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含蜡原油加防蜡剂是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能和防止原油在管输过程中结蜡的主要方式之一.塔河油田凝析油析蜡点较高,在冬季地温较低时管道内有大量蜡结晶析出,给管道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根据塔河凝析油的基本物性,研制了高分子防蜡剂SMAE18,考察了该防蜡剂的最佳加剂条件,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防蜡效果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防蜡剂对塔河凝析油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但异常降温和短时间的高速剪切作用使其防蜡效果严重降低.加剂塔河凝析油的析蜡点从23℃降为18℃,黏度也下降了30.1%,说明SMAE18防蜡剂也有效地改变了塔河凝析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井筒管杆结蜡,将自制高分子共聚型蜡晶改进剂与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XP-4152高效防蜡剂.室内实验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防蜡剂对长庆油田原油动态防蜡率达85%.采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X-衍射等分析手段较详细地分析说明了该防蜡剂的防蜡微观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防蜡剂与蜡晶形成共晶从而抑制了蜡晶的生长,改变了纯蜡样的晶型结构及降低了蜡晶堆积的紧密程度.经现场应用,XP-4152高效防蜡剂能有效地抑制难溶蜡在井筒管杆上的聚积生长.  相似文献   

3.
先合成侧链碳原子数为14~30的聚丙烯酸酯(PA)防蜡剂,再对聚丙烯酸酯类防蜡剂进行极性改性,考察改性PA防蜡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侧链碳原子数等于26时PA防蜡剂效果较好;引入含氮的极性基团会改善防蜡剂的防蜡效果;当极性基团的摩尔分数为25%时防蜡剂的防蜡效果最好;防蜡剂的加入使原油中的蜡结晶成小晶体,由于电性排斥,蜡晶高度分散而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防蜡剂的研制及其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原油析蜡的问题,深入研究了防蜡剂分子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在实验室通过自由基共聚合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防蜡剂SMANE,对产物进行了红外表征;通过测定其在模拟油中的防蜡效果,考查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单元化学计量数之比、酯化程度、酯链长度、混合酯链等结构因素对防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马来酸酯与丙烯腈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5:1,酯化比例为1:11.5-1:2的十六醇或十八醇的单一酯化物和复配酯化物对模拟油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且分子内复配比分子间复配效果更好;同时也表明只有深入研究防蜡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针对具体情况研制有针对性的产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加蓬A油田6口油井油样的蜡含量、倾点、黏度、析蜡点和屈服值等指标.通过测定这些影响原油流变性的关键指标,得出,加蓬A油田的原油为高含蜡、高倾点原油,蜡组分中高碳重质组分权重很大;蜡含量高达34.04%以上,平均倾点为28℃,平均析蜡点为47.5℃,平均屈服值为159.11Pa.防蜡剂FLO-1在加量为100×10-4时,对TST-B09H井油样的防蜡率可以达到91.86%,对于NZOB-Z05H井油样可以达到81.47%.这为加蓬原油的开采、运输、加工等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也为油井现场清防蜡工作,特别是对化学清防蜡剂的筛选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西部部分油田油井结蜡而存在的生产实际问题,现场采集了油井的结蜡样品,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采集蜡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蜡样中含有芳烃、正构烷烃和沥青质等相对大的颗粒物质。根据蜡样的特点,在室内对固体防蜡剂的主剂和助剂等进行了优选和复配,最终研制出了适用于轻质油油井防蜡用的固体防蜡剂。运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该固体防蜡剂在原油中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得出该固体防蜡剂的溶解速度分别为1.094mg/L?min-1(50℃)、2.112mg/L?min-1(55℃)、4.925mg/L?min-1(60℃)时,防蜡效果较好,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防蜡率超过50%。并通过评价结果分析研究了防蜡剂产生效果的机理,同时得出了在油田现场实际施工时要注意井深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抑制高碳蜡原油井筒内壁蜡沉积,确保采输过程安全高效,以镇北侏罗系高碳蜡区块为研究对象,对油样析蜡点、SARA组分、蜡样熔点及碳数进行分析,评价现有清蜡剂的适应性,优选耐高温、耐高矿化度微生物嗜蜡菌,研制新型固体防蜡剂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侏罗系高碳蜡原油凝点高、胶质沥青质含量低,蜡样均为饱和烃,碳数在C25以...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原油开采中防蜡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筒式永磁防蜡器,该装置由壳体、导流锥、永磁体等部件组成,并对其进行了机械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9.
根据原油防蜡剂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设计,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O),马来酸酐(M),苯乙烯(S)作为为共聚反应的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三元共聚物OMS,考察其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在n(O)∶n(M)∶n(S)=9∶1∶1、反应温度为90℃,w(BPO)=1.2%、反应时间为8 h的条件下,合成的防蜡剂对新疆油田的油井防蜡率可以达到50%;OMS与OP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后,防蜡效果更好,且防蜡剂具有一定的降黏降凝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原油防蜡剂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设计,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O),马来酸酐(M),苯乙烯(S)作为为共聚反应的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三元共聚物OMS,考察其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在n(O)∶n(M)∶n(S)=9∶1∶1、反应温度为90℃,w(BPO)=1.2%、反应时间为8 h的条件下,合成的防蜡剂对新疆油田的油井防蜡率可以达到50%;OMS与OP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后,防蜡效果更好,且防蜡剂具有一定的降黏降凝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油井结蜡是含蜡原油开采中的不利因素。对含蜡原油在井筒流动过程中蜡沉积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石蜡的沉积机理。利用Fick扩散定律和剪切扩散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蜡分子扩散和蜡晶径向迁移过程中油井结蜡剖面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计算油井井筒中各点的石蜡沉积速度以及沉积厚度的增长速度。对影响油井结蜡剖面的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井沿井筒的蜡沉积厚度分布随原油的性质、含水量、原油在井筒中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油井的产量以及生产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际生产中,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可以改善油井的结蜡状况。该预测模型可为进一步掌握油井蜡的沉积过程以及对油井的防蜡和清蜡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石蜡微小乳状液WPE的合成及其在分散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LB值理论,以吐温-80、司班-80和助乳化剂WTO,制得O/W型稳定的石蜡微小乳状液,通过对粒度分布、页岩滚动回收率、线性膨胀和润滑性的测定,研究了石蜡微小乳状液与黏土分散体系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石蜡微小乳状液具有很强的抑制黏土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的能力,且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加强、石蜡微小乳状液的平均粒径在140.160nm之间,正是乳状液中这些微细的石蜡颗粒通过封堵黏土表面的微细裂缝,起到了强抑制作用;同时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相似文献   

13.
油井结蜡是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降凝防蜡冷输技术能够明显降低原油凝固点并达到防蜡冷输的目的,该技术对油品针对性强,因此必须加强对防蜡机理的研究及配方的研制,通过对该技术中各组分官能团与原油中蜡的最佳共晶分子结构的分析研究,经过室内及现场实验,完善其配方,在海南作业区三号平台实现井口到联合站管线冷输,茨78块实现以区块为单元井筒防蜡减阻、管线实现冷输,从而实现防蜡冷输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以大连石油污染海域的海洋沉积物作为分离样品,以天然海水培养基分离获得13种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并通过模拟海底低温微氧环境,以原油作为唯一碳源,评价了13种微生物的石油降解性能。GC-MS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组合G6及其构建菌株P73和P83对烷烃的降解率逐渐升高。对于C>32的长链烷烃部分,尤其对于石油中的难降解组分如姥鲛烷(Pr)和植烷(Ph)的降解,组合G6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由高效石油降解菌菌株P73和菌株P83构建的组合G6对于石油烷烃中很难降解和风化的长链烷烃具有强大的协同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组分溶剂对胜利柴油馏分进行了溶剂脱酸精制研究,考察了精制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剂油比为0.25~0.3∶1、常压、温度为30~50℃的条件下,可将酸度小于120mgKOH/100mL的柴油,降至5mgKOH/100mL以下,达到优等品标准,且不影响馏分组成和闪点.萃取液在蒸发前可直接使用3~4次再去蒸发.直接回收得到的环烷酸酸值达190mgKOH/g左右,纯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用硅胶G作吸附剂,以二氯甲烷-正己烷-丙酮(2:1:2),环己烷-1,4-二氧六环(9:7),石油醚-1,4-二氧六环(5:4)作展开剂;用石蜡油浸渍硅藻土G板,以甲醇-水(12:9)为展开剂,对19个N-二茂铁烷基氨基醇分别作正相和反相薄层色谱分离,均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相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助剂NPC-7、环烷基油和石蜡基油等对石油磺酸盐KPS-OJ2W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配伍性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助剂NPC-7和环烷基油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油磺酸盐KPS-OJ2W和HPAM的配伍性,但与环烷基油的加入量有关。环烷基油对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而助剂NPC-7使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乙醇浸提法、液液萃取法得到突托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使用改进了的Ellman比色法检测突托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突托蜡梅叶石油醚组分共鉴定了33个化学成分,其中螺[2,3]己烷-4-1,5,5-二乙基-6-甲基含量最高,占总质量的61.311;,其次是喇叭烯氧化物Ⅱ,占总质量的2.042;.突托蜡梅叶石油醚组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在1~10mg.mL-1范围变化明显,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这为突托蜡梅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拓宽气压熔融挤压快速成形工艺的应用领域,开发了可应用于气压熔融挤压快速成形的改性石蜡材料,并对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石蜡熔融挤丝的黏度随硬脂酸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挤丝直径增加时,丝径的均匀程度降低,使成丝性能也降低.当硬脂酸镁的质量分数降低至1/10时,材料黏度降低,丝材之间表现出脱黏现象,从而影响了成形性能.实验表明,石蜡与硬脂酸镁的质量比为8:1,通过建立的熔融挤丝宽度与熔融挤出丝速率、扫描速度和分层厚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挤出丝速率、扫描速度和分层厚度相匹配的工艺参数,并验证了挤丝宽度和扫描间距对制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