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正> 作物性状间的相关性是作物育种后代选择的重要根据。小麦品质性状测定困难,掌握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有助于利用农艺性状对品质性状进行间接选择,节省人、财、物,提高育种效率。为此,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小麦主要籽粒品质性状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品种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既是生产资料,又是培育新品种的种质基础。为了培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必须广泛搜集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鉴定、研究并加以改良和利用,使原始材料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及抗逆抗病能力,以期提高丰产潜力和籽粒品质的改善等。为了提供小麦高产优质育种的迫切需要的抗源和优异材料,我们从1975—1986年对来自国内外的1300余份亲本材料,累计达4000—5000份次,进行了抗病性、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小麦总产量虽多,但品质不理想。极需改善和提高,才能成为在国内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方面有竞争力的优势商品,初步意见是: (一)迅速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按照各种不同用途和要求,制订出小麦品质标准,作为小麦的品种选育、良种繁殖推广、商品小麦专业化生产、收购、贮藏以及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学依据,促进优质小麦系列标准化的发展,提高我省小麦的商品价值。根据已有资料,现提出小麦品质标准的初步  相似文献   

4.
一、优质小麦"专用"问题 优质小麦是指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良的小麦.按照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不同,人为的将小麦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一、优质小麦“专用”问题 优质小麦是指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良的小麦。按照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不同,人为的将小麦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类型。农业部门在优质麦推广过程中又把优质小麦和食品生产直接挂勾,由此产生了“专用小麦”的提法。这种提法有待进一步探讨。以前,为了解决温饱,小麦品种的培育对品质没有过多地考虑,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商品粮均居全国首位,近几年总产一直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995年以来,国家库存量逐年增加,至1999年底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已达250余亿公斤,给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因此,迫切需要对小麦品种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 一、正确认识优质小麦 小麦的品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所谓加工品质即从食品加工角度考虑,要以加工不同类型食品的需求为标准。目前我们所说的优质小麦应该叫优质专用型小麦,主要是针对食品加工(二次加工)…  相似文献   

7.
根据小麦所常规室小麦产量试验7年的数据,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主要性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温、降水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比较突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产量要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差异较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试验品种的特征特性探讨克字号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即西部应在保持新克旱九号小麦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株粒数;东部则应在保持克丰三号小麦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食粮,而且是食品加工、医药等行业的主要原料。由于人民生活的逐渐改善,对小麦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小麦主产国家,通过专门管理机构,每年采集大量小麦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及时公布本国小麦品质状况,对此十分重视。我国已正朝此方面发展。小麦品质测定既可提供小麦质量标准,便于以质论价公平购销,促进内外贸易,又有助于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小麦资源,并为小麦育种、优化施肥、实现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满足科研需要,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9.
<正> 一、基本情况干热风是影响我省小麦产量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在全省不同地区发生机率可十年七、八遇。当干热风袭来时,小麦在高温(30℃以上)、低湿(30%以下)和三级风以上的综合影响下,蒸腾量加剧,植株细胞失水、呼吸停滞,导致青枯逼熟,小麦籽粒秕瘦,千粒重减低,一般减产1—2成,严重者可达三成以上。故有农谚说:“麦怕四月(农  相似文献   

10.
<正> 花培2321是采用蓬勃兴起的生物工程组织培养法培育成功的。该品种抗病、抗旱、抗寒、抗干热风,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株型好长势旺,成熟早,5月28日至30日成熟,有利于稻、棉、花生等秋作物提早播种(据研究6月5日前播种的秋作物比6月5日后播种的可增产10-20%),高产稳产,面白,蛋白质含量高,加工品质好,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曾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现将栽培要点简介如下:一、形态特征:幼苗半葡匐,芽鞘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麦—黑麦代换系间杂交创制易位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换系的细胞学稳定,而黑麦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因此小麦—黑麦代换系的创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利用小麦—黑麦代换系之间的杂交,可以产生大量的臂问易位和小片段易位,对改良小麦品质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进行颜色标记,以便进一步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以蓝粒小麦4D-4E二体异代换系作为标记性状供体,利用中国春小麦Ph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增加同祖染色体间的交换,使4D染色体上的Tal基因与4E染色体上的蓝胚乳基因连锁,在本实验杂交组合[(Taltal×phph)×蓝粒小麦]×phph~2F_3中得到一个蓝粒高不育穗行,经分析与继代观察,初步认为这一穗行为4E带有蓝胚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4D染色体上使蓝胚乳基因与Tal基因发生不完全连锁。同时对Ph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成果推广     
<正> 豫麦14的选育及加工利用豫麦14的产量水平常年稳定在300~350公斤,也有突破400公斤以上的地块。豫麦14和国内外优质小麦品种相比较,具有产量较高,各项品质指标优良,并且互相协调的特点,整体表现为面团流变学特性好,面包体积大,蜂窝均匀壁薄而富有弹性,口感好,外观喜人,其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居国内先进水平。据中国农科院、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郑州几家面包厂烤制面包鉴定结果看,豫麦14具有较好烘烤品质,一致认为该品种基本上达到了面包小麦的要求。豫麦14具有抗旱、抗寒、抗病、后期抗高温、落黄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优点,在一定范围内打破了产量和品质相关,克服了长期以来优质品种产量不高的缺陷。豫麦14茎杆祖壮,根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可将小麦远缘种、属的染色体片段或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使后者获得远缘种、属的某些优良性状.方法:由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AABBDDRR)与普通小麦T.aestivum杂交,获得四个具有黑麦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对其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分析四个品系与亲本回交F1代的减数分裂行为,发现:有的品系染色体配对不正常,单价体频率较高;有的品系存在大量多价体.通过C-分带检测,克丰6号带型正常,2899×91B 569(Salum)、宁农775、01- 140为T1RS.1BS普通小麦1B与黑麦1R的易位系.结论:(1)ABD与R组有部分同源关系,可以进行同源联会.(2)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杂种后代出现变异,可能出现易位系.  相似文献   

15.
太谷核不育小麦自1972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在对它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等各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通过核不育小麦与“中国春”ph突变体杂交的方法,选育带ph突变基因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并以蓝粒小麦为供体,利用电离辐射方法对核不育小麦籽粒附加标记性状进行了初步探索,统计了携带Tal基因的4D染色体和控制篮胚乳性状的4E染色体在双单体情况下通过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同时对蓝粒小麦、太谷核不育小麦、“中国春”ph突变体及杂交各代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不育性的原因以及在诱发染色体易位进行基因转移的过程中,利用ph突变体和电离辐射两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穗发芽一直是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全面了解本地主栽品种及骨干亲本穗发芽抗性水平,通过籽粒发芽法和整穗发芽法,对169份黑龙江省春小麦主栽品种及骨干品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穗发芽特性差异显著,红色籽粒小麦抗穗发芽的能力高于白色籽粒小麦,大部分红色籽粒小麦休眠期较长,较耐穗发芽.而白色籽粒小麦大部分体现出休眠期短,不抗穗发芽.通过穗发芽抗性分析筛选出克春130264、龙垦415、龙垦402、克春140865、东农155859、龙辐12、克旱15号、龙垦433、龙14-4096、龙辐麦12、龙垦431、龙辐10-527、龙麦81共13份材料的籽粒穗发芽指数和整穗发芽率均具有较强的抗性且均属于红色籽粒小麦,可作为穗发芽抗性育种的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叙述的是印度西北部地区在灌溉条件下进行两年试验的结果。豆类间作物的后季作物小麦,在生长、产品品质、产量和氮吸收等方面均增加。各种豆类间作物,例如花生、豇豆(饲料用和籽粒用)和绿豆,与高粱相比较,后季小麦所需氮肥减少30—84公斤/公顷。材料与方法试验是在1976—1977年和1978—1979年的7至4月份,在新德里印度农业研究院农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技》2005,(1):32-32
2004年“国际小麦品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2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遗传育种、农学生理、谷物化学、产后加工与面粉企业的国际大聚会,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小麦产业现状与趋势、新技术与新产品、加工品质的遗传和谷物化学基础及品种改良等,以品质分子改良为主题的小麦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这次学术研讨会反映了国际小麦品质改良的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肖生 《河南科技》1992,(1):11-12
<正> 一、目的意义: 河南省是小麦主产区,小麦品质优良适宜食品加工,近年来等级面粉、专用面粉相继在市场上均有供应,省科技星火项目优质挂面产品系列开发已见成效,但是,长期来我省小麦深加工技术落后,优质挂面开发缓慢,多年来是调出原粮,调进江苏,北京等地优质挂面,外省挂面占领河南省销售市场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生产的增值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研究我省挂面厂生产现状,探讨挂面生产  相似文献   

20.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较为普遍的小麦病害,其发生程度与品种、地区、年份和农艺措施有关。小麦生育期间,尤其是籽粒灌浆期间降雨和露水较多的地区,黑胚病发生较重;栽培中高氮肥和频繁的灌溉也会加重黑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