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自然溶液环境下溶液对高分子膜结构和形态的影响,该文选择一乙醇胺(MEA)、氨基乙酸钾(GLY)和氢氧化钾(KOH)溶液以及水,采用微重法、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以浸渍方法进行了聚丙烯膜在溶液和水环境中表面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了溶液的种类、溶液浓度和浸渍时间等因素对聚丙烯膜的溶胀、结构和表面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液对聚丙烯膜的溶胀明显,MEA溶液溶胀最大,水对聚丙烯膜的溶胀很小,影响次序为:MEA>GLY>KOH>H2O;MEA浓度对溶胀率的影响随浓度升高迅速提高,然后又降低。SEM结果表明,MEA溶液使膜微孔孔径明显增大,GLY和KOH影响较小,浸渍时间越长影响越大。红外光谱数据表明,在MEA溶液中膜表面组成变化较大,氨基化合物溶液中的膜表面组成的变化大于在羟基化合物中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非稳态气体吸收实验,在液相不流动的情况下,考察了孔隙率对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一定的孔隙率范围内,对于不同膜孔径和不同的吸收液,孔隙率的影响并不相同.为了清楚的解释这一现象,文中建立了微孔分子扩散的气体吸收传质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孔隙率对传质性能有无影响和如何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纯CO2-去离子水为实验体系,在板式膜器中研究了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吸收剂搅拌与否对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剂静止时,孔隙率对传质效果影响很小。当吸收剂处于搅拌状态时,传质得到强化,但由于膜壁面处溶质浓度分布情况不同使得传质效果随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大。为改变近膜壁面处溶质浓度的分布情况,利用固体粒子将动量引入液相边界层内,使膜壁面处溶质浓度分布趋于均匀。固相粒子的加入减小了不同孔隙率膜之间的传质效果差异,同时还强化了传质,传质效果提高40%以上,且孔隙率越小强化效果越大。此外,随固含率的增加,强化效果增强,固含率的继续增大,强化效果的增强变得平缓。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强化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4.
吸收过程中界面湍动对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质过程中的界面湍动现象广泛存在,宏观上表现为传质阻力下降,传质速率增加.本文以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物理吸收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带有激光纹影仪与计算机实时图象采集系统的传质实验装置,研究了相界面湍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以及液膜厚度变化对相界面湍动情况下传质速率的影响.定义了放大因子,利用放大因子定量说明界面湍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实验发现界面湍动存在时,液相传质系数与理论值偏离,而且随传质推动力的增大,偏离增大;同样条件下,改变液膜厚度,传质速率可以成倍的增加.这说明吸收过程中界面湍动对传质的促进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膜萃取法在TNT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介绍了膜萃取技术处理TNT废水的方法。采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器,以甲苯为萃取剂,对INT废水进行了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废水中INT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通过与用煤油作为萃取剂用聚砜作为膜材料的萃取实验进行比较,说明聚偏氟乙烯膜器更为有效,工业化前景乐观。并对甲苯-TNT-水体系总传质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了影响传质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气体在无机微孔膜中的传递机理,利用渗透法原理建立了一套测量微孔膜传递性能的装置,用于测定渗透系数及努森系数。文中讨论了HagenPoiseuile方程、Adzumi方程及Zaviska方程对无机微孔膜的适用性以及传递性能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手段,测定的微米级范围的基质膜的努森系数在0.1~1.0之间。  相似文献   

7.
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传热传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降膜吸收水蒸气过程传热传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溴化锂溶液竖板降膜吸收器进行了传热传质实验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不同吸收压力、不同溶液流量、不同溶液进口温度及不同冷却条件对吸收过程传热传质的影响,这种响应关系反映了吸收器与这些关键因变因素之间的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采用添加SiO2的PU/溶剂铸膜液体系,通过热致相分离(TIPS)方法,制备了性能较好的PU杂化膜,测试了膜试样的水通量,并利用SEM观察了膜试样表面的微孔形态结构,使用分形数学方法时PU杂化膜表面的微孔结构进行了量化表征.结果表明:SiO2在PU杂化膜体系中的骨架材料作用明显,并且随着体系中SiO2用量的增加,分形维数变小,提高了膜表面微孔的分布均匀性;同时,增加了PU杂化膜的微孔数量、微孔之间的连通性及PU杂化膜的水通量.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并流降膜塔内稀CO2 在MEA 水溶液中吸收的传递规律和参数- 实验中气、液相连续流动, 吸收液不添加表面活性剂- 经实验得到主要传质参数及气相传质系数的无因次式- 在基于双膜理论的数学模型中引入新增强因子α, 以表征气、液相流动接触或和液膜内的反应对吸收液侧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α值约为3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平板膜式氧合器中不伴有氧合反应时氧在血液中的传质过程。根据氧在血液中传递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解扩散微分方程,求得了氧在血液中的平均浓度,平均Sh(?)rwood数的理论表达式,并在硅胶平板膜式氧合器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实验范围内(Re=0.8—25),还把Sherwood数关联成下列准数形式: (?)=0.055 Re~(0.59)Se~(0.33) 该式可供设计平板膜式氧合器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空纤维多孔膜基气体吸收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相传质阻力是中空纤维多孔膜基气体化学吸收过程中的主要传质阻力。文中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CO2-空气-水和CO2-空气-NaOH水溶液两种体系对膜基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气速和液速条件下的总传质系数。根据气液反应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实验和理论计算获得了气相分传质系数。通过进一步的拟合计算获得中空纤维多孔膜管内气相传质数学关联式Sh =0.0038Re0.44Sc0.33.用此关联式计算得到的总传质系数与实验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膜蒸馏用膜是一种孔径不均一的多孔介质。文中考察孔径分布的存在对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跨膜传质速率的影响。按“熵最大”原则导出了膜孔面积的取值服从指数分布规律,其不对称性可能导致按平均孔径预测的传质速率与考虑孔径分布时预测的传质速率有差异,后者应该更接近于真实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按这两种方法预测的传质速率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别。两种聚四氟乙烯(PTFE)平面膜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孔径分布的传质速率预测值更接近于实测值。因此,考虑孔径分布的质量传递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跨膜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4.
膜萃取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膜传质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膜萃取新工艺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工艺中料液侧苯胺分子透过无孔硅橡胶膜与萃取液侧的HCl反应生成苯胺盐酸盐达到分离富集的目的.实验考察了料液流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膜萃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萃取回收率、HCl质量分数及萃取液pH等对系统的影响,并考察了该工艺对绿源药业工业含苯胺废水的应用效果.实验发现:无孔硅橡胶膜对苯胺分子有较稳定的透过性和较高的渗透通量;总传质系数与温度之间符合Arrhenius关联式.对系统进行物料衡算,发现苯胺的回收率维持在93%以上.在进水流量Fw=3.05L.d-1,T=323 K,pH≈1,膜管长L=18 m的条件下,模拟废水苯胺去除率可达97%.在上述操作条件下,处理绿源药业工业苯胺废水,苯胺去除率亦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膜振动理论作为经典声学理论的基础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将膜振动理论的某些结论与毛细管吸声理论结合后,建立的薄纤维层(如织物、无纺布等)吸声理论方程不仅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而且可以较好的解释薄纤维层在作为护面材料或紧贴墙壁时吸声系数等于或接近于零,而作为窗帘或背后有空腔时却具有较好的吸声效果的这一长期未能解释的声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液膜法处理工业废水的传质机理研究,揭示了液膜分离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为液膜分离实现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真空膜蒸馏用于脱除水中氨的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真空膜蒸馏脱除水中氨过程总传质系数的计算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并以真空膜蒸馏实验考察了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及pH值对总传质系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料液温度和pH值的增加,总传质系数明显增大,但pH值升至11后,总传质系数的变化不再明显。在实验所涉及的范围内,料液浓度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不大。总传质系数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