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当王熙凤处于交际双方中权势较低一方时对礼貌策略的运用,以及她的语言中所体现出来的礼貌原则。认为礼貌是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而实施的一种策略手段,《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言极具特色,她之所以给人留下"会说话"的印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在言语交际时能够娴熟地运用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2.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第一部敷演《红楼梦》的戏曲作品,在红楼梦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对袭人、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歪曲塑造,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庸俗理解,造成了对《红楼梦》的误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改编困境,另一方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平儿在《红楼梦》中的第一次出场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作者是这样介绍平儿的:“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事实上,在整个红楼梦的故事中,平儿也是这样一种地位——王熙凤的心腹,同时又是一个和凤姐共侍一夫的通房大丫头。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的性格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位女主角所处历史背景相似,性格相似。二人都精明强干,治家有方;为聚敛钱财,不择手段;最后都落得个机关算尽,红颜薄命。  相似文献   

6.
“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比不过你。”还有更高的评价:“王熙凤是几千年来唯一个心理素质完善的中国女性。”这就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作为一个荣国府的CEO,做事有热情、有韧劲,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都很强,对贾府上下方方面面的事都很清楚,业务能力令人称叹。作为一个千年一出的天才管理者,王熙凤缘何又在荣国府沦落之时惨淡收场?  相似文献   

7.
文琦 《科技智囊》2006,(12):84-85
平儿在《红楼梦》中的第一次出场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作者是这样介绍平儿的:“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事实上,住整个红楼梦的故事中,平儿也是这样一种地位——王熙凤的心腹,同时又是一个和凤姐共侍一夫的通房大丫头。  相似文献   

8.
张悦 《科技信息》2009,(32):147-148
《红楼梦》和《飘》是两部不朽名著。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作者、年代和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但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王熙凤和郝思嘉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我们了解到虽然两位女性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背景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她们的最终结局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薛宝钗的人生可谓深谙老子之道,内敛而克制自己,勤与俭是她的生活的特色,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像王熙凤那样锋芒毕露、张扬自己甚至伤害别人,而是缓解矛盾,以柔克刚;在管理家庭时,薛宝钗更能照顾下层人的利益,境界更高,结果赢得了人们的认同,王熙凤却因为对下人太厉害而终于遭到人们的厌弃。在对待众人眼中的坏人和所谓"敌人"时,她们的态度也有尖锐与柔和之分,其结果反而是取柔和方式的薛宝钗得到较理想的对待。她们的区别使我们在如何处理理欲关系上也得到教训,那就是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可做伤天害理之事。钗凤形象的比较表明《红楼梦》对理学未必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0.
雷会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6-108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既复杂又矛盾的女性形象,人物性格呈现出多重性,是一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痛恨其性格中的歹毒,心狠手辣;同情人物的悲惨结局。这种复杂性,引起笔者的深思,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为什么会同时给人两种矛盾的感受?笔者将再次从仔细分析人物事迹、言论入手,去解开这个谜。作为一个出身豪门,又聪明绝顶的脂粉队中的女英雄,王熙凤以为掌握了财权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她也只是“千红”“万艳”当中的一个,仍逃不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毋培红 《科技信息》2010,(29):I0116-I0117
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赋予顺应论对吉语交际强大的解释力。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最鲜活的人物之一,备受研究者的青睐。然而真正结合西方语言学理论框架来作王熙风的语言的研究则非常少见。故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Vershueren的顺应理论来探讨王熙凤如何选择语言以顺利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说《红楼梦》和《孽海花》中的重要女性形象,王熙凤与傅彩云既有美丽容貌、泼辣性情、爱财贪财及富于心计等诸多相似之处,又不乏人生追求与最终归宿方面的迥然之异,从而映照出她们细微的内心矛盾与情感困顿,彰显出其较为丰满立体的"圆形人物"形象特质,散发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据说,H城有位正在失恋的姑娘,连续看了《红楼梦》电影十多场——在放映此片期间,凡是她能看到的都看了。当她看完最后一场的时候,便在“再也看不到宝玉”的悲叹声中自杀了。类似事例,早已有之。据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杭州有位姑娘,十分喜爱《红楼梦》,终于,也与林黛玉一样,经常咳嗽,日益消瘦下去。其父母认为是《红楼梦》害了她,便把这本书抛到火堆里去。当她看到《红楼梦》在熊熊的火焰中化为灰烬的时候,便不禁失声痛哭:“奈何烧煞我宝玉!”立即也就断了气。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林黛玉形象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林黛玉是整部《红楼梦》的核心,她的"三美"留给后人最深刻的思考,了解《红楼梦》理应从黛玉开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对他人的称谓为研究对象,在Halliday的情景语境理论的指导下,探究语场和语旨的变化对称谓变异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交际过程中称谓变异能够揭示使用者的心理,与此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变异称谓可以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甄娠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在《甄娠传》里诸多地方能够找到痕迹,其中最主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名与情节或者性格的暗合,其次是叙述与话语的模仿,最后是人生哲理的相似。《甄娠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可以说只是一种写作技术层面的借鉴,《甄嫒传》之文学艺术成就虽远不能跟《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她精致典雅之语言、独具匠心之情节、沉伟岸之哲理在后宫(或说“宫斗”)题材小说的苑囿里的确独树一帜、鹤立鸡群,这是我们必须肯定和承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封建礼教的无奈奠品--论潘金莲与王熙凤悲剧人生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都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封建社会“弱者群”中的“强者”,她们都企图依恃美貌、睿智,发挥机巧权变,在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中自我抗争、自我追求直至最后毁灭。她们的一生明显有着自我挣扎、自我奋斗的轨迹,但在封建礼教尚存的男权社会不能容忍她们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自我。因此,她们终究逃不出作为女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香菱,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同时也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红楼梦》中大约描写了二百多个女子,香菱是开卷第一个出场的女儿形象,后来在第一百二十回中,又以甄士隐“引渡”她到“太虚幻境”销账而结束全书。作者在第四、四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九、八十、一百、一百零三、一百二十等回目中,都写到香菱,特别是在四十八、六十二、七十九、八十等几回中,集中地描写了她。她的悲剧命运,象征着全书中薄命女儿们群体悲剧的命运。由她的被拐、被转卖,引出了贾雨村这个贯串《红楼梦》全书的贵族官僚的典型代表,引出了“护官符”,揭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互相勾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封建贵族网络关系,从而深化了全书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因此,在对《红楼梦》的人物进行研究中,专门对香菱这个人物作一些研究,我以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探春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女性,但同时她也带有浓厚的封建卫道士的色彩,因此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探春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女性,但同时她也带有浓厚的封建卫道士的色彩,因此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