注浆施工技术以及注浆试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傅争荣 《科学之友》2009,(9):149-150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市场秩序混乱、债务负担沉重、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要全面实现我国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的微观特征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锰矿物的微观特征包括锰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元素在锰矿物中的赋存状态。成岩型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主要有钙锰矿、布塞尔矿和水钠锰矿等;水成型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主要是水羟锰矿。钙锰矿的晶体结构是隧道结构;布塞尔矿、水钠锰矿和水羟锰矿的晶体结构都是层状结构。铁锰结核中锰矿物一般含有过渡金属元素(Co、Ni、Cu、V、Mo、W和Pt)和稀土元素(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Y和Sc)。过渡金属元素的富集现象是专属吸附和选择性吸附的结果,它们能与锰矿物形成稳定的内圈配合物。目前,一般认为稀土元素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锰矿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