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5):33-3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异化引申为哲学和社会学名词。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通过劳动者的生产劳动及其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反过来统治劳动者,形成异于劳动者的一股外在力量。马克思通过剖析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劳动异化的主要根源,而相对固定的社会分工则是造成劳动异化的最终根源。异化劳动主要体现为人与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自己的劳动本身相异化,人与自己作为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直观自身,消灭私有制,是去除异化劳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通过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尽管不太成熟,但足以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前秦。 相似文献
3.
刘明诗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1):82-85
人们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集中表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且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由四个方面构成,然而,异化的前三个规定是如何直接导致第四个规定的呢?这个问题的解决隐藏在手稿的附录之中。这样,事实就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是立足于劳动和交往两个维度来提出了自己的异化理论的,正是这两个维度才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唯物史现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4.
异化:实践活动之恒久的伴生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宝信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4-2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现实的劳动异化的分析,到人的实践本质的论证,再到异化与人的实践本质关系的探究,将异化从政治学的概念上升为哲学的概念,充分说明了实践产生异化的不可避免性和实践又可克服异化的势所必然性,依此建立了井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实践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理论根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主体性实践哲学之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富兴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10
康德哲学并不是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唯一思想资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才是主体性实践哲学之思维起点。李泽厚既受惠于《手稿》,也深化了《手稿》。他从马克思《手稿》中继承了“人化的自然”命题、人类学学术视野及群体本位、理性主义立场。这些因素既有益于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建构,也对它形成了制约。主体性实践哲学并没有走出《手稿》的人类学视野,仍未完成从工具本体论向心理本体论的过渡,是一未完成、不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深刻的理论根据,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手稿》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文明阶段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人化自然、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的统一等重要思想。其中蕴含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仕伟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23-27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要解决它就显得更为复杂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视角:人属于自然而具有受动性;人具有能动性而超越了自然;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这对于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万利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5):13-1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了重要的生态思想。“人化自然”与异化劳动是其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从生态视角重新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重要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燕芳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5):21-24,6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了国内三次大的哲学讨论或思潮,从人道主义和异化到主体性和价值,再到实践唯物主义。《手稿》不仅为其提供文本依据,还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被看重的是人道主义、对象化、人化自然、劳动实践等思想。20世纪80年代三大哲学思潮一直深刻影响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回顾并反思《手稿》与80年代中国哲学思潮的关系,从中得到启示是有意义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时,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问题,提出了“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统一的深刻认识。马克思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马克思自然观所阐述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些重要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而且也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受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的启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感性解放理论,对西方盛行了近两千多年的理性主义传统进行了变革。他以感性动力原则超越传统理性原则,以感性活动超越感性直观,从而彻底瓦解了传统理性建立的“超感性世界”。同时,他把感性解放理论作为人性解放理论的基础,提出要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来实现感性的解放,实现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魏洪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1)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既是人的异化的结果又是人的异化的原因。卢梭也看到了私有制使人产生异化。从这一点上 ,可以看出马克思与卢梭在思想上的联系。然而也应该看到 ,在私有制与人的异化的问题上马克思的思想远远比卢梭要深刻得多。卢梭虽然猜测到了私有制是人的异化的根源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 ,只能提出平均主义的解决办法 ,因而无法消除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只有彻底扬弃私有制 ,才能消灭人的异化现象 ,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3.
陈青青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4)
自1927年《1884年经济哲学手稿》问世以来,许多研究者把异化劳动作为这一著作的核心概念,这无可厚非,但是笔者在对《手稿》的解读中却发现私有财产概念在整篇文章中的贯穿作用:对私有财产的根源的追问以及对扬弃私有财产的积极思考,是青年马克思在《手稿》的经济学研究中进行哲学研究并递进到新的经济哲学领域的重要阶梯.同时当下针对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的理论也是众说纷纭,笔者在文章结尾也此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刘军宁的《私有财产权:宪政的命门》一文谈起,论述了我国新修改的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以及在实践当中如何保障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证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类特性(即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彻底批判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非人的生存状态,强调了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共产主义制度下人的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手稿>中的人学思想构架. 相似文献
16.
论私有财产的物权法保护--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相关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视野下的财产权是自由与个人自治的客观基础,更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然而我国“大公无私”的文化传统导致现实中私有财产处于十分脆弱的地位,经常遭到所谓的公权力的侵袭。有鉴于此,私有财产的充分保护理应成为我国所致力构建的市民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在当前形势下,正在制定过程的物权法也实需对此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王艳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2):29-31
关于“平等”,哲学史界探讨已久,马克思在《手稿》也进行了论述。我们认为,首先马克思主张人的平等实际上是对异化的自我本质的复归;其次,他主张平等只能在消除了异化劳动的社会才能实现,平等是作为一种结果存在于共产主义之中,而不是作为一种基础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蒋家红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5):65-66
结合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从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3个方面论述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工作,并阐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民办高校图书馆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于喜繁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153-157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代名词。社会所有制是其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权失去政治性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但是,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如何解决供需分配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动力问题?如何防止公权滥用?是其留下的制度设计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