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代地方科技》2006,(8):70-73
要成功,首先要学会避免失败。要避免失败,首先要明白失败的原因。我相信绝大多数刚进入直销行业的人,都满怀信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的愿望。但一段时间之后,却有很多人退却了,还有一些朋友在勉强“坚持”,尽管有一些成绩,但并不开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确实有些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并且整个过程也开心快乐。产生这种差别从表面上看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是能力问题吗?显然不是。根据我从事这个行业十多年的经验,关键是看能否正确地对待“拒绝”。如果能够将每人都遇到的“拒绝”摆半,你一样也可以做得得心应手,开心快乐。  相似文献   

2.
陈东方,提起这个名字,直销业内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既然人们愿意去"评说",那么他在人们心里一定有着"被评说"的资格。陈东方自然有这个"资格",从业近20年,事业路跌宕起伏,在各大企业中辗转……评价他,人们一定会用到几个词,比如叱咤风云,比如转型失败。作为早期的直销  相似文献   

3.
翻翻历史你会发现,自从人类掌握了语言了就用来相互侮辱。如今这个社会,侮辱几乎无处不在。有些侮辱有戏谑成分,比如,"你这个肥仔",有些很微妙,"你这件衣服从后面看更好看"。有些不是那么明显,"你的投稿我会抽时间看的"。比较经典的侮辱饱含智慧,比如《纽约时报》知名记者詹姆斯·雷斯顿对尼克松的评价,他  相似文献   

4.
致幻植物     
自然界的植物千奇百怪,有一些致幻植物更是神奇。它们有些会使人感到自己与周围环境完全脱离;有些可使人忘掉痛苦;有些能使人产生愉快感;有些甚至可使人出现幻听,觉得空气中有人对他讲话,于是照其“命令”行事。历史上有些宗教就曾利用这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5,(10):57-57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嘻嘻哈哈人添寿”。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得快乐呢?民间早有“知足常乐”的说法。心理医生认为,要想让自己快乐,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晗  Emily 《世界博览》2023,(13):49-51+48
<正>他被誉为“世界最负盛名的王牌主持”,以他名字命名的脱口秀节目独具个人风格,家喻户晓,收视率长年高居榜首……有些人天生爱说,比如拉里·金。接受过他采访的嘉宾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断言,“没人比拉里·金更擅长沟通。”和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相比,他的学历相当“拉胯”,高中毕业就四处打零工,但这反而促使他的“花式嘴皮”。20岁出头,一份电台主持的工作摆在他面前,拉里·金总算有了大展拳脚的平台,不过两年后他才有了出镜机会。  相似文献   

7.
曦和 《科技智囊》2004,(6):98-101
“如果自己想要权益,那就让别人不超过自己;如果想要企业发展,就让所有的人超过自己。管理企业有些像艺术,比如一幅画,总要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有人负责大胆落墨,有人负责小心收拾,各得其乐。”——这就是通达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继平的“老板观”  相似文献   

8.
南瓜的力量     
课堂上.一位老教授时弟子们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的生命有多大承受力?”他让学生们对此进行辩论。正方说.人的生命承受力是巨大的,可以无限开发,譬如: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曾遭受过无数次的洪水、干旱、瘟疫、战争等灾难,可是人类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并推动发展着自己的文明;反方却说.人的生命承受力是脆弱的.尤其是在灾难和痛苦面前,譬如艾滋病毒、车祸、战争等,可以轻易把一个生命摧毁。这个辩论主题略微有些“枯燥”,因而学生们之间辩论得并不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人类早已成为我们这个星球的主宰.但很少有人考虑人类为取得这个地位,曾经经过多么漫长艰难、充满血腥的历程.为取得这个地位,人类必须具有能“吃掉”所有的对手而自己免于被“吃”的资格.因此,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就是:人能够吃(甚至于灭绝)任何凶猛的动物,而极少有动物能吃人.这一点似乎与一般的想法相左,因为有很多人主观地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吃人的动物是非常多的.这多半是受了各种传说、故事和神话之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负责初三的一个“重点班”(成绩和纪律都让人特别头疼的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对于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上英语课不亚于听天书,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望着书上那些单词,它们认得我,我不认得它们。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学生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中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贫寒的出身,比如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人人可以选择,比如豁达、刚毅、勇气,这些都是帮助人们冲破命运之茧的生命之剑。金春明是英雄,不折不扣的英雄。但是和他接触多了,你会感觉,他更像是一只蜕变后生成的美丽蝴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本唯物论的最高哲学理念是: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对待人。马克思认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目的也是人,一切为了人。马克思对旧哲学的唯一肯定,就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在批判中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实证的人本主义”即人本唯物论。他把自己强调的共产主义叫做“实践的人本主义”,认为费尔巴哈“无神论是通过宗教的扬弃这个中介而使自己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而“共产主义则是通过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中介而使自己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自从年初制订计划以后,普易公司的方总本希望公司的每个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信马游缰地做事了,他眼前时不常地憧憬着大家做事井然有序、效率提高、成果显著的动人情景。可是渐渐地他还是发现了有些地方不对头,而且还是发生在他的部门经理身上。 先是这个销售A部的李超,根本看不到他有丝毫制订过计划的迹象,工作依然混乱,他也依然像以前那样没头苍蝇似地到处“救火”(可这小子居然还说什么“很乐意这种感觉”,让他“更兴奋”、“压力之下更有效率”,这一点尤其让方总恼火)。 李超让方总着实不放心,而另一位却让方总踏实得有点过 了头。这个…  相似文献   

15.
曹禺和他的剧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本名万家宝,一九一○年生,湖北潜江人。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小时候过着很优裕的生活,“有自己的用人,自己的书房,住的相当舒服。”但是,他却感到“闷得很”,觉得“整个家庭都是郁闷的。”在《雷雨》的序文中,他也说他自己“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心里永感着乱云似的匆促切迫”,很不宁静。这是因为,曹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最动荡不定的时代,新思想虽然已经广泛的传播开了,而守旧的传统势力还是根深蒂固,积重难返。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6.
快乐在哪里     
活到三十余岁,忽然不知道——快乐,为何物了。人,从自己的哭声中来,在别人的哭声中去,而快乐。好像与人的一生寡缘。婴孩时代,得到一只毛茸茸的公仔熊。得到一枚甜甜的糖块,我开心地笑了,这是不是快乐呢?也许这只是最初始的、最本真的“笑”这个表情的原动力——高兴。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红蚂蚁的话]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  相似文献   

18.
在学期期末考核中,校行政部门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某班学生竟然不止一人评价其班主任为“垃圾”。这个班的班主任知道后十分震惊,更感到委屈,因为这个班上有几个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均很差,而且厌学,为了使他们不掉队,自己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经常找他们谈心,主动帮他们补课;还自己掏钱带一位在教室里被蹿进的野猫意外地“抓”伤的学生到防疫站接种防止狂犬病疫苗,去吃肯德基,鼓励他奋起直追,可这位学生竟然也“以怨报德”。教师们听后也愤愤不平,议论纷纷:“现在的学生怎么会这样?”“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育!”“我们的教育怎么一点作用都没有!”是啊,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也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却是左耳进右耳出,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19.
窗户与镜子     
一个富有的银行家脾气非常暴躁,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感到生活没乐趣。一天,他听说附近住着一位大学士,生活简单而幸福。银行家便去访问学者,希望从他那里找到快乐的秘诀。银行家自恃有钱,态度骄蛮,一进大学士家的门就不停地抱怨妻子不够体贴、孩子不够尊重自己、员工不感激自己,说自己如何富有、如何劳苦功高。学者早就看出他不快乐的原因,正苦于没有适当的方式向他说明这个简单的道理。突然,窗外传来儿童的欢笑声,学者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默默地听完银行家的话,学者拉着他来到客厅窗前,问:“透过窗户你看到了什么?”“我看见男人、…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博览》2012,(20):85-85
日语里有个词曰职人。日文写法是“しょくにん”。被归在这类的人物颇多。比如金匠、铸刀匠、制茶筅的、制漆器的、编绳子的。列到此地步,您想必也看明白了:夫职人者,有些像中文里的“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