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别以氯化钐和氯化钆与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L)和邻菲哕啉(phen)合成了四种固体稀土配合物SmL2Cl3(H2∶O)5(Ⅰ)、Gd2L3Cl6(H2O)6(Ⅱ)、Sm2L3(phen)2Cl6(H2O)10(Ⅲ)和Gd2L3(phen)2Cl6(H2O)4(Ⅳ).用元素分析、TG-DTA分析、红外光谱、1H与31P核磁共振谱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铕、氯化铽与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L)和邻菲哕啉(phen)反应,合成了四种稀土配合物:EuL1.5Cl3(H2O)4.5I,TbL1.5Cl3(H2O)4Ⅱ,EuL(phen)Cl3(H2O)3Ⅲ和TbL1.5(phen)Cl3(H2O)4Ⅳ.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1H NMR、^31P NMR、红外和荧光光谱等推测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荧光分析显示:四种配合物均具有强的荧光性,配合物Ⅰ和Ⅲ发射谱带出现在590和591 nm,显示Eu^3+的特征发射光谱;配合物Ⅱ和Ⅳ的发射谱带出现在490、544、583和619 nm,显示Tb^3+的特征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3种Ni-Ln(Ⅲ)[Ln(Ⅲ)=Tb,Eu,Nd]配合物[Tb2(C6H5COO)8][Ni(phen)3].4H2O(1); [Eu2(C6H5COO)8][Ni(phen)3].4H2O(2); [Nd2(C6H5COO)8][Ni(phen)3].4H2O(3).所合成的这3种配合物结构基本相同,均为离子型配合物.在配阴离子中,每个Ln(Ⅲ)离子与8个羧基氧配位,生成双核配离子.在配阳离子中,Ni与phen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对这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晶体结构,它们有相似的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UV-VIS-NIR),红外(IR)光谱和荧光(FP)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型钴(Ⅲ)多吡啶类混配配合物[Co(phen)2dpapz](ClO4)3.2H2O(phen=1,10-邻菲咯啉;dpapz=联吡啶并[3,2-a:2′,3′-c]6-氮杂-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  相似文献   

5.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酐与对氨基苯甲酸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乙二胺N,N-二(4-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H4L),并以此为配体分别与稀土离子Sm3+、Gd3+、Eu3+和过渡金属离子Mn2+、Fe3+组装得到系列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与结构的表征,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M(HL)?3H2O(M=Sm3+, Eu3+,Gd3+,Fe3+)或者M(H2L)?3H2O(M=Mn2+).配合物Gd(HL) ?3H2O的荧光发射光谱中没有离子特征谱图,而配合物Eu(HL)?3H2O在618nm处5D07F3跃迁的发射峰最强.配合物Gd(HL)?3H2O的弛豫率为7.43mmol/(L?s),体外弛豫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镧,镨的邻苯二甲酸-1,10-邻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以元素分析,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核样共振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2L3.2H2O,RE2L3phen.2H2O(RE:稀土离子,L:邻苯二甲酸根,phen:1,10-邻菲咯啉),同时讨论了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3种新的锰(Ⅱ)的多核配合物,分别为Mn3(L)Cl6·12H2O(I),Mn2(L)Cl4·8H2O(Ⅱ)和Mn2(L)(NO3)4·9H2O(Ⅲ),其中L为1,1,4,7,10,10-六-(2′-甲基苯并咪唑基)三乙四胺(TTHB),由三乙四胺六乙酸与邻苯二胺共热缩合而得,根据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顺磁共振及元素分析,推测配合物中Mn(Ⅱ)的配位环境为四方锥或变形八面体。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RE(SCN)3·L·H2O(RE=La,Pr,Nd,Sm,Eu,Gd,Tb,Dy,Ho,Er,Yb,Y)共12个未见文献报导的3价稀土离子与氮杂手性冠醚(+)-12-乙基-5,6苯并-1,4,7,10四氧杂-13-氮杂环十五烷(L)的配合物,对所合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导、热谱、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比族光度的测试,并对配合物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合成法和恒温加热法,得到3个Co^n+(n=2,3)的配合物:Co(H2NCSNH2)4Cl2(1),[Co(phen)3]2(NO3)4(C7H7O2N)7(2)和[Co(phen)2Cl2]ClO4(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配合物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分子间氢键将分子网联成2D[配合物(3)]和3D[配合物(1)和(2)]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SPS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Cu(Ⅱ)配合物:[Cu(C3H2O4)(phen)(H2O)]2·3H2O(1)和[Cu(inic)2(H2O)3]·H2O(2)(phen=邻菲啰啉;inic=异烟酸根).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IR、UV-Vis-NIR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性测试.结构分析表明,2种配合物均为单核Cu(Ⅱ)配合物.配合物(1)中Cu(Ⅱ)离子为五配位,配位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中Cu(Ⅱ)离子为五配位,配位微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丰富的分子间氢键将它们网联成了2D配位超分子.2种配合物的SPS在300~800nm范围内都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分析讨论了2种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SPS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与表征[Cu(gly)(phen)Cl]4H2O新的配合物(gly=甘氨酸;phen=1,10-邻菲罗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差动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水杨醛缩三乙烯四胺Schiff碱(H2L)及其4种金属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表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2Cl(H2O)L]Cl(1)、[Ni2Cl(L)]Cl.H2O(2)、[Co2(Cl)2(Phen)2L]Cl2.5H2O(3)和[Zn2(Cl)2(Phen)2L].8H2O(4),分别为1∶1型、1∶1型、1∶2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其中,H2L=C20H24O2N4,Phen=C12N8N2.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及常规方法合成了3个双核稀土配合物Ho2(C7H4O2Cl)6(phen)2(1),Er2(C7H4O2Cl)6(phen)2(2),Nd2(C7H4O2Cl)6(phen)2(H2O)2(3).对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3种双核Ln(Ⅲ)的配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每个Ln(Ⅲ)离子均为8配位,2个Ln(Ⅲ)离子均由4个对氯苯甲酸根桥联;另2个对氯苯甲酸根均作端配体,配位方式不尽相同.重点研究了它们在近红外区的发光性能.此外,对这3个配合物的IR,UV-VIS-NIR和FP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和水浴合成法,以不同的刚性和柔性有机羧酸衍生物为配体,合成了2个Ni(Ⅱ)配合物:[Ni(otpha)(Imh)3(H2O)2].H2O(1)(H2otpha=邻苯二甲酸),[Ni(mal)(phen)(H2O)2](2)(mal=丙二酸,phen=1,10-菲啰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2个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和P2(1)/c,中心金属Ni(Ⅱ)离子均为6配位,并由氢键将其分别连接成具有3D和1D结构的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在300-800nm范围内均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2个配合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并分别将它们的SPS谱与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SPS谱中响应带的数量和位置与其UV-Vis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RE(NO3)3·4dmso(RE=Sm,Gd)与对叔丁基杯[6]芳烃(H6L=C66H84O6)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稀土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实验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RE(H4L)(DMF)4(OH)]·H6L.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承热合成方法,得到了双核Cd(Ⅱ)配合物;Cd2(C7H4O2Cl)4(H2O)(phen)2.对该化合物的单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在晶体堆积中,配合物分于以氢键形式形成1D无限结构;同时对该化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法, 得到两种Zn(Ⅱ)的配合物:[Zn(C8H7O2)2(H2O)(phen)](1)和{[Zn(C8H7O3)2(H2O)(phen)]·C8H8O3}(2), 对两种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确定了结构. 同时对两种化合物的UV-VIS-N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Zn(NO3)2·6H2O和Cd(NO3)2·4HO2与2-巯基苯并噻唑(2-Hmbt)及L配体(L=2,2'-bipy,1,10-phen)反应,用绿色化学的合成方法得到了三种三元配合物Zn(C7H4NS2)2(2,2'-bipy)(1)、Zn(GH4NH2)2(1,10-phen)(2)和Cd(C7H4NS2):(2,2'-bipy)(3),三种配合物均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1)用^1H核磁共振谱进行了性质测试与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2,4-二氯苯氧乙酸(HD)为配体,合成了新的铽、镝的二元、三元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元素组成,并对其进行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的通式为RED3H2O、RED3 phen(RE=Tb、Dy;D=2,4-二氯苯氧乙酸根;phen=邻菲罗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在140℃左右失去结晶水,三元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配合物TbD3H2O、TbD3phen具有荧光性能,配合物DyD3H2O、DyD3phen不发光;并进一步讨论了掺杂Y3+离子、Eu3+离子对三元配合物TbD3 phen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稀土与间硝基苯甲酸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稀土(RE=Nd,Sm,Tb,Gd)与间硝基苯甲酸(HL)、邻菲罗啉(phen)和稀土(RE=Nd,Sm,Tb,Gd)与间硝基苯甲酸(HL)、2,2-联吡啶(bipy)的三元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确定了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phen.nH2O(n=0,1)和REL3bipy.K.nH2O(n=2,4,).并对该类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