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库震漫论     
陈建中 《自然杂志》1995,17(5):295-299
水库诱发地震是由水库等水体作用诱发的浅层地震,震源大抵数公里甚至仅数百米深度。水库诱发地震其本质,属人为地震。一说属人为—自然复合型地震。自从本世记30年代希腊马拉松水库地震引起国际水工界的重视之后,水库诱发地震始成为现代科学的一门新兴的课题。已知全世界100多座水库诱发了地震。统计表明,小型水库的发震率小于万分之一,中型小于千分之一,大型约百分之一,特大型大于十分之一。我国本世纪末要建设十大水电基地,自宜吸取历史教训,重视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大自然观出发,站在宇宙高度看地球,它是一个薄壳弹性容器。因此用弹性力学方法,对在水库水的压力和坝体的压力下,地壳应力、应变、及应变能的分析计算,从而对水库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的能量、震级以及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论是:地壳在水库水的压力和坝体压力下产生的压应力、剪应力和变形能远小于地壳岩石强度值和构造地震能量,所以发生水库地震可能性不大。如果发生水库地震,其震级也远小于构造地震。若水库地震和构造地震叠加后发生诱发地震,其震级略略大于构造地震震级,增大部分很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说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不大于本地区构造地震震级。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宝盈 《自然杂志》2002,24(3):168-177
本文依据天文地震学所揭示的太阳活动、宇宙线增强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地电学中所揭示的自然电场的存在以及地震前后岩石电阻率显著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摩擦带电”的原理 ,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成因假说 ,即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认为地震实质上是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由于太阳活动 ,如耀斑爆发、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向地球辐射大量带静电荷的高能粒子 ,以及自然电场、板块断层间的挤压、摩擦导致大量静电荷积累、极化 ,从而引起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 .强烈的地壳雷电能够导致地内岩石破裂 ,加剧地震的破坏性 .并尝试性地运用这一观点解释了板间地震、板内地震、水库、注水、采矿诱发地震等现象 .认为由此可以设法对地震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从而指出 ,仅仅从地应力的角度来认识地震现象是远远不够的 ,静电力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4.
大地震可能诱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水灾等各类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人畜生命安全.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灾等威胁人畜生命安全的各类灾害.  相似文献   

5.
地震之后,可能发生火灾、化学泄露、山体滑坡、水库决口以及海啸,因此务必收听广播或电视,以获取更多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的连续GPS观测资料为基础, 结合其他全球GPS观测资料, 计算了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发生在苏门达腊岛9.3和8.7级巨大地震的同震位移场. 2004年地震的同震永久位移的影响范围达6000~7000 km, 并呈现波状起伏的特征. 2005年地震的同震位移主要局限在震中区附近, 可能只是2004年地震诱发的强余震.  相似文献   

7.
地震之后,可能发生火灾、化学泄露、山体滑坡、水库决口以及海啸,因此务必收听广播或电视,以获取更多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新疆乌恰三次大震与某些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民权 《科学通报》1988,33(13):1007-1007
新疆乌恰地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楔入的尖角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接合部位,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该地区1949年以来发生过三次M_((?))≥7.0级大震,即1955年4月15日7.0级地震(双主震),1974年8月11日7.3级地震和1985年8月23日7.4级地震。对比分析震中区及邻近地区的历年气象资料与震前的资料发现,震中区震前的某些气象因素存在明显异常;同时,三次大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低值年份。因此环境因子与大震之  相似文献   

9.
杜修力  王进廷  T. K. Hung 《科学通报》2000,45(18):2012-2016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室内振动台试验验证,揭示淤积砂层不仅有吸收库水地震反应能量的吸能作用,而且存在惯性放大效应,其相应频率随淤积砂层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9月和2010年8月发生的大规模的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地考察,并在详细分析龙门山北段平通河地震前后输沙率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汶川地震驱动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情况、龙门山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龙门山地区降水空间分布情况作对比分析,获得以下认识:①汶川地震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将是持续的,震后地质灾害形成的松散物源将以河流为载体,被输送到下游,并对下游水利建设、防洪防涝等产生较大影响;②构造因素(汶川地震)和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气候(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则为直接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浍河水库来水量、供水量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提出提高浍河水库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结合实践工程,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中对溢洪道地基防渗排水设计的相关规范,介绍了水库溢洪道地基防渗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不仅能发挥巨大的效益,而且其质量的优劣对国计民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认真抓好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库防洪调度系统的人机交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水库防洪调度系统的基本特点,指出水库防洪调度需要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人的经验知识和判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和探讨了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笔者认为,完善的水库防洪调度人机交互系统是使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水库土石坝填筑施工中,针对填筑料的储备极大地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成本,论述了如何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寻找可利用的代替材料已经作为新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汤河水库溢洪道在1978年加固后,在运行过程中闸墩出现多条裂缝,基底出现严重漏水现象,通过稳定和应力分析计算,确定为在某些特殊荷载组合情况下基底出现拉应力所致,证明了汤河水库溢洪道运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把握工程运行和进行工程加固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耀辉 《科学之友》2007,(9B):15-15,17
在水库土石坝填筑施工中,针对填筑料的储备极大地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成本,论述了如何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寻找可利用的代替材料已经作为新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国在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存在一系列管理体制、技术、投入及人为等问题,影响其加固进度及工程质量。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洪汉净 《自然杂志》2011,33(5):266-270
1990年日本云仙岳火山和1991年菲律宾皮那图博火山喷发,引发了菲律宾海板块西缘的活动。全球板块运动以及相应的地震、火山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大地震活动以南半球为主, 发生了2004年苏门答腊Mw 9.1大震(Mw是矩震级),2010年智利Mw 8.8级大地震。火山活动也有类似表现,两个VEI≥5(VEI是火山爆发指数)的喷发都发生在南半球。2011年日本仙台东发生Mw 9.1级大震造成巨大的灾难,也影响了世界地震活动的格局。考虑到1933年日本三陆大震后的图像,日本弧大震可能没有完全改变全球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20.
陈永红 《科学之友》2009,(6):152-153
文章以田家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