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2.
黎旭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1):20-22
提出并实现了利用自组织特征映照网络来解决模式识别中的聚类问题的算法,对该算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给出了实现的具体算法,同时提供了计算机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北部长江、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的定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粒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SEM)、ICP-AES分析等方法,得到了关于长江、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示踪粒级以及示踪指标,并提出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进而实现了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长江型、黄河型物质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4.
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的物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PC-6孔进行了粒度分析、AMS^14C年龄分析和元素测试。利用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特征元素比值以及判别函数等方法,对该泥质区近7.7ka以来的物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的碎屑组分主要来自于长江。物源定量计算表明,近7.7ka以来长江沉积物平均约占87.5%,少有黄河沉积物的输入。稳定的物质来源指示了台湾暖流约在7.7kaBP已经形成,且历史上黄河的改道与迁徙、黑潮的西移重回冲绳海槽和黄海暖流的北进等并没有对本区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来源产生明显的影响。受物源端元选取、不同时期沉积物源区风化程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文中的定量物源计算具有小幅的不确定性,长江沉积物的实际贡献可能比文中计算的结果要偏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量子自组织网络方法, 解决油田测井解释中的水淹层识别问题. 首先, 构造储层特征指标集, 包括测井曲线的序列指标和单个数值指标. 对序列指标先采用离散Walsh滤波方法去除噪声, 然后取均值, 再与其他单个数值指标一起构造储层特征向量. 其次, 将储层特征向量转化为量子态描述, 提交量子自组织网络实施聚类. 最后将聚类收敛后的网络作为水淹层识别的数学模型, 应用于油田相似区块的水淹层识别中.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正确识别率比传统自组织聚类方法高6%. 相似文献
6.
采用量子自组织网络方法, 解决油田测井解释中的水淹层识别问题. 首先, 构造储层特征指标集, 包括测井曲线的序列指标和单个数值指标. 对序列指标先采用离散Walsh滤波方法去除噪声, 然后取均值, 再与其他单个数值指标一起构造储层特征向量. 其次, 将储层特征向量转化为量子态描述, 提交量子自组织网络实施聚类. 最后将聚类收敛后的网络作为水淹层识别的数学模型, 应用于油田相似区块的水淹层识别中.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正确识别率比传统自组织聚类方法高6%.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Internet物理拓扑基础上建立P2P覆盖网络的虚拟拓扑结构,建立起完全分布式自组织网络路由模型——分簇自组织网络路由模型CSON。描述了模型的结构并提出了CSON模型中簇群的划分、初始节点的选取和节点的自适应性算法。 相似文献
8.
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目标节点通常无法直接和足够多的参考节点进行通信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超宽带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协作定位(CP,Cooperative Positioning)算法。在目标节点通信范围内只有少量参考节点的情况下,协作定位算法通过目标节点和其通信范围内非参考节点的协作,实现目标节点的定位。此外,由于非视距环境严重降低了节点的测距精度,从而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通过采用协作定位算法,节点可以放弃非视距参考节点,选择非参考节点进行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大停电事故和电力需求紧张,使得大扰动下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问题日显突出.如何能快速判断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能,是研究的重点.文章以综合性能指标法中的性能指标作为反映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能的特征指标,设计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暂态稳定问题的分类判断.通过算例验证了该分类器可将暂态稳定问题分为稳定、不稳定和模糊类3种类型,有利于对稳定性能进行快速判断,从而减少了待详细分析的事故数目,而无需利用全过程时域仿真计算,有利于进行在线的动态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0.
11.
Elemental composition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and the Yellow Rivers and their tracing implic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lemental composition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Yangtze River' s sediment is rich in K, Fe, Mg, Al and most of trace elements, and its elemental composition show remarkable spatial variations, whereas the Yellow River s sediment has higher contents of Ca, Na, Sr, Ba, Zr and Hf, and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remains relatively stable. The ratios of some elements are also different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two rivers.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sediment results from widely distributed igneous rocks and complicated source rocks and strong chemical weather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basin, while the main provenance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is the Loess Plateau which has dominant influence on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the intense physical weathering is another controlling factor. The elements such as Cu, Zn, Sc, Ti, Fe, V, Ni, Cr, Co, Li and element ratios such as La/Sc, La/Co, Th/Co, Ti/Zr and Zr/Y can be used as the tracers to distinguish the Yangtze River sediment from the Yellow River s. The tracers can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the mixing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ubstances of the two rivers matters in coastal zon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The concentrations and congener profiles of 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 (PCNs) i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 Estuaries were inves-tigated. PCN congeners (from MoCNs to OCN) were determined by isotope dilution/high-resolution gas chromatography/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HRGC-HRM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CNs were 34.3-303.0 pg/g (dry weight, dw) in the Yangtze Estuary samples and 6.2-408.0 pg/g (dw)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samples, which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other sediments reported by previous studies. In addition, the remarkably different homologue or congener profiles of PCN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is study. Samples dominated with MoCNs to TrCNs might be attributed to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global fractionation, while in other samples taken from the surrounding industrial areas the enrichment of higher chlorinated homologue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strial and human activities should be the main potential sources.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邻硝基苯酚在黄河沉积物和水相间的分配行为,计算出中性分子和离子形态的分配系数Kd,Kdi以及总分配系数Kdo,结果表明,分配行为与体系的pH值有关,中性分子的分配系数Kd随pH增大而增大,中性分子和离子形态的总分配系数Kdo在pH大于6.12时减小,当pH大于5.08时,吸附态分数在0.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分析,探讨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为研究长江水沙环境积累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流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类别均以磁铁矿为主,晶粒均以假单畴-多畴为主.与干流相比,支流沉积物中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含量较多,晶粒较细,Χ值仅是干流的1/10.随着支流泥沙的汇入,入江口以下江段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相应发生变化.支流泥沙物源贡献的研究是探讨长江中下游干流沉积物环境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三江源称多、玛多、玉树、曲麻莱、治多、杂多、囊谦、达日等县部分地区为草地变化研究区,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8年两个时期TM影像,结合实地测量盖度、地面光谱信息以及GPS技术,建立了监测草地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植被盖度的定量反演模型。将两期影像进行比较,监测研究区草地植被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将模型预测的植被盖度与2008年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与精度验证,相关性达到0.84,平均精度为80.18%。用光谱分解分析法得到的盖度分布结果与本文结果做精度验证,精度为77.46%。分析研究结果,较符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草地保护区建设规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两个时期三江源部分县的草地监测结果表明:该研究区部分地区草地是退化的,但也有部分地区草地正在恢复。研究区0.16%严重退化,11.40%中度退化,31.89%轻度退化,56.55%处于不同程度的草地恢复中。草地恢复区与轻度退化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BCSD降尺度方法的黄河源区气候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CSD降尺度方法,根据黄河源区16个气象站基准期(1961—1990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IPCCAR4 中的20个GCM模式在A1B情景下的气象资料进行降尺度研究,并简单论证了BCSD的降尺度效果及其结果的可信性。基于降尺度分析结果,预测在A1B情景下,黄河源区温度普遍升高,增幅约为0.032 ℃/a,降水量呈现波动状微弱上升趋势,增幅约为0.50 mm/a,同时从流域空间分布上看,东南部降水和气温的增加效果显著,一定程度上可认为黄河源区东南部有暖湿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后简称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保护区)南岸至长寿江段鱼类时空分布特征,为该江段的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于2018年4月(春季)和2019年1月(冬季)在研究江段使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进行了水声学探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保护区南岸至长寿江段的鱼类空间分布不均匀,在春季主要分布在主汊型江段和回水沱型的江段水体上层,在冬季主要分布在江中坝周围水体的底层和上层;此外有支流桃花溪汇入的观音滩江段中鱼类密度在春、冬季均较大,分别为3.65×10 -2 和8.10×10 -2 尾·m -3 。研究江段鱼类目标强度范围为-60~39 dB,相对应的鱼类体长范围为3.94~49.55 cm,且鱼类的平均体长在冬季略大于在春季。结合有关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数据和栖息生境分析可知,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保护区南岸至长寿江段的鱼类时空分布特征主要与长江上游鱼类的种类特性、繁殖特性和栖息地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长江重庆段12个采样点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表明,枯水期PAHs含量为0.64~3.98 μg/g,丰水期为0.85~4.63 μg/g,其中菲(Phe)含量最高,占总量的11%~27%;PAHs组成集中在中环(3~5环),而低环(2环)和高环(6环)含量很少,组成随着采样时间不同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丰水期释放出更多高环PAHs.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于植物、煤炭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来往船只的燃油泄漏;与其他地区相比,研究区PAHs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已有个别PAHs化合物(如芴Fle、菲Phe)超过生物毒性试验的可能效应浓度(PEL)标准,对该地区生态将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