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科学通报》2004,49(2):129-129
<正> 本书为高等农林院校“物理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与光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5篇共15章.根据学科的发展和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当强化了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内容.全书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1层次是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第2层次是深入提高的内容,用星号标出,供教学中选用;第3层次是拓宽知识面的内容,用小字印刷,供学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义地球化学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地球化学动力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1引言近一二十年来,国际上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从平衡态热力学转向非平衡态热力学,由热力学转向动力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在理论地球化学中继地球化学热力学之后兴起了地球化学动力学的新分支学科。促...  相似文献   

3.
胡瑶村 《科学通报》1979,24(13):603-603
物理化学建立的初期,就注意到反应速率与热力学量的联系;质量作用定律就是从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两个角度总结出来的结果。Eyring的绝对速率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利用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的标准熵变、标准焓变来计算反应速率常数。1922年Dc Donder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用于化学反应,他定义亲和函数A,而A与反应速率v的关系是Av>0;这只表  相似文献   

4.
根据乙醇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和热力学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为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硅酸盐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怀玮 《科学通报》2013,58(10):865-890
硅酸盐熔体具有高度的物理和化学活性, 是地球乃至其他类地行星内部物质和能量迁移的重要载体. 它们在地球内部层圈形成和演化的岩石学和动力学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充分了解高温高压条件下各种成分硅酸盐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是正确认识与壳幔部分熔融相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如深部岩浆作用和火山喷发)的先决条件. 硅酸盐熔体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分为热力学性质(包括热力学状态函数和均相反应平衡常数)与动力学性质(包括迁移性质和均相反应速率常数). 针对硅酸盐熔体性质的研究, 近年来在高温高压实验和分析技术、计算方法(特别是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理论模型以及熔体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联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通过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观测的结合, 熔体性质领域的研究进展显著改进了我们对地球内部状态和地质过程的理解. 本文综述了硅酸盐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成果和现状, 阐释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实例, 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者总结了近年来金属胺基化合物氢化物体系、氨硼烷及其衍生物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重点介绍了这些材料体系的储氢性能、反应机理及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储氢材料的设计理念,即改变材料化学组成调变其热力学性能,催化修饰以提升材料脱氢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樊芳芳  付玉状  曹泽星 《科学通报》2021,66(10):1131-1143
酶催化主要包括底物输运及其与活性位的结合、蛋白质限域环境中的化学反应以及产物释放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其中任一化学和非化学步都有可能决定酶的活性.通过量子/分子力学组合方法(QM/MM)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结合伞形采样,可以揭示酶催化过程的微观机理和底物输运的通道机制,分析底物进出口袋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  相似文献   

8.
黑洞热力学     
黑洞物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1970年以前,黑洞物理学主要研究黑洞的运动学和动力学.1970年起,霍金(S.W.Hawking)、贝肯斯坦(J.D.Bekenstein)等在黑洞物理学中引进热力学,不久,霍金等又在黑洞物理学中引进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这些年来,由于许多人的大量而出色的工作,形成了黑洞热力学和黑洞量子力学这两个分支.黑洞热力学和黑洞量子力学是现代黑洞物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历史还不到十年.本文试图对黑洞热力学作一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能斯特发现了著名的能斯特方程,发现了热力学第三定律,完成了热力学大厦的封顶之作。20世纪初的欧洲,由于工业的迅速崛起,一场强调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头脑风暴爆发了,物理与化学虽然被社会重视,但却未能取得飞跃式的突破。为了带领欧洲走出物理化学研究的低迷状态,许多科学家都做了不懈努力,能斯特(W.H.Nernst)就是其中一位。在  相似文献   

10.
一切化学反应的本质都是原子或分子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相互结合或分离的过程.化学反应动力学就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用量子力学的语言研究化学反应的细致过程和物理机制的学科,又称为分子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化学的基础学科,它搭起了物理学基本规律和复杂化学过程之间的桥梁,对任何化学过程刨根问底地追问"为什么"的问题最终都将归结到化学反应动力学领域.  相似文献   

11.
碳化硅和蓝宝石单晶是重要的空间光学材料,也是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用的主要衬底材料,实现它们的高质量化学机械抛光(CMP)加工,需要深入理解高化学稳定性衬底材料的超光滑加工过程的材料去除机制,其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力学-化学耦合作用下表面反应层的形成机制.本文评述了反应层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表面反应层形成的热力学机理和动力学行为、CMP加工模型晶片体系的建立、表面反应层的结构和组成表征、研究结果可比性等,并提出了若干后续研究的突破点,如设计和建立表面结构可控的CMP加工模型晶片体系,并确定表面层形成的化学反应速率来解耦合化学反应过程和扩散过程.本文特别强调了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建议密切结合材料的表面结构及缺陷的控制和表征、表界面结构和组成分析、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以及表面和胶体化学的表界面作用力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岩浆动力学是火成岩石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火成岩石学在化学问题的研究方面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应用(广义的)地球化学方法,已能有效地确定岩浆储源特征;定量评价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同化混染和混合作用在岩浆起源和演化中的地位;预测和解释不同温度压力下天然岩浆体系的相平衡状  相似文献   

13.
在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高压、低温的环境,使得具有高含蜡、高凝点、高黏度特性的油气,在从油藏到下游设备的输送体系内,面临着蜡和水合物同时存在的可能,这会极大地增加流动堵塞风险,从而加重输送体系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展蜡和水合物共存体系的耦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流动保障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分别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简要总结了蜡和水合物单独存在体系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在此基础上所开展的二者共存体系耦合的初步研究,结合在高压反应釜和环道开展的探索实验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应在已开展的蜡与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二者耦合研究:在二者耦合热力学研究方面,应选用能更好地描述液相和固相非理想性的改进模型,抓住二者共存体系组分在各相中的分布变化,建立有效而精确的耦合热力学计算模型,以深入理解蜡与水合物之间相态行为的相互影响机理;在耦合动力学研究方面,应借助可视化的测试手段和实验仪器,分析二者共存体系固体颗粒与乳化液相的微观分布机理,探究蜡分子扩散机理、水合物界面吸附与生长特性,综合考虑复杂的多影响因素,从蜡晶对水合物生成、水合物对蜡晶析出沉积影响的两方面分别着手,以获得蜡与水合物之间动力学行为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正>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一类结构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1,2].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和疏水两部分,因而具有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而这也正是它们名称的由来.在学科分类中,表面活性剂属于物理化学属下的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研究范畴;同时,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溶液中自发形成高度有序的超分子结构,与热力学中的熵增定律背道而驰;各种自组装结构刚好处于纳米科学的研究范围,且能够被用来作为合成其他纳米材料的模板;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代谢特征热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体系新陈代谢规律的研究和探讨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及微量热技术研究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建立微生物体系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热动力学模型,寻求其生长代谢规律,已成为一项新兴的有发展前途的研究课题.本文着重介绍微生物代谢特征热化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2004,49(8):743-743
本书在阐明电化学基本原理基础上,系统地讨论了电化学原理在各个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到环境科学、能量科学、生物学、信息科学与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电化学信息,反映出应用电化学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实用性.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五章)为基础篇,主要阐述电化学体系、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热力学、“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的结构与性质、电极过程基本动力学性质及电催化等有关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7.
周国治  李谦 《自然杂志》2011,33(1):6-12
金属和合金的吸放氢反应是储氢材料进行的基本物理化学反应。它应服从基本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为此,想要改善储氢材料的性能,研发新型的储氢材料就需要对此过程的理论和实验两方面作深入的研究。通过热力学和相图能估算储氢的能力,预估吸放氢的可能温度,但要使储氢材料变得切实可行,还需要靠动力学方面的工作。笔者从热力学和相图入手,研究了储氢材料的特征,分析了传统的动力学处理方法的缺陷,提出了新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将为寻求新型的储氢材料提供有效的工具。笔者还总结了从实验上探索的一些新型储氢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林敏  张美丽  黄咏梅 《科学通报》2011,56(6):391-395
分析了耦合系统与外界作用力的交互作用, 从做功与能量的角度提出了控制随机能量 共振的方法. 根据二维耦合Langevin 方程的随机动力学特性, 采用微观动力学和宏观热力学 方法, 建立了基于单一随机轨线的耦合系统的热力学关系. 通过调节施加于控制系统的周期 性外力, 定量刻画了作用于被控系统的输入力对耦合系统做功的大小与能量转换关系. 结果 表明, 控制信号能控制耦合系统与输入力和噪声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有效地控制耦合系统的 随机能量共振.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07,52(19):2234-2234
Ce基非晶合金(又称金属塑料)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型非晶合金材料.Ce基金属塑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和应用潜力1,2),因而其形成的机理、结构以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是目前非晶材料和物理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甲烷催化转化法制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林胜 《科学通报》1994,39(6):574-574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由于其具备类似惰性气体的结构和热力学上的稳定性,甲烷的活化成为化学学科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氧气参与下,有利于甲烷的转化,但CO_x的生成难于控制,高选择性转化尚未实现.苯也是热力学上稳定的产物,用热解方法在高于1200℃的温度下甲烷可生成苯,但在此温度下甲烷离解成C与H_2已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