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日是与特定日期、特定仪式相联系的群众性活动,通常随年轮变换而周期性地举行。就以西藏而言,各地的传统节日几乎月月都有,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拉萨地区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节日既具普遍性,又有其代表性。文章根据节日的性质和目的,将拉萨地区的节日分为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和时令性节日等四大类,利用实地调查资料作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拉萨外来居民生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在西藏长居和客居的外来人大多居住在城市,特别是拉萨。拉萨的外来居民中主要有汉人、尼泊尔人和穆斯林。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大都从事商业和贸易活动,也有部分手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他们在拉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不尽相同。虽然人口数量不大,但他们对拉萨,特别是西藏社会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章试图通过对20世纪初居住在拉萨的外来居民社会生活状态的研究,展示特定历史时期西藏社会生活构成的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拉萨地区系统开展的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由西藏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对拉萨地区第四纪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及成因类型做调查.由于受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的影响,拉萨河谷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颗粒、颜色、结构、岩性等特征十分复杂.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拉萨河谷地区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建立西藏拉萨河谷第四系地层剖面,提出了拉萨河谷第四系沉积环境及其演变特征,为综合研究拉萨及周边地区第四系沉积环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藻类植物的研究工作在西藏,还可以算是一个新的课题,除迟若文等人对西藏部分地区的硅藻类曾作过一些研究外,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西藏有这方面的丰富资源,只缺乏对它们的研究和认识。本文根据我们在拉萨市郊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初步调查、分析,阐述拉萨市郊池塘,积水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用途问题。文中分析了一些藻类植物在农业、工业、医药、食品以及水质去污等方面的用途及其功能。同时,探讨了今后开发的意义和为拉萨市区各中小学及大学的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依据。材料和方法:材料取自拉萨市郊各池塘、积水中。1、地点:市东郊…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西藏某些节日已经从纯民俗事项衍生发展为集展佛、文化演艺、商品展销、投融资洽谈、烹饪展示、观光旅游和文化产品博览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已间接拉动了节日民俗旅游业,从而为西藏GDP的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认为西藏节庆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并从政府引导、法制保障、人才培养以及与地区横向联合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拉萨城市面貌、拉萨市政管理机构以及拉萨近代化城市构建的尝试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拉萨经历了西藏历史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传统上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拉萨的经济和商业中心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十三世达赖喇嘛实行的“新政,”为拉萨城市功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藏断续作为中国内地物资供给的通道之一,拉萨贸易集散地的重要地位使拉萨商业空前繁荣,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平台,也给市政设施建设带来了机会。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大量的西藏历史、宗教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资料,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了西藏民主改革前的拉萨城市历史发展变迁和城市格局特点。并探讨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对拉萨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西藏大骨节病患者用生物填充剂透明质酸钠膝关节注射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西藏拉萨地区尼木县、墨竹工卡县、林周县等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健康对照组成人共252例为调查对象,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大骨节病组(KBD组,156例)和健康对照组(96例),患者平均年龄和性别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0,(2):41-43
踏遍雪域大地,最吸引人的建筑是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是拉萨市,也是整个西藏中最宏大的建筑群,它已成为西藏的标志。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古城之西,占地41公顷,几乎占据了整座布达拉山。由于布达拉山山石赭红,民间称之为红山,喇嘛教徒称之为普陀山。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宫殿,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在拉萨有这样一句话:到拉萨不参观布达拉宫不算到过拉萨,甚至不算到过西藏。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红山上修了999间房,连山顶红楼共1000间。这就是《西藏王统记》中  相似文献   

10.
西藏裸子植物7科16属56种(含变种),属数占全国24.39%(含引种),种数占18.98%。为进一步了解裸子植物在西藏的分布情况,文章统计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及地区裸子植物属种数量。分析结果显示:西藏裸子植物属种数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海拔3000米左右属的数量最多,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种的数量最多。西藏裸子植物种分布数量由多到少的地区分别为林芝、日喀则、昌都、山南、那曲、阿里和拉萨,属级数量分布状况与此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1.
谢程 《甘肃科技》2009,25(3):45-49
随着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西藏新建铁路拉萨-日喀则段铁路开始进行。线路所经地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如何根据地质条件来选择线路走向是决定此段线路的关键。就拉萨-日喀则青藏高原峡谷区地质选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西藏拉萨达孜侏罗统叶巴组火山角砾凝灰岩的地质背景、波痕及寄主地层特征。结果显示,西藏拉萨达孜叶巴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其地球化学特征证实为岛弧环境,其中段火山角砾凝灰岩中发现波痕,波长介于165-235cm,波高约20-30cm,为具宽阔的不对称浪成波痕,其古流向为SSE,形成于滨岸地带。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西藏拉萨达孜侏罗统叶巴组火山角砾凝灰岩的地质背景、波痕及寄主地层特征。结果显示,西藏拉萨达孜叶巴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其地球化学特征证实为岛弧环境,其中段火山角砾凝灰岩中发现波痕,波长介于165-235cm,波高约20-30cm,为具宽阔的不对称浪成波痕,其古流向为SSE,形成于滨岸地带。  相似文献   

14.
《西藏大学学报》2004,19(3):41-41
由西藏大学工学院郭宏伟副教授申报的《西藏民居建筑研究》获自治区科技厅立项资助。该项目以研究西藏传统民居的基本特色特征为目的,通过大量的测绘和研究工作,把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和阿理地区的典型民居建筑与地域气候、地理和人文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我区城镇建设中保持西藏传统特色建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西藏大学《西藏民居建筑研究》课题获自治区科技厅立项资助  相似文献   

15.
郝治华  邱城 《科技资讯》2014,(7):143-143
近年来,在现代农业建设浪潮的推动下,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但同时引发了农业污染,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这已成为横亘在农业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对西藏拉萨地区五个粮食主产区农业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减少污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清真寺在历史上共有11座,其中拉萨有6座,日喀则有2座,昌都有1座,山南泽当和阿里古格各有1座。西藏清真寺有着藏穆文化相互交流与相互融合的印记。西藏清真寺的载体表现出两种文明相互碰撞的综合体,同时也体现出伊斯兰教向西藏本土化的过程。西藏清真寺文化即西藏穆斯林文化已成为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恰白·格桑旺堆先生是亲生经历西藏新旧两种社会的历史见证人,也是熟悉西藏传统贸易活动的老学者。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夕,他曾在西藏地方政府扎基机关任职。西藏和平解放前后,参加了全国工商联第一届至第六届代表大会,参与了在国家有关部门、地区的支援下,在拉萨开展的工商业活动。曾担任过第三届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卫生厅副厅长、人民银行副行长、拉萨市副市长、自治区政协秘书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文章主要叙述和平解放以前西藏传统经贸、税收、金融以及扎基机关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18.
岁时节日民俗,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不同的民俗事象传承。西藏的岁时节日民俗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也从包罗万象的节俗活动显示出雪域高原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对西藏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节日的分类、节俗产生的内动力、节日的发展演变规律的释析,探讨西藏节日习俗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分离自西藏拉萨地区肺结核患者的198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RFP、INH、SM、LVX)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9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有125株,总耐药率为63.1%(125/198),总耐多药率为29.8%(59/198),初治耐药率为55.1%(64/116),复治耐药率为75.4%(40/53),初治耐多药率为20.7%(24/116),复治耐多药率为56.7%(30/53)。对RFP、INH、SM、LVX的耐药率分别为36.3%(72/198)、41.9%(83/198)、41.4%(82/198)和7.0%(14/198)。结论:西藏拉萨地区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以防控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游客的旅游质量与旅游季节长短.西藏蕴藏着发展旅游业的巨大资源优势,对其旅游气候资源的研究能够为游客、旅游经营者以及管理者提供重要参考.利用西藏地区27个代表性站点1971~2011年4个主要气象要素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的观测资料,基于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不舒适指数分析西藏旅游气候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西藏一年中寒冷或极冷的时间很长,全区体感舒适度在11月~翌年4月均为不舒适,不宜展开旅游活动.其中西藏东南部的察隅、林芝、波密等地旅游舒适期一般在5~9月.西藏中部的拉萨、日喀则、定日、尼木等地旅游舒适期一般在6~9月;西藏南部边缘的狮泉河、普兰、改则等旅游舒适期很短,多在7~8月;西藏北部地区全年无旅游舒适期.西藏中部及东南部地区盛夏度假避暑功能凸显,是其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