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重点和难点仍在西部民族地区。文章探讨了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未来 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 ,而这必然离不开幅员辽阔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 ,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其中城镇化的滞后在许多方面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教育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作出了新的概括,对于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理学院作为云南省西部地区一所新组建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机遇和挑战并存。抓住机遇,使学校健康发展,当前的关键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西部是欠发达地区,也是多民族地区,没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甘肃省属西部地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的原因使甘肃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沿海和中部地区落后,且少数民族地区更为落后。因此,实现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甘肃省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甘肃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提出了新的民族发展观,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对于保持西部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阐述了当前我国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我们又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关系问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西部的小康至关重要。加强道德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显得尤为迫切,既体现了西部小康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又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当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要切实解决好新阶段的三农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认为这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分析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建设和健康发展问题,既肯定成绩,又正视问题,寻找到突破口。改革与创新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衣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部多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至为关键。而维护和发展西部多元文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现实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的农村和牧区.东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伴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就东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难点及发展思路加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甘孜科技》2004,35(2):53-54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固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华夏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建筑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和开发符合城市文化发展要求的建材产品,必将为城市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处于大开发进程的西部地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把握住这一大好机遇至关重要。如何把握?关键是道路的选择。本文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出发,阐述西部工业化的现状,西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最后重点论述了西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  相似文献   

15.
科技素质是当代干部的必备素质,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科技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顺利贯彻落实,关系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就是要加快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这对民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民族经济研究要以三个代表思想统领;树立良好的学风;进一步深化对西部大开发和民族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要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研,提出政策性建议。同时,还要加强民族经济学学科本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构建起终身教育的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学习型新农村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所在。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具体规划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农村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而构建出新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从西部民族地区新建高校的特殊性出发,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新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到2020年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特征。走出一条有民族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需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平衡机制和民族政策创新机制。因发展基础、战略地位、民族构成、外部环境、地域特征、产业结构、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因素,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必然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国家扶持民族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宜采取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施策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学习借鉴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经验,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倡议构想。基于研发经费(RD)投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创建、科技创新体系完备、产业融合与集群化发展四个维度,全面设计了"一带一路"倡议与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并针对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