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6例(255髋)。股骨颈骨折10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78例,骨关节病45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股骨上段肿瘤9例。结果246例(255髋)患者其中7例已死亡,失访8例,其余231例(235髋)患者随访2.0~9.0年,平均5.5年:发现术后并发症46例,髋关节脱位6例,伤口感染4例,假体松动下沉6例,下肢静脉怆塞3例,股骨骨折1例,疼痛26例。结论合理选择人工假体,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种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新术式,为解决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头臼不称、即股骨头大、髋臼小,用其他术式无法覆盖包容股骨头的问题.方法:骨盆内移截骨加植骨造盖及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头臼不称的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结果:本组15例,据周永德评定标准,除有2例髋关节屈曲活动受限、1例轻度股骨头坏死外,其余均为优良,无一例半脱位及全脱位.结论: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头臼不称、头大臼小、真假臼相连者可以推广应用骨盆内移加植骨造盖术,其优点在于单纯骨盆内移术所不能解决的真臼边缘与近端不能很好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卫东  白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5):9640-9643
评价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本组患者共63例,分为PFNA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1),术后6月、1年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早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P<0.05)。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两种内固定方式均有较好的疗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骨折类型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特点,分析讨论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9.5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6例(20髋)采取以造盖术为主的联合术式治疗.结果:随访1年,X线检查髋臼指数平均校正10°,股骨头与髋臼同心情况明显改善,无一例再脱位.结论:造盖术为主的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对24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6例,单侧18例。年龄45~67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而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2±8.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4)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7.6714(P〈0.05),其中评定为优13髋、良14髋、可2髋、差1髋,术后优良率达90.00%。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9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2010年3月共治疗70岁以上(70—96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00例,其中男39例,女61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7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其中手术治疗92例,保守治疗8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20例,保守治疗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股骨颈骨折7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全髋置换38例。本组患者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本组1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28月,平均14.2月。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5例、断裂2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5例,脱位2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4±10.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5±7.2)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1.1674,P〈0.05。x线片检查示内植物位置良好。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 继发于肩关节前脱位的肱骨头嵌入骨折,亦称Hill—Sachs缺损.我们这里将叙述一种类似的和继发于外伤性髋关节前脱位的股骨头骨折.对11例髋关节前脱位病人的临床病征和X线片进行了分析,还对复位前后照片进行了对比.病人包括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在10—56岁之间,6例的脱位发生于汽车事故,2例续发于摩托车损伤,1例为足球损伤,还有2例肇事原因不明.4例中,3例并发盆骨骨折,1例股骨远端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可行性。方法共进行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36个髋关节。结果本组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4例(28髋),良3例(6髋),一般1例(2髋),总有效率94.4%。结论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群常存在肌力降低的情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脱位风险。以肌力降低、存在术后脱位风险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明确仿生髋关节置换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对肌力降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指标包括:髋关节Lovett肌力分级、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预后Barthel ADL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的患侧髋关节在各方向的ROM均与健侧无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肌力、Barthel ADL评分均与骨折前/健侧无差异,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脱位。说明双动仿生髋关节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促进早期康复的作用,在保证髋关节正常ROM的同时,避免肌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脱位,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至骨折前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来分析髋臼股骨头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机制。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采用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的89例(12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对髋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分期(Tǒnnis法)。用髋关节百分法进行临床评估。测量X片上的关节间隙作为评估骨关节炎进展的指标,并比较术前和术后的股骨头覆盖率、Sharp角、CE角、股骨头中心高度和水平距离。结果经平均3.8年随访,按百分疗效评价标准评定,122髋中优35髋(28.7%),良51髋(41.8%),可27髋(22.1%),差9髋(7.4%)。AHI由术前平均63%提高到术后100%,Sharp角由术前平均46.64°改善为术后平均26.73°,CE角由术前平均8.27°提高到术后平均58.82°。股骨头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术后明显减少。本组病例全部造盖,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髋臼股骨头成形术治疗成人CroweⅠ型和Ⅱ型髋臼发育不良伴中晚期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能替代或延迟人工关节置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观察骨折髋支撑关节(FHSJ)防治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用家犬36只,手术股骨头脱位,头颈交界处线锯截断,2枚螺丝钉固定.对照组股骨头复位,伤口缝合;实验组安装FHSJ后缝合.1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头均出现坏死.24周后实验组股骨头逐渐恢复,仅轻度纤维化;对照组股骨头坏死并塌陷变形.48周后实验组股骨头恢复正常;对照组股骨头坏死塌陷并碎裂.说明FHSJ能有效防治股骨颈骨折导致的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来分析髋臼股骨头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机制.方法 从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采用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的89例(12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对髋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分期(Tǒnnis法).用髋关节百分法进行临床评估.测量X片上的关节间隙作为评估骨关节炎进展的指标,并比较术前和术后的股骨头覆盖率、Sharp角、CE角、股骨头中心高度和水平距离.结果 经平均3.8年随访,按百分疗效评价标准评定,122髋中优35髋(28.7%),良51髋(41.8%),可27髋(22.1%),差9髋(7.4%).AHI由术前平均63%提高到术后100%,Sharp角由术前平均46.64°改善为术后平均26.73°,CE角由术前平均8.27°提高到术后平均58.82°.股骨头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术后明显减少.本组病例全部造盖,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结论 髋臼股骨头成形术治疗成人Crowe Ⅰ型和Ⅱ型髋臼发育不良伴中晚期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能替代或延迟人工关节置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来分析髋臼股骨头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机制。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采用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的89例(12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对髋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分期(Tonnis法)。用髋关节百分法进行临床评估。测量X片上的关节间隙作为评估骨关节炎进展的指标,并比较术前和术后的股骨头覆盖率、Sharp角、CE角、股骨头中心高度和水平距离。结果经平均3.8年随访,按百分疗效评价标准评定,122髋中优35髋(28.7%),良51髋(41.8%),可27髋(22.1%),差9髋(7.4%)。AHI由术前平均63%提高到术后100%,Sharp角由术前平均46.64°改善为术后平均26.73°,CE角由术前平均8.27°提高到术后平均58.82°。股骨头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术后明显减少。本组病例全部造盖,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髋臼股骨头成形术治疗成人CroweⅠ型和Ⅱ型髋臼发育不良伴中晚期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能替代或延迟人工关节置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52例(104髋)ANFH可疑患者行双侧股骨头CT、MRI及CR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10髋)全部为阴性,12例(17髋)为Ⅲ~Ⅳ期ANFH。35例(49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6髋,MRI:T1WⅠ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43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I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2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及CT对早期ANFH的检出率均较高,且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稍高于CT。是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诊治的40例年龄≥75岁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采用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40例患者术后均遵医嘱定期随访,DAA组在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PFNA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更有优势(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AA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预后的影响因素,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73例,年龄60~89岁,平均70.8岁,无移位骨折(Garden I型、Ⅱ型)45例;移位骨折(GardenⅢ型、Ⅳ型)28例,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31.4个月。观察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移位程度,术后早期负重及与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占73.97%。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为0.00%,移位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分别占10.71%和17.86%。如能术前掌握好适应证,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大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并股骨头骨折.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16例髋臼并股骨头骨折,术后随访3~11个月,平均7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小时2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0ml,按D’Aubigue-Postel评分法,本组病例随访,优10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87.1%.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并股骨头骨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骨折之一.因其解剖特点,股骨颈骨折极易并发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使得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包括:内固定、骨瓣移植、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笔者就各种术式适应证、优缺点、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探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患者,并评价临床疗效。3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平均随访9(3-38)个月,假体无松动、下沉。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可行,可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